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建筑学论文范文5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4
  • 论文字数:369800
  • 论文编号:el2021061517341722265
  • 日期:2021-06-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建筑学论文范文在哪里找?从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追求和对文化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再加上人民群众在思想意识上对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传统文化村落和古民居存在很大的文化传承的危机,甚至有些已经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高品质的生活与快节奏的状态使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得越来越高,而传统民居却已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中度过,室内的热舒适度和环境的现状对于人体的健康、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舒适度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对我国传统民居的调研统计,传统民居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正快速地增加,并且其生物质能的使用消耗比例也正持续地减少,这与目前我国的传统民居节能环保政策截然相悖,这不仅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阻碍了环保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以及其自身的特有的文化渐渐地淡出大众的视线之中。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篇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学论文范文一:弹卡式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接头耐久性能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弹卡式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接头,通过对弹卡式连接与焊接式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接头试件进行通电加速锈蚀试验,并对劣化后两种方桩接头试件进行受弯、受剪、受拉性能试验,为此新型混凝土预制桩连接接头在氯盐侵蚀地区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通电加速锈蚀试验中,弹卡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所测电阻平均值较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所测电阻平均值大12%。弹卡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通电电流先保持不变后缓慢减小,在接近通电结束时电流下降速度趋于平缓。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通电电流先保持不变后缓慢减小直至最小值,随后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最后在最大值附近波动。(2)劣化后弹卡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接头处结构胶依然紧密地包裹着接头四周,未出现开裂现象,接头试件整体连接性能保持完好;劣化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焊缝连接处锈蚀严重,原饱满的坡口焊缝在锈蚀作用下呈凹槽状,接头位置两个侧面出现焊缝掉落的情况。同时,焊接连接处端板沿厚度方向也发生了严重锈蚀,在接头端板对接处观察到有局部贯通的现象。(3)在劣化后方桩接头试件受弯性能试验中,劣化后弹卡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试验值与桩身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值较接近,而劣化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分别下降39%-59%和43%-74%。前者的受弯破坏形式为接头底部被拉开,弹卡连接件中的插杆从小套筒中拔出而破坏;而后者的受弯破坏形式为接头底部连接焊缝直接被拉开,跨中接头底部两侧端板完全脱离而破坏,受压区混凝土无压碎现象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混凝土预制桩概述
    1.3混凝土预制桩耐久性研究现状
    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弹卡式连接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通电加速锈蚀试验
    2.1试验概况
    2.2通电加速锈蚀试验步骤
    2.3通电加速锈蚀结果及分析
    2.4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劣化后弹卡式连接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受弯性能试验
    3.1试验概况
    3.2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3.3抗弯承载力计算
    3.4试验结果及分析
    3.5结语
    参考文献
第4章劣化后弹卡式连接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受剪性能试验
    4.1试验概况
    4.2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4.3抗剪承载力计算
    4.4试验结果及分析
    4.5结语
    参考文献
第5章劣化后弹卡式连接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受拉性能试验
    5.1试验概况
    5.2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5.3抗拉承载力计算
    5.4试验结果及分析
    5.5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建筑学论文范文二: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研究

 

本文以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与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为研究对象,以试验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对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的小偏心受压性能与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具体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的加载破坏过程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十分相似,并且平截面假定对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同样适用。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较低,在带裂缝工作阶段梁表面荷载裂缝更易于展开,但裂缝形态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区别不明显。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刚度退化更显著,引起梁在该阶段跨中晓度更大。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的极限荷载略于同强度的普通梁,但现有规范仍可较好估计梁的极限荷载。(2)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的小偏心受压破坏过程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柱十分相似,并且平截面假定对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同样适用。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开裂荷载较低,表面荷载裂缝更易于展开。在加载中,再生柱的侧向跨中挠度、受压应变、钢筋应变等都略高,柱变形更大。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的极哏荷载略高于同强度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柱,其原因可能来源于两者轴心抗压强度的差异。(3)内嵌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钢框架的加载现象与破坏模式与其他材料空心条板类似。试验中使用的安装工艺与连接方式能够满足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的使用,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墙体开洞对内嵌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钢框架的刚度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仍能够满足相应的抗震抗性要求。(4)对于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结构构件,例如上述试验中提及的梁构件与柱构件,从试验结果来看,能够反映出一定结构构件的共性。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结构构件与同强度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构件相比,主要的差异在于构件变形与开裂能力,在承载力、试验现象、破坏模式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上用于结构构件是可行的。(5)对于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非结构构件,即上述试验中提及的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从试验结果来看,现有的施工工艺、连接方式能够保证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条板相应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尚可,试验中出现条板破坏现象与模式与其他材料条板类似。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建筑固废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历史与现状
