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建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
据 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 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 7%,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而后在 1982 年维也纳老年问题世界大会上确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 10%即步入老龄化1。从全球的角度来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因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优先出现在部分国家当中。1851 年,法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0.1%,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而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15 年 9 月 9 日,国际助老会发布了名为《2015 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的报告,报告指出:全球 60 岁及以上人口约 9.01 亿,占世界人口的 12.3%。到 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 16.5%。在全球范围内,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已超过 5 岁及以下儿童的人口数,到 2050 年,60 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将超过 15 岁以下人口数2(如图1.1)。报告里强调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一共有 2.09 亿。截止 2016 年底,中国人口达到 14 亿,位居世界第一,印度次之人口也达到 13 亿,美国再次之,人口达到 3.2 亿。报告与此同时也显示,在老龄人口比例没有显著变化的前提下,人口大国就是人口老龄化大国,也就是说中国、印度和美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估计不超过 30 年,全世界将有四分之三的老年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过么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2050 年中国将有近 27%的人口达到 65岁或者以上,2015 年这个比例在 10%左右。截至 2016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31 亿,占我国总人口的 16.7%,今后的几年时间每年预计将新增老年人口近千万。(如图 1.2)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面对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我国很早认识到缓解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后,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也相继策划开发了一些老年社区,以解决老龄化问题出现后的养老问题,这些老年社区的建立确实缓解了老龄化的燃眉之急,然而随着相继的发展,陆陆续续的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养老事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本文寄希望于借用老年心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利用学科交叉,比较分析,问卷调查,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进一步的贯彻国家加强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方针。并结合可供性理论的相关观点进行分析,可以达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对国内外老龄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内外老年社区的研究现状、以及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的需求等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上分析老年社区在我国建设的可行性,探讨自然形成退休社区(NORCs)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参与式空间的原因,发现传统退休社区的适老性因素,提取这种因素并应用到专门建设老年社区(DORCs)优化设计中。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2.1老年社区相关概念
老年社区是老龄化的居住区,根据住区老年人的比例不同可分为独立老年社区和混合老年社区,又根据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分为自然形成老年社区(NORCs)和专门建设老年社区(DORCs),在我国通常所说的老年社区一般指专门建设的独立老年社区,本文所提到的老年社区也泛指该类社区。老年社区是一种新型的老年人聚居形式,它是居家养老的一种但也引入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概念,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模式。
2.1.1 独立老年社区
与混合老年社区独立老年社区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居住对象(一般惯例按照老年住户占总住户50%以上),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成片开发或者建设的老年住宅区,配有老年人辅助设施,并应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和配套机能。6独立老年社区的养老方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居住区的人口构成是决定住区特征的主要因素,独立老年社区的开发属于特色地产,这类社区的设计在空间环境和居民行为上都与其他社区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聚集化独立完整的老年住宅群或者是合居式的老年住宅群。独立老年社区除本身具有完整的服务功能外,业余一般的地产项目有着相同的“城市细胞”功能,7它的优势在于集中提供老年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混合老年社区又称常态化老年社区或全周期年龄老年社区,即在我们目前居住的社区或者新建社区中,根据社区老龄化程度和规模设置相应规模的为老服务组团,包括多样化的老年人住宅和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以实现老年人原居安老。8混合老年社区是居民年龄多层次,但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普通社区,混合社区的规划能够实现老年人整个生命周期的养老。混合老年社区一方面表现为普通社区随着居民年龄增长,老龄化程度变高,转化成为的退休社区,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普通社区之内加设老年服务设施,从而满足老年人居住和日常生活的社区。混合老年社区避免了独立老年社区人口层次的单一化,引入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了老年人的多种需求,还保留了一般社区的环境,同时能提供全方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是满足老年宜居的理想社区。
.........
2.2可供性参与理论
可供性理论(Affordance)的本源来自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于 1977 年最早提出可供性的概念。吉布森认为,可供性是独立于人的物体的属性,但与每个人的能力又密切相关,是环境提供给动物行动的机会(可能性)。1988 年,认知学家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将可供性的概念运用到人机交互领域,相对于吉布森,诺曼更强调一定情境下可以被知觉到的可供性(perceived affordance)的意义,诺曼更是通过《设计心理学》一书将可供性概念引入到设计界,可供性注重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可供性重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对环境的可供性的提取是直接的。通过可供性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引导用户,使所设计的空间场所达到预期的行为效果。在 1979 年的著作《视知觉生态论(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Perception)》中,吉布森详细论述了生态知觉理论,明确指出感知环境的特质不同于感知可供性,动物看见环境或物体,首先感知到的是物体的可供性而非特质。发现和利用物件的功能特质以满足自己需要,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意识是动物发现及利用其周围环境中关键资源价值的方式。动物受所处环境影响,在适应过程中获得生存能力,并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世代留存下来。因此动物先天具有对时间、空间、重力等物理环境的感知能力,并其诱导下产生行为。人类感知能力亦如此预先存在于个体中,并在后天的环境刺激中被激发出来。在老年社区空间的设计中,环境可供性可以被用来解释老年与环境的的关系,老年感知到环境所提供的活动的可供性并因此产生行为,老年在休憩、健身、交谈等活动中也深入的感知环境,进而发现新的可供性。可供性具有被感知、被使用和被塑造的特点。
........
