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建筑的价值决定了研究意义,长春市当代民族形式建筑拥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研究这些,不仅可以让建筑师在民族形式建筑中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让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文化自信。
第1章绪论
1.4.2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对于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上的继承是世界建筑师们一直探讨的问题,对于民族形式建筑的探讨在各国的不同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称呼。
(一)日本的现状
当代日本建筑创作成就有目共睹,建筑上表现出独特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并且拥有8位普奖获得者。评委们对他们的作品中的“日本趣味”表达出充分的肯定[24]。
对于民族和传统在日本建筑界很少提及甚至有意回避。1853年黑船事件打开日本的国门。从安政元年到二战结束,日本经历了几次努力才使日本建筑从传统木构架成功转型到工业建筑。
第一阶段,和风样式与洋风样式的结合。安政元年,国门打开,西方样式的住宅建筑开始兴建,如1889年大阪市北野厅的亨特住宅[24]。这些有阳台的建筑群组成了当时很有特色的日本城市街景。早期由于本土工匠并没有见到过西方的建筑,从而建造的方式方法还是日本的传统工艺,而阳台式建筑的形式据考证是印度和中国广州的建筑形式的一种演变[24]。同一时期,北海道地区形成了另外样式的建筑,这种建筑的拥有非常明显雨淋板建筑构件,而这种特征有学者证实来自美国乡村住宅。并且因为此建筑形式及其符合日本传统的木构架形式而被广受欢迎,如明治十三年技师安达喜幸设计的丰平馆[24]。第三种是阳台式和雨淋板式的融合,其代表作品是明治三十五年汉士尔在神户设计的哈撒母住宅。这三种是日本早期工匠在外来文化到来的一种建筑创作。
第二阶段,随着日本建筑的发展,前两种式样无法继续支持日本建筑界的发展,于是邀请各国建筑师前来交流,这些建筑师的到来不光给日本带来正统的西方建筑样式还带来了先进的建筑教育。这些建筑师中被人称为“日本近代建筑之父”的约舒亚·康德不得不提,在他的教导下日本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建筑师。康德后期非常崇尚折中主义,现存的建筑岩崎邸就是和洋并置的方式,在洋馆部分双阳台采用折中的元素符号,和馆部分采用了日本传统的“书院造”形式,并且对以后的民用住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4]。并且也发表了很多日本传统建筑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如《日本的住宅建筑》就系统的介绍了日本传统建筑,并且引导他的学生从事这方面的有关研究[24]。
第3章长春市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产生和演变
3.1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源起
3.1.1城市发展背景
长春原属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当时的统治阶级召农民去开垦荒地,形成了最初的原始部落。清嘉庆五年五月十七日,清政府在郭尔罗斯前旗东南设立了游民定居点长春堡。长春堡的设立标志着汉族开垦蒙地的合法化,这也促使游牧业转向种植业,种植业的兴起使城市快速发展。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于是地处偏僻长春堡与当时的自然村落宽城子合并,形成了早期长春市的雏形。
19世纪,中东铁路的修建使长春打开了封闭的格局。沙俄在长春地区修建宽城子火车站及附属设施,推动了长春城市的发展。日俄战争后,日本修建“满铁附属地”使长春的城市地位迅速提升,继“满铁附属地”后又开通了商埠地,加快了长春城市规模的扩张,并且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1932年日本宣布定都长春,并对其进行了大量城市规划和建设,长春也一度成为亚洲最先进的城市。
“八一五”事件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接收长春,统治期间长春的城市建设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48年长春解放,建设才得以恢复。
1948年到1953年,长春先后恢复和增加了15个产业工厂,这些措施使长春的经济得到恢复。为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1953年省会的确立使长春经济迎来了新的契机,“一五”时期又增加了汽车厂、客车厂、机车厂等,使得长春工业建设迅速发展;另外在长春的格局上加入了科研机构及高校,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使长春由消费性城市向工业生产型城市转变。
第5章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价值与传承研究
5.1长春市当代民族形式建筑创作与探讨的时代特征
从建筑的调研结果来看,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都反映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可以视为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对于长春而言,过程可以分为三种有明显区别且成递进关系的阶段。而对比国内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发展来看,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发展阶段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的来说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传承阶段较全国来说处于发展滞后状态。
