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建筑学论文,此外,通过从历史发展沿革以及空间分布两方面对徐州煤矿铁路工业遗存展开分析,从而最终面向本研究选定的徐州市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存在的发展机遇和转型需求,结合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套从城市触媒的元素选取、触媒元素塑造到其动态控制与引导的完整发展策略。现将文本的结论具体总结如下:(1)明确并完善了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内涵。目前由于国内外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及内容,即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并无系统性论述,因而尚未形成较为统一且完善的概念。在开展该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的基础上对包括工业遗产、工业遗存、城市触媒理论等在内的概念进行细致的辨析,并通过收集、总结国内外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总体发展脉络,来深入探寻其内涵,从而对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与界定。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相较于一般的铁路工业遗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运煤的过程中,煤矿铁路往往会从矿区内部穿过,并与矿区内的部分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
1绪论
尽管学界并没有对铁路工业遗产和铁路工业遗存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但通过文献梳理和归纳,本文认为目前铁路工业遗产可以概括为具有文化遗产所必备的普世价值,且对城市发展或某一技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历史内涵和巨大影响。而当前被国家和世界认定的铁路工业遗产有限,仍有大量铁路及铁路沿线建筑遗留在城市中,它们虽不一定具备较高的建造水平或对城市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亦代表了工业生产以来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更,这类历史遗留可以被统称为铁路工业遗存。此外,从广义来看,铁路工业遗存的涵盖面相对较广,不仅包括可移动遗产和不可移动遗产,它还应包括沿线的工业景观、文化景观等更为宽泛的空间场所。煤矿铁路,即煤矿配套的铁路专用线,是指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接轨的岔线,由煤矿企业统一管理。煤矿铁路通常会从以储煤仓为主体的煤矿工业建筑下方装煤外运,也有部分矿区会配备装车站或火车头仓库等附属铁路建筑,因此煤矿铁路工业遗存不仅仅是铁路工业遗存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煤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2.1铁路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
在铁路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张圣曾对广水西站京广铁路附属建筑的功能、结构等内容进行价值分析,认为对铁路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对铁路文化传承与区域景观优化有着积极影响[46];王晓健、韩沛书等学者从铁路建筑遗产入手,结合案例进行工业主题博物馆模式的再生研究[47,48];陈思将绿道理论与废弃铁路火车站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相结合[49];殷玥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提出以转型为导向对铁路建筑遗产进行再利用研究[1];周梦杰则提出可以从体验性视角探讨铁路建筑老火车站旅游化的不同情景类型[50]。在铁路废弃地景观更新研究方面,江畔、邵龙基于遗产线路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法和历史调查法对中东铁路工业文化景观体系和遗产构成进行研究,并提出保护规划建议;周旭丹等学者依托景观再生的手法,将乡镇村落与煤矿废弃铁路结合,打造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51];刘晓霞运用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对锦州市徐州街废弃铁路进行景观再利用设计[52]。
2.2城市触媒理论的相关研究
本章首先对铁路工业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着手,整理了国内外铁路工业遗产的历史沿革和相关公约,并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整合分类。将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归纳为:不同国家对本国铁路工业遗产的梳理、铁路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铁路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研究、铁路工业旅游这四类;将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归纳为:铁路遗产价值评价及模式分析、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铁路建筑改造、铁路废弃地景观更新研究、铁路文化遗产研究五类。可以发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铁路工业遗产的研究大多偏向于再利用更新方面。接着,本章对国内外城市触媒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将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触媒的研究方向都基本集中在理论研究、城市设计、工业转型这三个方面。城市触媒作为当代国内城市更新中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层次的研究。
3煤矿铁路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城市触媒应用分析.................................................19
3.1城市触媒的运作原理...........................................................................................19
3.2煤矿铁路工业遗存中触媒元素分析...................................................................21
3.3煤矿铁路工业遗存中城市触媒的塑造研...........................................................26
3.4城市触媒作用下的动态控制与引导...................................................................37
3.5本章小结...............................................................................................................37
4徐州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发展沿革.....................................................................39
4.1历史发展沿革.......................................................................................................39
4.2空间分布特征.......................................................................................................42
4.3本章小结...............................................................................................................45
5城市触媒视角下徐州市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再利用设计.....................47
5.1现状背景概述.......................................................................................................47
5.2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城市触媒元素分析...............................................51
5.3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城市触媒的塑造设计...............................................68
5.4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城市触媒的动态控制与引导...................................80
5.5本章小结...............................................................................................................82
......