        1.2.1亚洲韩国、日本等国建筑固废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历史与现状
        1.2.2欧洲德国、荷兰等国建筑固废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历史与现状
        1.2.3中国建筑固废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历史与现状
    1.3再生骨料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
        1.3.1再生骨料基本性能
        1.3.2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
        1.3.3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
        1.3.4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
    1.4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
        1.4.1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1.4.2再生骨料混凝土柱受压性能
        1.4.3再生骨料混凝土墙板力学性能
    1.5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的不足与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
    1.6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2.1引言
    2.2试验设计
        2.2.1试件设计
        2.2.2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2.3试验加载装置
        2.2.4试验加载方案
    2.3试验现象及分析
    2.4挠度与混凝土应变分析
        2.4.1竖向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4.2平截面假定适用性分析
        2.4.3竖向荷载-混凝土顶部应变曲线
    2.5竖向荷载分析
        2.5.1开裂荷载
        2.5.2极限荷载
    2.6表面荷载裂缝分析
        2.6.1表面荷载裂缝开展特点
        2.6.2表面荷载裂缝间距分析
        2.6.3表面荷载裂缝裂宽总和分析
    2.7小结
第三章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柱小偏心受压性能研究
    3.1引言
    3.2试验设计
        3.2.1试件设计
        3.2.2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3.2.3试验加载装置
        3.2.4试验加载方案
    3.3试验现象及分析
    3.4挠度与混凝土应变分析
        3.4.1柱侧向挠度
        3.4.2跨中受压应变
        3.4.3纵向钢筋应变
        3.4.4平截面假定
    3.5竖向荷载分析
        3.5.1开裂荷载
        3.5.2极限荷载
    3.6小结
第四章内嵌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空心条板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4.1引言
    4.2试验设计
        4.2.1试件设计
        4.2.2材料性能试验
        4.2.3条板安装工艺
        4.2.4试验方案
    4.3试验现象及分析
        4.3.1试件F1
        4.3.2试件F2
        4.3.3试验现象分析
    4.4试验结果分析
        4.4.1滞回曲线
        4.4.2骨架曲线
        4.4.3强度退化
        4.4.4刚度退化
    4.5条板改进措施
        4.5.1现有安装工艺与节点构造分析
        4.5.2条板安装工艺与节点构造改进措施
    4.6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建筑学论文范文三:山西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改造研究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传统民居相关论文的细致查阅,发现山西晋东南地区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方面的研究涉及极少,故本文的研究对山西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根据对山西晋东南地区9个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取出山西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不同的民居结构形式和特点,同时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实地测试方案的制定打下基础。通过对典型传统民居热环境的实测数据的分析,更深一步了解了当地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对山西晋东南地区典型传统民居的形式总结归纳和模型简化后,在保留当地传统民居原有特色风格的前提下,为了提高传统居民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对传统民居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和设计,通过模拟软件对各类典型传统民居改造前后的热工状况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模拟结果数据。本文主要的结论如下:1、山西晋东南地区典型传统民居形式有:土木房、窑洞、土坯锢窑、砖石锢窑、窑房合一、砖木房和地窖房等7种。2、测试传统民居室内最高温度为3.2℃,最低壁面温度为-5.3℃,温差为8.5℃,全天室内壁面平均温度为-1.40℃。测试传统民居室内空气最高温度为5.8℃,最低为1.1℃,温差为4.7℃,室内空气平均温度3.28℃。测试传统民居湿度最高为37.7%,最低为30.7%。3、山西晋东南地区门窗存在密闭性差,冬季冷风渗透情况严重;墙体、屋顶、地面缺少保温层、采暖设备能源转化率低等问题。4、通过模拟软件对7种典型传统民居原始模型的模拟,得出它们的能耗分别为:土木房3.35kW/h、砖木房3.14kW/h、窑房合一3.70kW/h、窑洞1.76kW/h、土坯锢窑1.81kW/h、地窖房1.55kW/h。得出在山西晋东南地区各类形式的传统民居中,窑洞形式的民居总体能耗较低,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5、通过对窑洞类民居的门窗改造,窗户材质改造为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改造后的民居能耗较改造前分别下降:42.6%、19.3%、15.4%、18.1%。6、通过对土木房民居的墙体(EPS保温层50mm厚)、屋顶(EPS保温层80mm厚)、地面(沥青防潮转)和门窗(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的分别改造及整体改造,改造后的民居能耗较改造前分别下降:34.0%、44.5%、35.2%、13.7%、65.4%。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模拟结果对比图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框架(见下页)
    1.5创新点
    1.6本章小结
第2章山西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概况
    2.1晋东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2.1.1地形特征
        2.1.2气候条件
        2.1.3自然资源
    2.2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概况
        2.2.1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现状调研
        2.2.2晋东南地区民居院落布局
        2.2.3晋东南地区民居主要形式
        2.2.4晋东南地区民居节能技术
    2.3问卷调查及其分析
        2.3.1问卷调查目的及方法
        2.3.2问卷调查的设计
        2.3.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3章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热环境概况及测试分析