50-70年代末期呈现出的同步发展状况
长春市民族形式建筑发展阶段对比(见表5-1)中可以看出,长春从50年代开始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内,建筑形式主要继承二三十年代“中国固有式”的两种经典模式为主,即“宫殿式”建筑和“新民族形式”建筑。与全国同阶段时期相比,正统的“宫殿式”建筑仅有地质宫一座,而其他类型的“宫殿式”建筑形式主要以四角攒尖顶为主,屋顶其他部分用单檐或平屋顶表示,这些建筑屋顶形式从时间上来看,都出现于1955年后的反浪费风潮。
50年代-70年代这段时期内,长春在“园林式”建筑上的研究也有一些成就,首先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员工住宅楼,用建筑围合成院落,形成了半私密的公共庭院;其次地质宫前的文化广场,运用不同的建筑小品、雕塑、铺装形成高低不同、尺度不同的空间序列,再为人民提供各类活动场地所的同时,还为地质宫本身形成一种庄重的感觉。另外南湖宾馆内也有大量的园林,为入住的人员提供舒服的环境。虽然这些建筑都在庭院、园林上都有结合,但是因为建筑所处地域气候、社会文化、城市历史的原因,并未形成如岭南建筑学派一般辉煌的成就。这段时期,国内还兴起了“地域性”探索和“民族式”建筑,长春不论在在少数民族方面,还是民居方面,都有很有特色的民间建筑和少数民族文化,但是在民族形式创作上缺并未表现。
5.2长春市当代民族形式建筑分析的价值
5.2.1历史价值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现实产物,是每个时代所凝固的记忆,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长春民族形式建筑可以全方位的反映当代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如我们在其屋顶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屋顶的大小直接对应社会的经济状况;并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屋身上常常会体现政治元素的五角星;受到西方建筑思想所表现的折中式建筑等。另外长春民族形式建筑与重大历史事件或著名人物也有关系,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如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小区住宅楼,对人们认识和研究汽车工业活动及工业化进程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5.2.2艺术价值
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在受到历史街区风貌的影响时,设计时会体现出符合街区肌理的偏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中俄建筑风格的融合表现);受到建筑思潮的影响时,表现出该时代建筑思潮所特有的特点(长春日报社表现的文脉主义);另外建筑在面对所处时代环境时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建筑氛围常常能带给人精神上以享受,形成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塑造了长春市独一无二的空间格局、内在肌理和城市性格,产生独特的艺术价值。
结论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研究,在以下三方面得出了结论。
(一)发展脉络方面
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从发展脉络方面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几点归纳总结:
1.长春民族形式建筑的起源对比全国来说并不一样,是在全国1920-30年代的探索上发展而来,有成熟的发展条件,建设基础上也有很大区别,长春城市在建设民族形式建筑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有遗留的“满洲式”建筑。
2.其次1949年后,长春的城市性质发生转变,怎样协调民族形式建筑与工业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3.另外,民族形式发展的趋势也不同于国内的情况,由于长春地理、经济的原因,长春城市的发展也变得缓慢,虽然自身民族形式建筑有独特的特征和传承特点,但从建筑理论、建筑实践方面仍然都没有跳出国内大的框架。
(二)建筑传承方面
长春当代民族形式建筑的传承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进行归纳总结:
1.从传承的价值方面看,长春市当代民族形式建筑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建筑价值方面的解析,可以让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文化自信
2.从建筑类别方面看,长春当代以来的民族形式建筑继承方向单一,缺少地域建筑、民间建筑、乡土建筑等方面的探索;
3.从建筑设计手法上看,没有脱离国内大的框架;从建筑创作需面临的现实问题方面看,建筑设计要考虑长春自身形成的城市肌理和建筑风貌;
4.建筑师要批判的接收多样理论,端正自身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