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文从适候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寒地气候环境对人与建筑的影响,对严寒地区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对气候适应要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将寒地建筑适候性理论与设计要点同半地下空间相结合,形成适合寒地半地下空间建筑适候性的策略。通过对寒地半地下空间适候性设计的研究,能够增强对严寒地区半地下空间使用舒适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气候适应性相关现状
基于气候的建筑设计理论,早在公元前世纪就在国外著作中有所提及,最早涉及建筑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系理论的是古希腊建筑著作《建筑十书》,19 世纪末,《Forceof Nature》中将“自然之利”与“自然之理”作为建筑理论的观点,对建筑适应气候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阐述;20 世纪初建筑师处理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逐步成熟,如柯布西耶在其《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曾提到生态问题,并提出以被动式的设计手法解决建筑与环境间的矛盾,其中他对自然采光通风的设计与运用较为重视,其代表作马赛公寓中有所体现。这也促使建筑的有机设计方向更加明朗。20 世纪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热潮的兴起,建筑与气候之间协调设计作为建筑界推崇的里面也不断被完善。近些年来,关于建筑与气候适应性的著作也有很多,较为著名的是如表 1-1 所示
第三章 寒地半地空间适候性设计要素
3.1 围护结构对气候的适应性
维护结构是抵御气候环境的直接屏障,阳光直射、温度与湿度等气候环境影响着建筑空间的人舒适性。在寒冷地区夏季炎热冬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维持室内热舒适性需要增强室内太阳光辐射,减缓室内热空气流失,半地下空间的维护结构在防护上优于地上建筑的防护性。同时即使是夏季也能做到减缓太阳的辐射情况,降低室外热空间的渗透。
3.1.1 围护结构对太阳辐射的适应性
太阳辐射作为影响建筑空间中重要环境因素,在被人体需要同时也影响人生活舒适性。特别在严寒地区对于自然光源需求较高,但也造成夏季室内持续高温。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将太阳的光能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通过反射消散。
(1)围护结构吸收太阳辐射
围护结构对太阳辐射能力的吸收取决于其结构的蓄热能力强弱。蓄热能弱的结构一般指门窗结构,对太阳辐射阻挡性较弱,室内温度受到影响;玻璃围护结构较具代表性,通透的玻璃围护结构可透过 90%阳光辐射。以长春市龙首壹号院为例如图(图3-1-1),其洋房区半地下层利用玻采光顶将下沉空间整体围合,形成封闭式半地下空间,其覆盖玻璃顶高出地坪 60 厘米,利用高出地坪部分进行通风采光,大面积的玻璃采光顶可以大面积引入自然光线增强地下照明同时提升室内温度,但夏季也因因强国直射导致室内温度持续升高。
围护结构蓄热能力较高的可以将太阳辐射部分能量有效储存,缓慢辐射至室内空间,通常具有以上高效蓄热能力的围护结构为加有保温层的墙体以及土壤围护结构,半地下空间有 2/3 土壤环境作为围护结构,在太阳辐射的吸收上具有明显作用。
第五章 寒地半地下空间适候性设计实践——以长春中海·龙玺为例
5.1 前期分析
5.1.1 长春地区气候环境分析
长春位于北半球 43°05′~45°15′,相较于同纬度地区,长春冬季气温要低 3℃~5℃,夏季则高于同纬度 2℃~3℃。长春气候环境可以概括为春秋两季多季风,冬夏两季多降水,雨热同期、冬季持续时间长,气候干湿环境相对适中等地域性气候特点。且受地域位置影响,长春地区将水量丰沛且集中。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划分长春属于严寒地区城市,长春年气温差达到60℃~80℃,且冬季平均气温在-15.0℃~5.0℃。从长春全年气温变化中分析可得,春秋季两季气候环境较适合人体热舒适需求,但持续时间短;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且持续性长不完全符合人体热舒适需求,地域气候环境特点明显;长春降水相对丰沛,年平均湿度可以达到 60%-80%,在干湿气候分区中属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分区。因此结合长春地域性气候特点针对项目半地下空间做出适应性策略。
5.1.2 基于气候适应性被动式策略制定
针对长春居住区半地下空间适候性策略可以通过增加下沉庭院或开高侧窗等方法增强空间适候性,以被动式的设计方法增强半地下空间的采光通风。除此之外可以使用高比热容的围护材料增强半地下空间适候能力。
结合文章前期分析通过被动式策略适候方式有:增强自然采光、增强自然通风、增强围护结构蓄热能力。寒地居住区半地下空间设计中利用设计手段引导空间光线合理分布、优化空间气流进而达到增强室内采光、保温除湿净化空气效果;利用土壤热稳定性、使用高比热容围护材料维持室内室温恒定,增强半地下空间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空间特性等。
结论
寒地建筑受气候环境影响,能源消耗与气候环境的适应一直是建筑专业注重的要点之一。建筑与适寒问题也是寒地建筑设计中经典问题。本文从适候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寒地气候环境对人与建筑的影响,对严寒地区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对气候适应要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将寒地建筑适候性理论与设计要点同半地下空间相结合,形成适合寒地半地下空间建筑适候性的策略。通过对寒地半地下空间适候性设计的研究,能够增强对严寒地区半地下空间使用舒适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以适候性策略为研究寒地半地下空间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设计形成寒地半地下空间对自然气候环境动态适应,以最高的自然能源利用率最低资源负荷率,打造一个满足严寒地区使用者居住环境舒适需求的具有动态发展的半地下空间环境。以相互制衡、相互顺应、相互交互的状态应对建筑、人、与气候环境之间的问题,打造半地下空间主动适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具体形成如下研究成结论:
1.寒地半地下空间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对于半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可以提升城市可用地面积使用率,同时在既不是破坏城市绿地面积同时有又能增强建筑空间使用范围。
2. 寒地半地下空间对气候环境具有防御性。半地下空间受土壤包围,受土壤热稳定性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下依然可以保障是内气候环境稳定,对寒地气候环境有极强适应能力,符合可持续建筑发展原则。
3. 寒地半地下空间具有居住优势。相较于地下空间,半地下空间在采光通风环境上都优于地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封闭环产生消极心里影响;相较地上空间,其空间环境热稳定性要高更适用于严寒地区居住使用,同时空间环境更为安静,空间私密性更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