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国当代建筑中园林意趣的实验与表达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120623181619527
  • 日期:2019-11-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中国当代建筑“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关系
放眼中国当代建筑、当代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带来一系列城市千篇一律、传统文化缺失等问题。实际上,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筑和城市发展如何看待建筑“现代性”“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对立且统一的辩证关系,因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成为许多当代建筑师关心的话题。
先来说说建筑“现代性”及其带来的弊端,中国现代城市建筑注重物质构建,忽视精神寄托,注重形式模仿,忽视文化传承。从建国之初开始,中国受苏联影响修建大批“苏式”建筑,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真正意义上打开国门,各种外来文化涌入这个具备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度,由于近代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警惕让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盲目的求新求变对西方建筑形式便显出极大的热情,建筑作为体现时代和文化的重要风向标,被迅速的“西化”,大量的现代主义的建筑拔地而起,短短 30 年时间,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变。大多数古老的城市都看不到了曾经历史的影子,城市记忆大多只剩下几个被圈起来的古建筑。北京确立为首都之后,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拆除了大量的四合院和城墙,西安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原本“长安城”的街巷尺度消失殆尽,如今火热的沿街商铺竟是些“假古董”,济南的大明湖不再能够倒映出千佛山,因为千佛山上建满了“奇奇怪怪”的洋房。传统的街巷以及城市肌理再也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小区、高耸的“玻璃盒子”。人民物质生活的确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陌生的邻里关系,夜晚静悄悄的街道,以及因为场所变更丢失的生活中的仪式感,这些精神寄托空荡荡无处依靠。传统文化成为了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阻碍,而新建筑在模仿与被模仿的潮流中走向同质化。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传统文化、形式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政府官员们顾及的面子与攀比心理成为了追求建筑形象高大、宏伟、整齐、壮观的源动力。然而在城市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城市的管理者却发现城市特色、城市活力正在消减,他们慢慢意识到城市不是用来管理的,而是用来经营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前城市发展现状,中国城市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正在淡化。
............................

1.2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的确立
中国当代建筑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相关的建筑师更是个庞大的群体,本人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将其及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所考虑的因素也大不相同,会拿不同的创作灵感作为建筑创作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以园林为创作线索的建筑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以王澍为代表的建筑师们深度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核,创造出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吸引了建筑业界乃至世界的目光。所以作者选取了以园林作为切入点的那些将中国古典园林中意趣在当代建筑中有所表达的建筑及建筑师们。
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自信的逐步建立和人们精神生活提高,此类建筑更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这对中国城市被现代主义席卷的四十年造成的千城一面、文化缺失起到一个批判作用,为之后建筑师探寻一条本土化道路提供一点思路。
1.2.2 概念的界定
1.2.2.1 中国当代建筑
当代是一个划时代的时间节点。 在中国,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定义“当代”:1、指 20 世纪 40-50 年代以后的时期,即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至今。社会主义时代的转折点标志着 1949 年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到来。
对于中国当代建筑来说,1949 年前新中国处于战乱、未统一阶段,从 1949年之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城市百废待兴,建筑业迅猛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认为中国当代建筑指的是从 1949 年至今设计并建成的建筑物。
...............................

第 2 章 中国现当代建筑中园林化倾向的发展脉络

2.1 近现代园林理论研究及初步实践
2.1.1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
这一阶段主要指从清末到建国之初这段时间。园林理论研究的最早要从明代末期计成的《园冶》开始算起,本书详细介绍了造园的具体手法和相关的造园的原理,核心内容由 16 字构成即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0 世纪以来,学者们先是对计成(生于万历十年(1582 年))的《园冶》、明震亨的《长物志》等典籍做了注释,并从不同的角度开始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
这期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童雋先生、营造学社等。营造学大部分是当时海外留学归来专门研宄古代建筑的一个学术团体,主要的研宄内容有传统建筑的建造法式和文献研究。其主要成员有:梁思成、朱启钤、刘敦桢、陈植等人,其中陈植先生负责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
上世纪三十年代,童雋先生一边工作一边遍访了江南古典园林,并撰写成中国最早一部运用科学方法论述造园原理的论著。《江南园林志》一书就是童雋先生所著(见图 2.1),这本书主要以图示配文字的方式概述了江苏、浙江一带的园林概况。童雋先生所总结出来的造园三境界学说,归纳为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是在写之前受王国维先生对中国美学解释启发想出的。
童先生提出的造园的三层境界,第一点疏密得宜,第二点曲折尽致,第三点眼前有景。这三层境界之间在空间尺度上是变化的。疏密得宜所讲是造园开始时对建筑布局的要求;曲折尽致是对园林趣味性上的较高的要求;“眼前有景”则反映出园林的景物与人之间的互成关系。
童雋先生也是建国之后,作为建筑师在国内第一个用测绘图纸的方式记录苏州古典园林。在童先生完成对苏州园林的测绘后,后续的学者才在童先生对园林的测绘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对园林空间的分析。童寓先生的测绘方式以步测为主,在没有精确一起测绘的当时,应该属于较为准确的一手资料了。
............................

