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确定黄河河道、地质地貌、林田塘渠、交通干道等决定村落空间形态的外部环境影响因子;确定轴线、骨架、边界、基底等村落空间形态因子;
第1章绪论
1.5研究综述
1.5.1流域视角的村落研究
以“流域”视角开展的村落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村落分布、选址与环境、空间形态演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通过研究村落选址来分析流域内村落整体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村落的整体形状总结地区村落形态特征、通过分析村落功能结构明确流域内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通过分析流域内典型民居来梳理流域内民居的营建与装饰等智慧等。其中马煜基于流域视野研究了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聚落特色[14];曾慧子、赵鸣等人以湖南沅水流域为研究范围,探究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选址与形态特征[15];张以红以潭江流域为研究范围对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进行研究,剖析聚落发展于岭南文化的相关性[16]。李睿以岭南地区的西江流域为研究范围,通过建筑文化分区对该地区传统村落进行类型学研究[17]。以上只能从单一方面了解传统村落,虽然内容有深入,但无法上升到更为全局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这里引入空间形态概念,空间形态是在一定时期内村落生长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整体性的表现形式,是指一个村落的全面实体组成、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空间的载体。
作为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线性流域对沿线周边聚落形态特征具有整体性影响。“水”是我国传统聚落营建的重要影响因素,《葬经》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彭一刚(1994)认为水塑造了众多传统村镇聚落的景观特色[18]。“涉水”空间构成优良的景观体系,实质性地影响着村落空间环境与风貌特色[19](孔亚暐,2015)。在长江三角洲流域苏南地区的乡村聚落研究中,丁沃沃(2013)总结苏南水乡平原村落形态规律及其变异特征,认为水系的结构决定村落的形态结构[20];汪睿、王彦辉(2019)根据“水体”和“地形”特征,将苏南村落分为六种类型,并提取“街巷”、“组团”和“边界”作为结构要素进行图示分析,讨论其环境选择与适应机制[21]。在珠江流域的相关研究中,张以红(2011)分析了潭江支流城乡聚落的发展及其形态与岭南文化的相关性16;孙莹、肖大威(2016)等对韩江支流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因子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影响空间形态的因素[22]。
第3章流域环境影响因子与村落空间形态分析
3.1流域环境及村落分布特征
3.1.1黄河河道特征
黄河下游水患严重。经过多次改道,1855年改道形成现行河道。根据地质条件、地理环境水文状况,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其中黄河下游5个河段具有如下表的特征(表3.1)。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引发的一系列变化,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呈上宽下窄的格局。黄河下游可以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和窄河段3种类型(如图3.1)。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支流不多,主要支流为流经泰安市域的大汶河,主要面状水系为东平湖。其中东平湖为浅碟形平原湖泊,具有滞蓄洪水的任务,利津至黄河入海口河段河床宽浅。
第5章流域区段环境因子对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作用
5.1轴线适应型空间形态形成机制
黄河首先影响主要交通干道,主要交通干道对村落的影响成为村落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交通干道作为村落发展轴线,引导村落呈现不同方向的发展走势,村落空间形态具有适应道路发展形态的特征。
这种适应性在团状村落、带状村落和指状村落中变现出不同的特征。村落分布在各区均有分布,村落形态以条带状为主,黄河首先对主要道路的布局走势产生影响,结合北方村落建筑院落布局特征,产生街道骨架,村落以干道为主轴线建设发展。由于受黄河影响不同,道路的走势、位置等均具有多样性特征,村落空间形态因此产生与道路高度协同发展的特征。
5.2边界适应型空间形态形成机制
位于黄河两岸近河区的村落,紧邻河道建设,影响因素的构成相对简单,以黄河为主导,首先限定了村落的发展方向和边界,河道的走向、曲直与村落走势、边界形态具有一致性。在黄河的影响下,主要道路在靠近河道一侧或贯穿村落内部,与河道平行展开,作为主轴线进一步引导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北岸平原区距离黄河较远的部分带状村落,其条带状的延展方向,主要受“水渠、农田”等环境影响因子的作用,也体现了此类村落的边界适应性,例位于道路一侧的带状村落,其发展方向主要与周边“田、渠”的围合、限定有关。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2创新点
(1)研究方法的创新
研究借助Python平台机器学习的提升树算法,建立交叉融合方法,使环境影响因子对村落空间形态影响作用机制的研究更具科学性。研究获取黄河下游东平湖至泺口流域区段的典型村落的基础特征数据,选取相对距离、河道夹角、斑块面积等描述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指标,以及空缺率、密实度、形状指数、可理解度等描述空间形态因子的相关指标,构建可描述因子类型、可链接Python数字分析平台、适合智能分析预测的数据库。
(2)研究对象的创新
基于流域视角,以黄河下游东平划至泺口流域区段为研究地理单元,以流域内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作为黄河下游流域内具有典型地理环境特征的一个区段,其河道类型属于窄河道,南岸为鲁中浅山丘陵,北岸为广阔的华北平原,村落空间形态独特。然而鲜有直接以流域视角且结合流域环境去研究村落空间形态这一特设对象的成果并不多。因此,本文的研究,填补黄河下游流域东平湖至泺口区段村落空间形态形成机制的研究空白,对整个黄河流域村落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3)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研究从流域环境视角入手,探究流域环境对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作用,分析流域复合环境因子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形态的类型特征,解析村落形态的环境适应性机制。应对我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适合黄河下游流域范围内乡村聚落空间形态重构的科学、智能化的新思路,可以应用到黄河下游的村落环境适应性建设及实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