    3.1现代建筑热环境理论
        3.1.1室内热环境的含义
        3.1.2室内热环境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2室内热环境测试及分析
        3.2.1测试概况
        3.2.2测试仪器选用及测点分布
        3.2.3测试数据分析
    3.3室内热环境现状问题分析
        3.3.1围护结构问题
        3.3.2冬季采暖存在问题
    3.4本章小结
第4章传统民居热环境模拟模型设置
    4.1能耗模拟软件的对比
        4.1.1常用能耗模拟软件对比
        4.1.2软件使用流程简介
    4.2热环境模拟参数设计
        4.2.1原始模型模拟参数设置
        4.2.2改造模型模拟参数设置
    4.3本章小结
第5章山西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5.1模拟结果分析
        5.1.1原始模型模拟结果
        5.1.2改造模型模拟结果
    5.2传统民居改造设计策略
        5.2.1围护结构
        5.2.2被动式太阳房
        5.2.3其他措施
    5.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建筑学论文范文四: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邯郸地区为例

 

公共图书馆作为兼顾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大型公共建筑,其室内环境设计的优劣会对读者的阅读和交流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论文针对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较为不完善的情况,以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找出被调研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设计要点进行论述,并提出了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指标框架的构建本文以读者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研究三个不同公共图书馆中相同的评价指标,总结出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的指标框架。然后结合读者的实际心理需求,对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进行内部解析,提取针对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满意度的影响要素的层次结构,构建了适合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指标框架。(2)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结合指标框架和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现状,对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设计。运用统计学的分析原理,结合yaahp软件,对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问卷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3)提出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将环境心理学相关概念融入到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中,分别从室内空间、室内动线和室内环境三个角度出发,逐一总结出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为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提出了三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环境对读者的唤醒度原则和文化传承原则,并基于以上三点原则提出了满足读者心理需求,建设环境友好型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4)提出邯郸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的改进策略对邯郸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提出了改造构思,分别为邯郸图书馆的入口大厅、阅览空间和交通空间提出了策略性的改造建议。
建筑学论文范文
模拟结果对比图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2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环境心理学相关概念
        1.3.2层次分析法(AHP)
    1.4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研究的内容
        1.4.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5.1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调研对象的选取
        1.5.3研究方法
    1.6研究的创新点
    1.7论文框架
    1.8未尽事宜
第2章相关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2.1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2.1.1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
        2.1.2适用于室内设计的环境心理学主要理论
    2.2历史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发展
        2.2.1国外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
        2.2.2国内图书馆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
    2.3本章小结
第3章调查问卷设计
    3.1问卷的内容设计
        3.1.1问卷设计的原则
        3.1.2问卷内容的设计
        3.1.3问卷指标分析
    3.2问卷处理与分析
        3.2.1调查问卷
        3.2.2问卷样本量确定
        3.2.3问卷效度分析
        3.2.4问卷信度检验
    3.3权重的确定
        3.3.1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3.3.2层次分析法
        3.3.3计算指标权重
    3.4本章小结
第4章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4.1首都图书馆
        4.1.1问卷数据分析
        4.1.2现场调研及观察
        4.1.3亟待改进指标
    4.2天津市图书馆文化中心分馆
        4.2.1问卷数据分析
        4.2.2现场调研及观察
        4.2.3亟待改进指标
    4.3河北省图书馆
        4.3.1问卷数据分析
        4.3.2现场调研及观察
        4.3.3亟待改进指标
    4.4本章小结
第5章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5.1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1环境知觉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2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1.3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5.2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1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2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2.3场景和场所角度的室内动线设计要点
    5.3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1环境知觉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2环境认知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3空间行为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3.4场景场所角度的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5.4室内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
        5.4.1设计原则
        5.4.2设计理念
    5.5本章小结
第6章邯郸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再设计策略
    6.1邯郸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现状分析
        6.1.1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现状分析
        6.1.2阅览空间现状分析
        6.1.3交通空间现状分析
    6.2邯郸图书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改造构思
        6.2.1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改造构思
        6.2.2阅览空间改造构思
