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云南“156 项”老工业区空间形态及建筑特征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72555
  • 论文编号:el2021111218523725353
  • 日期:2021-11-1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建筑学论文哪里有?本文试以工艺流程的视角出发,将工艺流程带入到对厂区规划布局和厂区建设的研究中,去理解其厂区规划建设所遵循的内在逻辑,从工艺流程各环节的生产特征与生产需求出发,去理解厂房的空间设计及结构材料的选择。发掘其内在生产逻辑与工业建构筑物外在形式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入的去解读工业建筑的外在特征。


第一章  绪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工业遗产相关研究

十八世纪中叶人类进入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资料与生产能力极速膨胀。同时,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在频繁的贸易与交往中,新秩序对旧世界造成了巨大冲击,殖民者对被殖民者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崛起的资产阶级渐渐与无产阶级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资本家与统治者们对自然肆意践踏,对弱者侵略压榨,加剧了各阶级、各民族间的矛盾。于是围绕着资源与市场的争夺,意识形态的对立,人类在世界各地挑起一次次战火,灾难与瘟疫横行。

回首这段历史,在科技发展生产的热血篇章里隐约传出阵阵血腥,在反抗自然天灾的赞颂之曲中却也能闻见声声哀嚎,工业革命将人类引入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人类因傲慢无知,食下苦果。

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资源枯竭,自然环境恶化,人类在反思中前行。新技术的诞生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使过去无节制的、不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模式在一些地区渐渐终结。在工业革命初期,伴随人类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工业建筑也渐渐退出生产,化为一座座遗迹,但这些工业建筑的生命似乎还未燃尽,并焕发出了新的价值。

西方国家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最早是以“工业考古”的形式出现。1955 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迈克尔•里克斯(Michael Rix)提出了“工业考古学”的概念,将工业革命初期的建构筑物、机械设施等遗存作为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工业考古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是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起点。

1968 年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在英国铁桥峡谷举办,来自西方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该会议,会议的举办成功引起了欧美各国对工业遗产研究及保护的关注。在随后的几年里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成立了工业考古相关的协会,以推动其本国的工业考古研究。

....................................


第三章 “156 项”工程立项背景及发展建设


3.1 全国“156 项”工程立项背景及建设成果

3.1.1 立项背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局势,美国在经济和外交上对华实施孤立政策。而国内经长期战乱,经济疲敝。面对这样的境况,党和国家领导人选择与前苏联等愿与我国友好建交的国家往来。通过协商,达成了一系列平等互利的贸易合作,从而获取到了启动发展所需的资金与技术,为我国的初期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

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行业,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旧中国虽已有近代工业的建设,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技术上来看,都远未达到全面工业化的标准,二战后的中国经济落后,社会生产力低下,战前的大部分工业企业也因战争而倒闭关停。要建设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国家,首先就必须要拥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前苏联的经济建设计划进行了研究,吸取了前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在经过了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后,我国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以建设重工业为主要任务,带动其他经济增长,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

早在“一五”计划开始之前,我国就积极与前苏联谋求合作,1949 年 12 月国家主席毛泽东就远赴莫斯科,会见了斯大林率领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①。为确立两国友好同盟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由前苏联输出技术、设备及专业人员帮助我国建设和恢复工业生产的援助工程。此后有中苏两国专家共同研究,经过多次协商与变动,确定了的前苏联援助工程项目共计 162 个,其中个别项目因各种原因取消未建成,最终实施建成的共有150 项,但由于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公布“156 项”建设项目在先,故后以“156项”为这批建设的统称。项目确定及变动过程,如图 3-1 所示。 

图 3-1  “156 项”工程立项过程 (来源:自绘)

图 3-1  “156 项”工程立项过程 (来源:自绘)

..................................


