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篇论文对空间体验在设计实践层面做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了本文研究对象小型度假酒店的选取标准。接着研究了空间体验相关理论,结合案例归纳汇总了空间体验视角下小型度假酒店设计要素,并分析了这些设计要素与空间体验层级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章 绪论
1.4.2 国外空间体验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对空间体验相关理论的研究时间较早,成果相对丰富,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体验和建筑现象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1)建筑体验领域
丹麦建筑师 S·E·拉斯姆森的《建筑体验》一书,以自已的体验为基础,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有关建筑体验的要素。他认为建筑实体的外部特征是将情感从设计师的手中传递给他人的一种手段[16]。书中阐述了建筑中的虚实、尺度、比例、韵律、色彩、光等设计要素如何通过建筑创作手法的运用,在使用者的体验中发挥作用。建筑创作的过程强调主体对建筑的感知,是一种从新角度出发阐述建筑设计的理论著作。
此外,美国建筑师查尔斯·W·摩尔的《身体,记忆与建筑》主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知觉理论。作者认为身体应该被放在首位去体验建筑,这是进行建筑创作的前提,由此强调身体感受建筑空间的重要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身体——图像理论的含义,重视触觉理论的发展。
(2)建筑现象学领域
国外对于空间体验的研究有一部分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来解释人对建筑空间和环境的感知与体验。有关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最开始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之后才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术理论研究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是诺伯格·舒尔茨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以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主,以斯蒂文·霍尔、帕拉斯玛等为主要代表人物[17]。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对建筑现象学进行了具体、完整且深刻的论述。作者运用现象学的知识来讨论人和环境的关系——场所,他指出场所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有清晰的空间特征,当场所中注入了人的情感,场所便有了精神层面的意义,而人的空间体验可以强化这种场所精神并反作用于建筑的创作,指导设计生成[18]。这一观点对从空间体验视角研究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他的另一部著作《存在·空间·建筑》用“存在空间”这一心理学概念指代人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指出人们通常将空间及其场所背后的意义与人文结合在一起去思考和体验。汤姆生·T·爱文森的《建筑原型》一书,在舒尔茨场所理论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建筑形体要素体验建筑,体验的过程强调身体的生理反应,其研究是回归建筑本体的研究。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从空间尺度出发,研究人在空间中的体验。
第三章 小型度假酒店调研
3.1 调研方法与对象选取
3.1.1 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是根据小型度假酒店的调查要素决定的。调研方法的选取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半结构访谈、问卷调研和网络调研。这四个调研方法分别是从客观分析的角度、酒店管理者的角度、酒店使用者的角度以及资料的补充出发,更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小型度假酒店现状。
实地调研从小型度假酒店的主题概念与选址、功能与流线、界面和陈设这六个方面深入分析,并拍摄照片;半结构访谈通过与酒店相关人员的交流,了解他们所感受到的小型度假酒店空间体验设计要点;问卷调研则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入住感受,以及酒店空间的使用现状;网络调研是通过各个网站如:艺龙、Airbnb、携程、去哪儿等,以及酒店官网来获取相关资料。
为了使调研区域和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 2019 年中国旅游热门省份进行查询。由中国旅游院和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 年中国游客旅游报告》,确定了国内 2019 年中国旅游省份排行榜(表 3-1)。根据小型度假酒店所处地域特色以及气候的差异性,其在旅游资源较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比较集中。另外,北京和天津也是热门旅游省份,所以把京津地区、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作为主要调研区域。然而本次研究受疫情防控要求的限制,无法对上述地区的城市进行逐个调查。结合作者本人对各地区酒店建筑情况的了解,最终将北京、浙江和云南三个省份作为最终的调研范围。
第五章 空间体验视角下小型度假酒店设计策略
5.1 空间主题建构