5城市触媒视角下徐州市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再利用设计
5.1现状背景概述
铁路沿线涉及到贾汪的五个片区,包括青山泉镇、紫庄镇、大吴镇、潘安湖街道、贾汪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约411.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57.57平方公里,工矿用地面积约4.63平方公里,城镇居住用地约7.31平方公里,可以发现铁路沿线城镇中工矿用地的占比还是较大的,与居住用地基本成正相关的关系。这几个片区中人口数约为13.2万、青山泉镇人口5.37、紫庄镇6.17万、大吴镇8万,而其中人口老龄化也较为严重,几乎占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多为矿区原有退休人员或煤矿相关衍生行业人员。由此可见,煤矿铁路工业与沿线城镇居民的相关性较大,因而煤矿铁路工业发展与贾汪的城市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图5-7)。
5.2贾汪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城市触媒元素分析
从紫庄镇一直延伸到青山泉站的煤矿铁路为徐矿铁路专用线,权属于徐州矿务局运销处。铁路专用线最初的起始点是位于紫庄镇的董庄煤矿内,由于董庄煤矿2001年关井后改建为九鼎锻造公司,原矿区建筑基本全被拆除,因此这段铁路从矿区到206国道之间的铁轨已被拆除。当前,徐矿铁路专用线的端点始于紫庄镇岐山村的北端道路的交汇处,铁路以南是依傍着京杭大运河的徐州双楼港物流园区。铁路横跨不老河,横穿大吴街道、旗山煤矿和权台煤矿,并且紧沿着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南部(图5-8)。从青山泉站到贾汪站的煤矿铁路属于前贾支线的一部分。前贾支线是指从前亭站到贾汪站的铁路,前亭站位于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不属于贾汪区范围因此本文不再赘述。前贾支线在贾汪区青山泉镇与徐矿铁路专用线交于青山泉站,并向东通往贾汪站(图5-9),这是贾汪区最早的运煤铁路,现在不仅供煤矿运输,也供其他货物运输。铁路线穿过的重点城镇为青山泉镇和贾汪中心区,铁路沿线设有青山泉站和贾汪站,目前均为货运使用,使用频率不高。铁路周边有青山泉煤矿,但距离矿区较远且生产线早已拆除。
.........
6结论与展望
煤矿铁路工业遗存既是资源型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彰显着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标识之一。这些煤矿铁路遗存、矿区工业遗存等历史文化符号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然而,当前我国对煤矿铁路工业遗存的关注度和再利用意识尚存缺乏,人们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常常会忽视这些煤矿铁路工业遗存中所蕴含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潜力,而大多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这将导致大量珍贵历史资源的浪费。其中,本文认为煤矿铁路工业遗存这一整体,不应仅仅包括煤矿铁路的简单概念,同时更应涵盖到包括铁路沿线的矿区、与煤炭运输息息相关的矿区和铁路建筑、相关设施设备等在内的物质形态资源,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工业记忆、历史文化产出等非物质形态资源。(2)同时,通过对台湾花莲铁道文化园区和美国高线公园两个案例进行的详尽分析,提出了煤矿铁路工业遗存可以通过物质元素和功能植入为导向的城市触媒塑造策略。最后,对触媒作用下的动态控制与引导进行剖析研究,提出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来实现面向城市遗存空间的激活再利用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