        6.2.3交通空间改造构思
    6.3邯郸图书馆的室内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6.3.1入口大厅(含展览及商业空间)改造策略
        6.3.2阅览空间改造策略
        6.3.3公共共享空间改造策略
    6.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建筑学论文范文五: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公共图书馆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因此其空间也从单一的阅览室空间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泛阅览空间。本文旨在通过对读者行为心理的研究,探讨其与泛阅览空间之间的关系,使泛阅览空间更适合读者使用。运用环境行为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剖析读者行为与泛阅览空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泛阅览空间的营造,提高读者对空间的认知度,进而激发整个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活力。(1)本文主要研究成果①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传统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不足、当代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优势以及改造后公共图书馆的复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得到泛阅览空间对读者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测绘等调研信息,对公共图书馆中泛阅览空间形式进行绘制,得到不同类型的泛阅览空间平面形式。②详细分析读者的行为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通过对读者停留节点和认知地图的分析,总结出在空间边界区域设置泛阅览空间更符合读者的需求。③以读者的行为心理需求为基础,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实地调研,分析读者行为与泛阅览空间之间的关系,从空间的位置和平面形式、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光环境以及景观环境设计几方面分析和归纳了当代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设计策略。(2)本研究的创新点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进行研究,并通过实地调研,将研究方法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得到更具科学性的数据。同时得出公共图书馆读者行为与泛阅览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泛阅览空间在公共图书馆中的重要性。(3)应用前景及价值:本文通过对传统、当代、改造后三类公共图书馆进行探索,体现出泛阅览空间的重要性,为后续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复苏以及当代公共图书馆的新建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通过对泛阅览空间的研究,为今后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参考资料。此外,通过泛阅览空间的研究,使得读者与建筑师对泛阅览空间更加重视,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空间的使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素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1.3公共图书馆空间发展历程
        1.1.4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研究现状
    1.2研究的概念、对象及范围界定
        1.2.1基本概念
        1.2.2研究对象界定
        1.2.3调研对象的选取
    1.3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3.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调查方法
        1.3.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论文框架
    1.5创新点
第2章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解析
    2.1环境行为学的概念与意义
        2.1.1环境行为学概念
        2.1.2环境行为学意义
        2.1.3环境行为学在建筑学空间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2.2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2.1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2.2.2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现状
    2.3环境行为学的主要理论
        2.3.1格式塔知觉理论
        2.3.2生态知觉理论
        2.3.3认知地图理论
    2.4环境行为学在阅览行为中的表现
        2.4.1行为与环境
        2.4.2阅览行为与环境
        2.4.3领域性与阅览行为
        2.4.4微观空间与阅览行为
    2.5本章小结
第3章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调研
    3.1实地调查概况
        3.1.1实地调查范围与数量
        3.1.2现场调研的目的与内容
    3.2传统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调研
        3.2.1与门厅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3.2.2与走道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3.2.3与庭空间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3.2.4调研现状问题分析归纳
    3.3当代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调研
        3.3.1河北省图书馆
        3.3.2首都图书馆二期
        3.3.3天津市图书馆
        3.3.4唐山市图书馆
        3.3.5衡水市图书馆
        3.3.6调研现状结果分析归纳
    3.4改造后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调研
        3.4.1石家庄市图书馆
        3.4.2调研现状结果分析归纳
    3.5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馆调研结果的归纳与分析
    3.6本章小结
第4章读者在泛阅览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空间认知研究
    4.1读者的行为模式
        4.1.1泛阅览空间的使用主体
        4.1.2读者的行为内容
        4.1.3读者的行为特点
    4.2读者处于泛阅览空间环境中的心理需求
        4.2.1读者的心理需求层次分析
        4.2.2读者心理需求对泛阅览空间的影响
    4.3读者在泛阅览空间中的停留节点
        4.3.1读者的停留行为习惯
        4.3.2读者在不同泛阅览空间中的停留节点位置分析
        4.3.3不同泛阅览空间停留节点的位置归纳
    4.4读者对场所精神的认知分析
        4.4.1场所精神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4.4.2读者对泛阅览空间效果的认知
        4.4.3读者的泛阅览空间形象的认知
        4.4.4泛阅览空间场所精神认知的总结
    4.5本章小结
第5章京津冀地区公共图书泛阅览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5.1泛阅览空间的位置和平面形式设计
        5.1.1与门厅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2与走道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3与庭空间结合的泛阅览空间
        5.1.4泛阅览空间位置和平面形式设计策略
    5.2泛阅览空间的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设计
        5.2.1空间的边界效应
        5.2.2泛阅览空间的空间界面
        5.2.3空间界面的色彩质感设计
        5.2.4泛阅览空间空间界面及色彩质感设计策略
    5.3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5.3.1光环境与人体知觉
        5.3.2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分析
        5.3.3泛阅览空间的光环境设计策略
    5.4泛阅览空间的景观环境设计
        5.4.1泛阅览空间内景观的作用
        5.4.2泛阅览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策略
    5.5公共图书馆泛阅览空间的设计要点
    5.6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