第 3 章 NORCS 与 DORCS 空间对比分析——以青岛市三组小区对比为例....25
3.1 对比实例的选取原则 ......25
3.2 衡量体系的确定 ....25
3.3 四方实验小区与瑞源香汐海现状对比分析 ..........27
3.4 嘉定山花园与新华锦·爱丁堡国际公寓对比分析...........32
3.5 浮山后二小区与卓越蔚蓝群岛小区对比分析 ......37
3.6 本章小结 ......42
第 4 章 青岛城市 NORCS 适老性参与式空间剖析.......43
4.1 青岛市老人居住满意度与社区参与度调查分析 ............43
4.2 城市非正式空间 ....61
4.3 老城区 NORCS 中的“非正式”空间..........65
4.4 满足老人认同感的“非正式”空间 ............68
4.5 满足老人归属感的“非正式”空间 ............74
4.6 本章小结 ......77
第 5 章 青岛 DORCS 参与式空间优化重构.........79
5.1 DORCS 适老性参与式的空间重构基础.......79
5.2 老年社区中的可供性参与 ........83#p#分页标题#e#
5.3 DORCS 适老性参与式空间重构原则...........91
5.4 DORCS“非正式”休闲交往空间重构策略..........95
5.5 DORCS“非正式”文化教育空间重构策略..........99
5.6 DORCS“非正式”体育活动空间重构策略........101
第6章 工程实践——青岛明德小镇建筑规划设计
6.1项目概况
6.1.1 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夏庄村。该项目基地位于“世界啤酒之城”青岛,青岛市地处太平洋西岸、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环绕胶州湾,山海环绕,腹地广阔。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相接。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为 10654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 1102 平方公里。夏庄地处青岛市近郊,地域面积 84 平方公里,辖夏庄等 50 个行政村,6.8 万人。夏庄街道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森林密布河流潺潺,湖光山色瑰丽动人,历史名胜悠远淳厚,有建于北魏年间距今约 1400 多年的佛教文化胜地法海寺、有极富历史渊源的楚汉争霸时楚霸王的点将台、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商周时期的财贝沟墓群、有自然景观独特的霸王寨风景区以及明代下书院、山色峪风景区、龙山古墓等名胜古迹及自然景观,是广大市民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
........
结论
在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面前,如何合理的设计新建的 DORCs 的老年参与式空间,成为设计人员及老年人主要关注的问题。这一课题属于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外延广的综合性课题,它需要与多门学科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例如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老年心理学及老年行为学等,在有针对性的重构、优化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做科学性的研究,其次对老年人生活习惯及活动特征做合理研究,最后利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的专业知识对以上要素综合分析,总结提炼出适合老年人的,可供老年人积极参与的活动空间。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三组 NORCs 与 DORCs 的空间句法上的分析,发现传统的自然形成的老年社区(NORCs)全局整合度比专门建设的老年社区(DORCs)略高,空间的可达性较好,两者的全局深度差不多,便捷度相差不大;在协同度上,NORCs会比 DORCs 略高,具有明显的向心性,而在可理解度上,NORCs 也要比 DORCs的高,即人在局部空间更能感受整体空间的全局,不易迷失方向。
(2)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 NORCs 与 DORCs 空间句法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调查问卷也分析了影响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因素及对社区居住的满意情况,从中发现了 NORCs 中存在着一些能够满足老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这一因素能够提高老年社区空间参与度。并对这类空间作代表性总结。
(3)提取之前研究的 NORCs 中满足老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参与式空间,并从可供性参与的视角,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从休闲交往、文化教育以及体育活动空间三部分探讨这种积极的参与因素可在 DORCs 中的应用,提出 DORCs 参与式空间的优化方式。
(4)通过实际参与的工程实例,对上述结论的可行性进行佐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从而验证理论观点的正确可行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