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文介绍了国外的 MDDS 文物古迹损毁诊断系统,分析了该体系使用优缺点以及对东北地区砖构建筑的借鉴意义,并希望能为东北地区砖构建筑病害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第 1 章 绪论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20 世纪建筑遗产
与国内相比,西方国家对建筑遗产关注较早,第五届世界遗产大会否决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震惊全世界,其失败原因却是建成时间不足 10 年。由此事件引发社会对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关注。直到2007 年悉尼歌剧院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终于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在此期间产生了很多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为 20 世纪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如表 1-3 所示。
2.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的理论和技术
国外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较成熟,成立了较多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协会,例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世界遗产委员会等,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其中罗马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对建筑遗产项目的修复经验丰富。对于建筑的材料和技术研究较深入的是德国文物保护协会。盖蒂保护协会的建筑遗产研究较多针对于保护从理念到技术的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区历史遗址保存指导准则》在保护技术原则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指导美国地方的建筑遗产保护修复,其内容包括对建筑遗产的劣化、评估、检测、修缮技术等内容进行阐述。对墙体立面的劣化修复,葡萄牙布雷托·加斯帕对其理论研究较深入,并设计出劣化模型,指导建筑的细研究。
第 3 章 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现状调查及相关典型案例分析
3.1 砖构建筑的现状情况
整理分析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的保护现状是进行保护与修缮研究的基础,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总结现状情况,能准确地指导之后的研究工作进行。
3.1.1 保护修缮情况
3.1.1.1 建筑保存情况调研与分析
实地调研走访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对砖构建筑整体保存的质量状态进行调查,发现东北地区部分建筑不对外开放,部分建筑不能调研,造成内部布局和空间依靠于文献资料。所以本次调研建筑的保存质量情况重点放在建筑的外部。根据建筑的保存质量程度分为保存完好、比较完整、保存一般和保存较差四类。
(1)“保存完好”的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主体结构和维护结构良好,外立面墙饰和门窗构件保存完好且无损坏位置,外墙面整体上没有损坏和墙皮脱落现象。
(2)“比较完整”的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主体结构和维护结构较好,外立面墙饰和门窗构件保存较好且无明显损坏位置,外墙面较少存在损坏和墙皮脱落现象。
(3)“保存一般”的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主体结构和维护结构一般,外立面墙饰和门窗构件有一定损坏,外墙面局部存在在损坏和墙皮脱落现象。
(4)“保存较差”的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主体结构和维护结构较差,外立面墙饰和门窗构件大部分损坏,外墙面局部存在大面积损坏和墙皮脱落现象。
统计整理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调研资料,分析目前现状中砖构建筑的保存情况,并绘制统计表如表 3-1 所示:
第 4 章 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保护修缮对策研究
4.1 保护与修缮原则
4.1.1 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在东北地区近现代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见证着近现代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城市精神。这个时期砖的大量生产使建筑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中国古代的木结构转变成了砖构建筑。因此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成为东北地区的特色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建筑价值。
2.科学价值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材料工艺、饰面做法、建筑结构以及细部做法等方面体现出的当时技术科学水平。笔者对东北区 20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的科学价值评估如下:砖构建筑主体,建筑外墙以清水砖、饰面砖、涂料、拉毛粉刷饰面、清水混凝土等,这些材料的颜色多样,质感不同。建筑的细部做法尤为丰富,主要体现在檐口线脚、欧式的铁艺栏杆、彩色玻璃花窗等。
3.使用价值
20 世纪建筑遗产更多的强调建筑的使用性和功能合理性,不同建筑之间体现出时代差异。20 世纪建筑遗产的实用性是基本价值,其建筑的功能在不断延续,虽然在保护再利用的过程中部分建筑改变了使用功能,但其有着共同的目的,即服务与大众,更好地保护和再利用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使用价值,延续建筑的功能。东北地区砖构 20 世纪建筑遗产建筑类型丰富,建筑的功能多样,虽然存在一部分建筑的“使用性”遭到破坏,但大部分砖构建筑遗产一直在沿用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两者相比都有一个共同点,建筑的使用价值从未停滞。
4.2 砖构建筑保护与修缮方法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缮中,掌握修缮项目方法的全过程是重中之重。与设计新建筑不同,建筑遗产保护修缮设计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其设计需要建立在对建筑本体的历史和现状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建筑保护修复的价值判断必须体现在修复的全过程。因此,20 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修缮要经历前期调研、建筑设计、施工阶段、资料汇编归档这四个阶段的工作(图 4-1)。
结论
一、结论
本文以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现场测绘、资料搜集等方式对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基本概况进行分析,总结砖构建筑的特征。通过对现存建筑保护修缮现状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探寻适合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的保护修缮策略。经过上述的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立足于地理气候特征,总结出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外墙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填补东北地区同类型建筑研究的空白。
(2)本文介绍了国外的 MDDS 文物古迹损毁诊断系统,分析了该体系使用优缺点以及对东北地区砖构建筑的借鉴意义,并希望能为东北地区砖构建筑病害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3)分别从砖构建筑的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及物理问题应对方法三个方面对东北地区 20 世纪建筑遗产中砖构建筑保护修缮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并将预防性保护贯穿整个建筑遗产的生命周期,做好保护修缮的每一个环节,延长建筑遗产寿命。
(4)总结伪满洲国皇宫旧址缉熙楼的砖墙砌筑方式、洞口过梁以及建筑的现状情况,对比历年修缮的过程,总结出缉熙楼修缮过程中的优化部分和与原状不相符的部分,对缉熙楼进行修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