第五章 厂矿层级下云南“156 项”工程的形态特征


5.1 厂矿规划的相关背景

5.1.1 相关政策

5.1.1.1 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面对战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使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我国在“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便是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基于此,“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成为了工业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发展生产是工业区建设的首要目的,在保障生产的同时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当时工业区建设的根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其他建设项目均需为其让道。

5.1.1.2 先生产、后生活

建国初期,发展工业生产在经济、资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困难,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被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水平,进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在厂矿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为了控制造价,减少建设成本,工业区的住宅设计和建造积极推行并实施了标准住宅设计和工业化建造。

5.1.2 规划思想

5.1.2.1 前苏联线性城市

由于受外交格局的影响,我国建国初期的新兴工业城市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在此期间围绕“156 项”工程兴建的几个城市新区是我国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案例。从工业新区的规划、厂房及住区设计再到工艺流程设计都有前苏联专家参与。1882 年由西班牙工程师  A.索里亚·伊·马塔提出了线性城市,在前苏联二五期间,被前苏联建筑家米留廷将这一概念借鉴运用到斯大林格勒和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的城市规划方案中,用线形分区的方法将城市分为工业、交通、绿化到、文教、居住区等平行带。居民区分为若干小区,用绿化带与工业生产区分隔开。但后来也由于过于教条呆板而受到批评。我国“156 项”工程在参考了前苏联城市设计的基础上,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了一定调整。以下笔者将选取几个“156”项目的整体规划进行介绍和分析。

图 5-1  前苏联线性城市典型案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a)斯大林格勒(b)

图 5-1  前苏联线性城市典型案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a)斯大林格勒(b)

.......................................


5.2 采选矿区

5.2.1 现状概况

目前云南“156 项”工程中仍然在生产中的采选矿区有:东川因民矿区、会泽矿山矿区、会泽麒麟矿区、个旧大屯矿区、个旧老厂矿区等。

部分矿区受到资源枯竭、经济转型等因素影响,采矿业衰退。矿区内人口较少且交通区位极为不佳的生活区,由于采矿厂倒闭或转移,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流失,逐渐沦为空城。此类矿区有:东川矿务局的滥泥坪矿区、落雪矿区,云锡的马拉格矿区、松树脚矿区。而交通区位较好,人口较多,迁移成本高的生活区,在采矿业衰退,矿厂职工大量迁移后,虽然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发展进程减缓,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仍有周边居民迁移至生活区中居住。如:东川矿务局汤丹矿区的菜园社区。

以东川矿务局四大矿区为例。经实地调研,目前除因民矿区在转让于金沙矿业有限公司后仍在生产外,其余三个矿区均已停产。汤丹镇菜园社区原本是东川矿务局汤丹矿区内最大的职工生活区。在矿区停产后,生活区内大量职工迁出,虽然生活区的发展已停滞,但因其交通区位具有一定优势,且本地人口较多,生活区依然处于正常运转中。落雪矿区关停时间最早,“一五”时期的选厂已被拆除,选厂以及多个坑矿周边的生活区早已无人居住,仅有老来红生活区还有部分居民居住。滥泥坪矿区因地理位置偏僻,在矿区停产后,生活区已无常住人口,仅有数十名留守矿区值班的职工短暂居住。而因民矿区的生活区由于采选厂仍在生产中,虽然区位偏远,但依然有大量居民居住。

...................................


第七章 结论及思考


7.1 研究创新点

1.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工业区的适宜分析框架。目前国内对工业区形态特征的研究方法大多按照物理空间的尺度,直接将研究层级划分为工业区域(工业带)层级、工业区层级、单体要素层级。或将规划与建筑的研究拆分,分别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提炼。以上研究方法适应性强,但如若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区研究,难免缺乏针对性。本文试结合此类老工业区建设的时代特征,探索与其相适的分析框架。以云南“156 项”工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我国建国初期所建设的工业企业,研究其组织架构和形态特征。通过对理论的认知,结合实际调研,为我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老工业区探索与其形态特征研究相适宜的分析框架。

2.运用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其生产管理体制构建研究层级框架

本文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将研究视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并基于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参照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管理原则中的生产管理体制等级:公司、厂矿、车间、班组。将主体研究划分为用企业、厂矿、单体三个层级,分别对企业的区域空间结构、厂矿单位的空间规划形态以及单体设施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地域及时代特征。

3从工.业生产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工业区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内在逻辑。

近年来,国内建筑学界对工业遗产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类:历史及形态特征研究、遗产构成及价值评估、保护再利用策略等。目前大多数历史及形态特征的研究都包括历史背景、选址布局、厂区规划、建构筑物特征四个部分。

在选址布局和厂区规划的研究上更多是关注其地理空间上的形态特征,缺少将企业整体生产架构、物质交换路径等内在机制带入地理空间,对厂区的选址和规划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在建构筑物特征研究层面,也多是针对其物质层面的形态特征去进行分类和归纳。缺乏将其具体的工艺流程带入厂房空间中,从生产工艺特征的角度来理解厂房的设计。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