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城市公交站防卫安全设计思考——以长春市净月区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52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6-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犯罪模式理论,对长春市净月区公交站进行了防卫安全设计研究。主要通过调研问卷,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来对长春市净月区公交站展开研究,结合 CPTED 理论中的空间环境因素领域性、监视性、识别性、设施维护、形象营造对不同类型公交站进行分析,得出空间环境因素对不同类型公交站的影响强弱,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公交站防卫安全的设计策略,并归纳为一般性导则。

第 1 章 绪论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是研究通过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学者,她将空间中的犯罪现象和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1]。在她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她提到在空间中营造安全的场所是能够通过自然监视来实现的,从自然监视的角度上能够保障空间的安全性。她提出的“街道眼”概念能够通过增加空间的自然监视提升安全感。

(2)犯罪学家杰弗里(Ray Jeffery)在 1971 年提出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 CPTED)理论[2]。他认为对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就能够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3)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在他的著作《可防卫空间》中提出;一个空间如果要具备预防犯罪的条件,那么这个空间就要有领域性、监视性、形象营造、安全性[3]。当空间具备了这些条件后,就能够有效的预防犯罪现象的发生。

(4)布兰廷汉姆夫妇(L.Brantingham ang J.Brantingham)在 1993 年研究犯罪模式理论的过程中提出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和城市之间的空间因素的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了城市中空间因素会对犯罪模式理论产生影响[4]。

(5)巴里·波伊纳(Bany Poyner)在他的著作《预防犯罪设计》指出要进行一定的设计来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他通过对某地区的犯罪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空间中产生犯罪行为是与这个空间的空间环境相吻合的,产生犯罪行为的空间区域大多具有共同点。

第 3 章 长春市净月区公交站调研与分析

3.1 长春市净月区概况

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净月区)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图 3-1),区域面积 478.7 平方公里,辖玉潭、新湖、新立城三个整建制镇、净月、永兴两个街道办事处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新力城水库、汽车文化园。开发区三面临水、四面环林,区域内林水总面积 243 平方公里。是以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为中心,着力建设经济、社会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长春东南部生态新城。

公交站作为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在人们出行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公交站进行防卫安全设计,能够提升公交站乘客和行人的安全感,预防犯罪现象的发生,给人们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通过犯罪模式理论的关键点,关注到犯罪主体的日常活动范围区域、节点、道路,按照空间位置将公交站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区域中心处的公交站,空间节点处的公交站,路径通道处的公交站。

通过本次调研的分析和总结,发现位于区域中心的公交站数量是 12 个,位于空间节点的公交站数量是 25 个,位于路径通道的公交站数量是 37 个。本次所调研的公交站点范围广,所经过的道路有森杨路、聚业大街、樱花街、福祉大路等 19 条道路,公交站点的设施也不相同。在调研的公交站中,没有一个公交站配备座椅等设施,有 15 个公交站没有站厅,只有 17 个公交站配备了垃圾箱,有 60 个公交站点装有监控等设备。

第 5 章 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长春市净月区公交站防卫安全设计策略

5.1 区域中心处的公交站防卫安全设计策略

5.1.1 基于设施维护对防卫安全影响的设计策略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1)对公交站内设施进行补充完善。公交站内设施不完整,考虑到区域中心处的公交站人流量的问题,可以对站内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设置。针对人体的尺度对公交站设施进行设计安放,对座椅高度进行调整,能够最大化人们对座椅的需求,满足人体所要求的高度。公交站的设施影响到周边区域和公交站来往人群的使用感,在站内布置合适的座椅等设备,能够为等车的乘客提供休息驻足的地方(图 5-1)。设置智能化公交站亭,将公交行驶信息投放到智能屏幕上,使乘客对公交到站的信息能够合理的把控。

对公交站设施进行补充完善,并对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会让乘客产生安全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犯罪模板“犯罪主体的倾向性强”带来的影响,可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2)对破损设施进行拆除修缮。将原有的破损设施进行拆除,能够保留的进行修缮,破损的设施会让犯罪分子得到容易犯罪的不良暗示。在车站周边也存在与车站相关的配套设施,如跟相邻区域之间的相关设施。

通过犯罪模式理论分析,对公交站破损设施进行拆除修缮,会降低对于犯罪分子的不良暗示,解决了犯罪模板“犯罪主体的倾向性强”差带来的影响,可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5.2 空间节点处的公交站防卫安全设计策略

5.2.1 基于形象营造对防卫安全影响的设计策略

(1)管理车站周边环境,提升整洁度。在车站设置垃圾收集处,在车站设置形象管理人员,能及时的消除车站周边的不文明标识。管理周边商铺,在商铺区域设置自用的垃圾收集装置(图 5-7),保证垃圾能够在自己的区域内部消化掉,而不是被带到公交站区域。

建筑学论文参考

(2)对区域周边的车辆进行有引导性的停放。将公交站旁停放的车辆引导到周边商铺区域的停车区域中,重新规划周边商铺的停车区域,加大停车区域的面积,在公交站区域设置禁停标识,留出公交站区域的空间。

结论

本文通过犯罪模式理论,对长春市净月区公交站进行了防卫安全设计研究。主要通过调研问卷,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来对长春市净月区公交站展开研究,结合 CPTED 理论中的空间环境因素领域性、监视性、识别性、设施维护、形象营造对不同类型公交站进行分析,得出空间环境因素对不同类型公交站的影响强弱,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公交站防卫安全的设计策略,并归纳为一般性导则。

一、研究结论

1.提出犯罪模式理论的关键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对空间的认知程度和犯罪主体日常的活动范围,并总结出犯罪模板。

(1)对空间环境中领域性进行强化,能使犯罪主体的接触力变弱,从而消除犯罪模板“犯罪主体的接触力强”。

(2)对空间的识别性进行优化,能够让潜在受害者感知力增强,从而消除犯罪模板“潜在受害者的感知力差”。

(3)加强空间环境中的监视性,能够减少空间中视线的死角,从而消除犯罪模板“空间的视线死角多”。

(4)犯罪主体更倾向于在较差的空间环境中实施犯罪,优化空间环境,能够减弱犯罪主体的倾向性,从而消除犯罪模板“犯罪主体的倾向性强”。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