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沈阳市中山广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52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7-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文结合相关典型案例从历史资源、空间界面、空间关系、人性化设计几个方面论述历史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式。总结出适用于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策略与方法,为其他历史环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相关经验。

第 1 章 绪论

1.3.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现状

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国外开始系统性地对大型历史公共建筑展开研究。初期研究方向侧重于通过修复文物来保持历史面貌。在科技逐渐进步的同时,保护运动在工业革命开始后进程明显放缓。二战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大量历史建筑随之消失,保护进程更是发展缓慢。20 世纪 60 年代后,国际信息交流不断增加,各国保护体系逐渐完善,保护范围被扩大的同时也为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研究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宪章与文件,发展进程与理论概念总结如下。

(2)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首先提出“城市公共空间”概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促使了西方国家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出现,从而建立了城市公共空间。西方学者经过探索研究提出了许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影响的思想和理论。上世纪 20 年代至二战结束出现了许多新的规划理论,“邻里单位”、“光明城市”、“广亩城市”等理论,在当时形成不小的轰动,也对后世城市空间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建筑学与城市设计学科来看,克里夫·芒福汀的《街道与广场》一书中从街道与广场这两种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组成部分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探讨不同类型,不同布置的街道和广场设计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影响。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一书通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从文化体系、人文观点、美学哲学等知识理论思想对街道与广场设计进行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沈阳市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3.1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分析

3.1.1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

(1)轴线空间

轴线空间用于处理街道、广场和绿化等关系,使街道空间变得深远而富有意义。空间系统的创建可以与过去存在的纪念碑或建筑具有精神上的联系[15]。城市良好意象的发展与其节点、路径、区域、城市边界和标志的创建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关。

(2)流线组织

流线组织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组成要素。对区域进行设计前需要先分析其人流走向及车流走向来组织流线,这需要了解令使用者运动或静止的因素是什么。使用者的行动通常受以下因素控制或受以下因素引导:自然空间、建筑物或构筑物,交通信号的引导,障碍物,屏障和空间的分隔,标志或符号的动态规划,诸如门,路边石,栏杆以及空间形状的控制。以下因素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停留或逗留:舒适宜人、放松的环境,私人场所,或布局令人愉悦的布局,使用者的注意力受行动限制可以充分欣赏风景,物体或细节的地方,与休闲和娱乐有关的功能的地方以及获得最合适位置的地方等。

受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区域内城市公共空间的流线设计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的交通流线;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综合组织人流;考虑历史文化街区中原有的流线。

第 4 章 沈阳市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4.1 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4.1.1 历史记忆具象化原则

历史记忆不仅是与现代地标建筑不同于历史建筑的独特特征,还是历史文化街区与使用者之间产生的直接关联。作为沈阳民国文化的代表,以中山广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带状历史要素,向周边环境肌理辐射历史文化的程度较弱。因此,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还原中山广场周边的历史空间,延续历史记忆是优化街区设计的关键所在。

中山广场区域的规划建立于“巴洛克”风格历史轴线的建构,目前项目区域存在违建搭建的空置建筑,削弱了历史轴线的肌理。通过上文的研究与分析得出,可通过拆除非法建筑物和房屋来延续历史记忆的原则和方向,再次展现城市空间的历史背景,包括历史记忆、开放和包容的文脉,形成历史和文化街区发展的主轴。

4.1.2 功能多元化原则

沈阳中山广场的公共空间需要通过反映城市文化、市民生活、城市魅力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媒介,使整个区域更加活跃。合理规划和植入各种功能是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一环,中山广场缺乏功能整合,公共空间不足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围绕“广场功能主导性”,“绿化空间必要性”与“停车空间便利性”三项主题,通过案例分析结合中山广场区域提出以下几点功能布置原则:

(1)广场高效使用

中山广场起着承载片区文化、聚集人群等多种作用。具有历史元素的区域空间以广场为核心区域围绕历史元素建设一个以点带面的开放区域,向辐射周边区域的历史记忆并吸引人群聚集,以达到激活原有空间的效果。

(2)集中绿地空间

绿化空间反映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起着协调历史片区的功能布局的作用。在历史街区功能规划中相对集中的绿化空间布置形成一定的规模,例如西安永宁门区域街区与广场空间相结合进行设计,具有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绿化花园旨在为该空间增添丰富的趣味性;北京大栅栏区域结合街道两侧布置绿化空间,供前来健身和游览的游客漫步、休憩。

4.2 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4.2.1 开发城市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不但有物质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精神上的意义。中山路沿街风貌以沈阳市中山广场为圆点呈放射状、以历史建筑为重点对立面进行指导设计。新建建筑以及街区改造应提炼整体历史文脉结构,梳理历史保护要素,构建历史保护框架。在街道空间历史文化故事的植入,使公共空间更加鲜活生动(图 4-6)。

建筑学论文参考

中山广场是一个拥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元素,然而并没有将历史记忆辐射到周边地区。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中山广场区域内被 1970 年代大片的违建扩建简易平房包围,历史肌理被违建建筑的杂乱肌理覆盖。根据地块现状,拆掉中山路两侧违建民居、整治废弃的汽车修理厂,分别改建成小型广场以及景观广场。不同主题的小广场空间与中山广场串联起来,将中山广场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塑造成对外展示近代历史文化的名片。

结论

一、结论总结

本文以沈阳市中山广场区域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资料搜集等方式对沈阳市中山广场区域基本概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区域现存的问题。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从历史资源、空间界面、空间关系、人性化设计几个方面论述历史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式。总结出适用于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策略与方法,为其他历史环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相关经验。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国内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历史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肌理和城市风貌的影响。

(2)实地调研发现,中山广场区域经“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改造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具有历史价值和稳定结构的老建筑得到保留的同时没有被有效运用,引入单一业态激活城市活力同时不具有持续性,扩充道路结构的同时缺乏与历史资源的串联整合,可以看出中山广场区域的城市公共空间有待优化。

(3)通过资料收集与相关案例研究,提出适用于历史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分别针对历史记忆具象化原则、功能多元化原则、空间布局合理化原则、设施人性化原则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将其应用到设计实践中。

(4)本文针对中山广场区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的原则与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应用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理论参考,并结合项目地区具体环境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