2.2 现代建筑中对园林意趣的实践表达
2.2.1 冯纪忠对“宋代精神”的园林表达——方塔园
冯纪忠先生在对松江方塔园的整体规划上,它遵循了宋代的精神,一种自由的精神。 并没有过分的强调轴线关系,而是选择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选择以方塔为中心,来布置整个院子规划设计(见图 2.8)。冯纪中在方塔公园的规划中说: “为是成为,不是为了,一味地为了新是不对的,它是非常自然的,它是与古为新的,也就是说,今天的东西对是可以借鉴古的东西然后变成是新的东西。

在冯纪中看来,宋代的精神是开放,自由,追求自然。这是冯纪中最珍惜的气质,他也选择了宋代精神统一整个园区。冯纪忠先生认为方塔园要以方塔为中心,所以运用大片安静的水面和草坪,来表达静和宽广的意境,这同时也表达了宋代人文精神中对自由的向往。这体现了建筑形式、建筑特点不是决定一个园子是古还是新的唯一要素,真正反映新旧变化的的是建筑物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在方塔花园中,宋塔被改造成方塔花园的现代花园,传达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方塔花园则赋予了传统精神的内涵和深度。
............................
第 3 章 中国当代建筑中具有园林意趣的典型案例及分析...........................37
3.1 调研案例 1:苏州博物馆................................ 37
3.1.1 项目概况................................ 37
3.1.2 建筑中的园林手法分析............................. 39
第 4 章 中国当代建筑中园林之“物与形”的意趣表达...............................79
4.1 “物”——园林材料的表达.............................79
4.1.1 老材料再利用........................... 80
4.1.2 新材料基于传统材料的再创作............................. 82
第 5 章 中国当代建筑中园林空间的意趣表达.............................91
5.1 以小见大——以有限表达无限的空间意趣.............................. 91
5.1.1 空间特点对比............................. 91
5.1.2 路径的延长............................. 93

第 6 章 当代建筑中园林创作方向与建议

6.1 注重园林建筑的本质
园林建筑归根结底是给人提供一个居所,但相比于一般的居住建筑,它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交互关系和人在游园林时心生的精神产物,也就是比一般的居住建筑更有精神性,所以有句话叫做“品园如品人”,园主的思想与园林的意趣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设计园林式建筑时,让人的心理和生理得到最舒适的感受,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p#分页标题#e#
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谁来使用才是讨论问题的关键,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所提供的现有环境,选取适宜的材料发挥其特性并且认真推敲节点的细部处理,只有考虑到这些,才是从建筑本体来考虑园林建筑的设计。相对于文化和传统的思考,要在功能表达完整好再将其赋予空间内,遵循功能与文化互成的关系才是有意义的。
当代建筑要想继承园林建筑的衣钵,要以广阔的视野来观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关系,将属于当地的形式空间、功能结构、构造和场所等建筑学问题作为设计的考虑的重中之重,把挖掘园林的意境作为一种较高的追求,才能够达到当代中国建筑中所表达的园林的真实美,实现中国园林建筑的现代化。
.........................

结语
整篇论文探讨了园林之于当代建筑的意义,并以近些年执着于园林的建筑师的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到关于中国本土建筑学的一条发展途径。同时,笔者在写作的同时也在反思一个问题,园林之于当代建筑的创作的启示不应该只简单停留在设计手法上,更应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方式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也许,当年文人在创造园林时,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思考。我从不执著于任何表达园林意趣的现代建筑手法,只是思考如何才是园林当下创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园林所表达的这种文化生出现代建筑的根。
“国际式”批量生产的建筑在迅速占领城市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园林建筑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我们要做的不是形式主义,我们在继承传统园林的设计思路时也要结合现代设计方法勇于创新,这就使得本土建筑师必须紧握传统文化的根,利用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建筑文化和先进的设计方法来对传统进行更新。而且要在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寻找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设计要点,有意识地发现园林建筑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的特殊性,以及技能和艺术的智能表达。让建筑物不再冷冰冰,而是变成有温度、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环境“传统与现代”的园林建筑,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高品质要求。
园林建筑设计的传统与继承以及对当代建筑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课题,面对这个很难用图示表达的且有非常的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者在论述时不免表述不准确,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望请谅解。本论文仅从园林建筑设计的角度,以传统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环境、叠石、理水、造园手法来理解现代园林建筑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创新、与自然环境共生、材料与细部的设计表达。试图总结出一条园林适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论,但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许多问题还仅仅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希望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理解园林与现代建筑中暗含的内在联系和深刻内涵并将其作为我对本土建筑学的反思与思考,并希望未来能得到一个实践园林意象的机会。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