度假休闲对人们来说是为了追求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状态和体验。因此,度假的人们需要一种心理上的过渡,帮助他们从熟悉的日常环境过渡到陌生的度假环境。事实上,小型度假酒店的主题概念就是一种体验的过渡,它让居住者在到达酒店之前,逐渐从原来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慢慢进入小型度假酒店空间体验的内容中。慢屋·极目度假酒店以体验自然为主题,居住者在来往酒店的环海东路上就逐渐领略了洱海的自然风光,进入酒店之后,更容易领会酒店与山水对话的场景编排。因此,小型度假酒店空间体验主题的建构对度假者而言提供了一种日常生活环境与度假环境之间的过渡,对建筑自身来讲能够让空间的体验内容从建筑本身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让区位环境融入到建筑自身的体验主题中去。
小型度假酒店空间主题的建构,主要从与区位的关联性出发,挖掘相关主题概念。即通过对建筑所处区位进行深度分析,充分了解区位内自然、人文与历史资源等,利用区位内场地的特质选择小型度假酒店空间体验的主题概念。这种通过深度分析被发掘的主题概念与酒店所处区位有必然的联系,此时,整个区位与外部环境就能从宏观层面奠定酒店空间体验主题的基调,使得体验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场地环境或是整个区位。
5.2 选择外部环境
小型度假酒店外部环境的选择关注的是建筑与小范围场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区位所涵盖的尺度范围更小。外部环境的选择更多的表现为建筑的在地性设计,追求的是比区位更小的场地特质[45]。由于小型度假酒店建筑自身规模较小,公共空间面积不大,所塑造的空间体验对居住者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小型度假酒店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场地环境作为酒店空间体验内容的补充,从中观层面奠定空间体验的基调。对于小型度假酒店外部环境的选择,主要从具有度假目的地特征和场地内资源的特色化这两个方面考虑。
5.2.1 外部环境选择具有度假目的地特征
小型度假酒店外部环境的选择一定要具备度假目的地特征,因为酒店周边环境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酒店的度假内容,它们通常接待的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地度假者。酒店周边环境作为区位内最有特点的地方,能保证度假者待上一段时间。如,法云安缦周边的佛寺建筑,慢屋·极目度假酒店附近的苍山洱海风景,等顾客入住酒店之后,就已经完全融入到区位环境里了。在本次调研的 8 个小型度假酒店案例中,杭州的吴山居酒店位于南宋御街与河坊街附近,古城老院精品酒店位于北京东四老城区的胡同里,既下山 SUNYATA 选址于大理古城内,白沙古镇酒店选址于丽江古城周边的白沙古镇。这些酒店的选址都是具有度假目的地特征,将场地环境作为酒店空间体验内容的一部分,奠定了酒店空间体验的背景。
5.2.2 考虑外部环境资源的特色化
多数人们选择小型度假酒店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且吸引度假者的往往是场地内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或人文资源。因此,小型度假酒店外部环境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区位内资源的特色化。场地的特色资源可以是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活资源等,利用这些特色化资源塑造独一无二的酒店空间体验内容。比如,慢屋系列度假酒店的场地选择就考虑了独特的苍洱风景,在建筑中形成了多个与山水对话的空间场景。古城老院精品酒店位于街巷胡同中,客人可以感受到当地浓厚的四合院文化,从而加强对当地生活方式和建筑文化的感知(图 5-2)。同样作为调研对象的丽江白沙古镇酒店,酒店利用当地民居改扩建成,入住的宾客可以感受古镇传统村落的建筑特征和生活气息。
结语和展望
目前有关空间体验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且大多数有关空间体验的概念基本是从文学性角度进行的描述,存在概念重合的问题,这给研究过程中的对象界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篇论文对空间体验在设计实践层面做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了本文研究对象小型度假酒店的选取标准。接着研究了空间体验相关理论,结合案例归纳汇总了空间体验视角下小型度假酒店设计要素,并分析了这些设计要素与空间体验层级之间的对应关系。
(2)对我国小型度假酒店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了六个案例作了深入分析。调研过程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了解了小型度假酒店的使用情况。实地调研的目的是分析并总结出当下小型度假酒店空间存在的问题。
(3)针对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空间体验设计要素,对我国小型度假酒店优秀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空间体验视角下小型度假酒店设计的四个原则:空间主题与区位环境相适应,以事件提升体验,空间界面注重知觉体验,适当采用符号语言。
(4)基于研究得出的设计原则提出六个具体设计策略,包括空间主题的建构,外部环境的选择,多样化事件的发生,空间路径的诱导,触动知觉和点缀符号。其中,建构主题主要从与区位的关联性出发,挖掘和区位有关的主题概念;外部环境的选择论述了从具有度假目的地特征和场地内资源的特色化考虑;多样化事件的发生论述了功能设计如何从多样化和复合化激发空间中人的行为与事件;空间路径的诱导则从空间的引导、暗示和渗透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触动知觉从空间界面的形式、材料与色彩影响人的知觉体验进行论述;符号点缀论述了生活工具、自然元素以及现代艺术元素在小型度假酒店陈设中的运用。所得出来的策略通过天津市蓟州区山语居酒店项目实践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