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青岛小麦岛废旧码头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2520470517021
  • 日期:2018-05-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建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水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们往往逐水而居,城市因滨水而发展。在水运交通鼎盛时期,水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伴随水运而生的码头,成为了滨水地区最繁忙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滨水地区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挑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许多传统工业开始走向衰落。水运易受季节、水位、气候影响、速度慢等缺点逐渐显现出来,遂逐步被铁路、公路、航空等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所取代。许多城市中的传统码头不再用于装卸货物,码头日渐失去重要性,致使城市滨水区、码头片区的闲置荒芜和废弃。原来聚集在这里的居住、商业、文化设施也相继退化和迁移,形成了常使人产生压抑、沉闷与沮丧之感的失落的城市空间,这类空间往往让人难以找到目标感和归属感,是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心转向城市更新,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对城市废旧的滨水区再利用进行研究,城市码头片区则成为了城市更新再利用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成为城市再开发的热点。西方国家比我国更早的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滨水空间的更新再利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著名的成功案例有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改造和悉尼岩石区旧城更新改造、伦敦码头区的改造、美国巴尔的摩内港改造、日本横滨大阪滨水区的开发、丹麦哥本哈根市港口公园改造等等。学习西方国家和国内城市滨水区再利用的先进经验,探讨青岛市小麦岛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策略和发展趋势,以期引起对滨水地区进行改造更新和保护的重视,对青岛市乃至其他相关城市今后的码头空间的改造再利用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边界
 
1.2.1 相关概念
“失落”(loss),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感受,常指自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像日常生活中物品的丢失,感情的淡化都可以用失落来表述。相对于时间的主观性而言, “空间”(space)以一种客观的形式存在,具体由宽度、高度、大小等表现出来,像网络空间、物理空间、宇宙空间也都属于空间的范畴。“失落空间”(lost space)体现了人对空间的形态认识以及在情感方面的理解。城市失落空间有着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像一些尺度较大且未被充分合理建设利用的空间就是失落空间;另一方面,失落空间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原有功能而被弃置的遗弃空间。这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再认识并且改造再利用的城市消极空间。罗杰 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一书中探讨了失落空间与积极地城市空间的不同,提出了“失落空间”(lost space)这一描述性的概念而并非某种固定的定义:城市失落空间是城市中高层塔楼底层外部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活动而无人问津的下沉式广场;是环绕市中心、切断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之间联系的地面停车场;高速路两旁无人维护、更不被使用的无主土地;失落空间也是闲置的河岸、废弃的铁路调度场、弃置的军事基地以及那些为了交通更便利,或也许是为了更低的税收已迁至郊区的工厂旧址。它们是今天城市更新所遗留的、出于多重原因从未开发的和疏于清理的空地;是各个城区与自由发展的商业带之间无人问津的残余地区;是衰败的公园和由于无法达成预定目标而不得不拆除重建的公共住宅项目(图 1.1、1.2、1.3)。《外部空间没计》一书中芦原义信指出了消极空间在空间层面上的意义属于消极空间的内涵, 即“空间的积极性指满足人的意图或是有计划性,空间的消极性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或无计划性,积极空间具有收敛性,消极空间具有扩散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案例分析
 
2.1“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是一个很抽象的理论,要准确阐述其源起与内涵,就必须从其产生背景和形成原理入手,进行深入探析。20 世纪,建筑界创新性的形成了一种空间把握层面的概念,即“建筑空间”的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对建筑界产生了极具革命性的影响。正如建筑师瓦特·格罗皮乌斯所说:“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其深刻的表达了现代建筑思想的空间概念是把握现代空间本质的关键。“空间”一词最初并非由建筑师引入到建筑领域中去,其由一些德国艺术家和评论家最早使用,用来评价和讨论建筑。如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弗林所述: “在德语中‘空间’这个字与‘房间’(Room)这个字一样。因而,将房间想成仅是无限空间的一小部分,对一个德国人来说,并不需要很多的想象力”。在沃尔弗林的推动下,“空间”的概念在西方广为流传,逐渐被建筑界所吸收采用,成为了20 世纪建筑界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为我们提供了定义空间的理论模型(图 2.1)。当场地只有宽度(W) 而没有竖向围合(H )的时候我们说,这个时候空间不存在,场地也是呈完全开敞状态。而当竖向围合(H) 出现,其高(H) 宽(W)比例小于 1:4 的时候空间也随之形成,直到竖向围合(H) 和场地宽度(W )的尺寸比例小于 1:2 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时候空间呈开敞状态,当 H 值进一步加大与场地宽度形成≧1:2 的时候这个空间就逐渐开始闭合,直到 H 和 W 的比例值≧1:1 的时候这个空间就完全闭合了。
........
 
2.2 当代“场所精神”相关的重要理论支撑
理论一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在不同时代里,理论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并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方式。诠释场所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场所能够吸取多方面不同的内容,且不仅仅适合一个用途。所以,场所精神理论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而非静止不变的定律。场所精神理论的提出的角度是反思现代主义,有比较特定的时代背景,然而就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化、人对环境认知的变化,现存的理论内涵已不符合当代语境的发展要求,所以应该在既有理论基础之上以新的、更加全面的视角 对“场所精神”理论来进行全面的解读,并应用到实践之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场所精神理论的深刻解读,结合当代实际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初在 1972 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直至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发展要保持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正式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他的代表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
 
第三章 “场所”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探析.....  67 
3.1 城市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要素分析.......  69 
3.1.1 自然环境要素.....  69 
3.1.2 人文环境要素.....  71 
3.1.3 历史人工要素.....  72 
3.1.4 空间功能要素.....  74 
3.2 城市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原则.......  76
3.3 城市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模式.......  84
3.4 本章小结......  91 
第四章 青岛小麦岛废旧码头的改造再利用设计.......... 93 
4.1 基于“场所”理论的小麦岛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目标.......  93
4.2 基于“场所”理论的青岛小麦岛改造再利用设计理念...........  96 
4.3 小麦岛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背景与现状......  96 
4.4 小麦岛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空间布局与设计策略 ....107
4.5 本章小结 .... 115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18
5.1 研究结论 .... 118 
5.2 展望 ..... 119 
 
第四章 青岛小麦岛废旧码头的改造再利用设计
 
4.1 基于“场所”理论的小麦岛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来自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人们精神高度紧张,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也忽视了人们居住环境品质,这些都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小麦岛的社会目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小麦岛码头作为青岛城市滨海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再利用的社会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与自然、水体亲近的机会,创造有场所感、以人为本的开放空间,以缓解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丰富市民的生活。另外,码头闲置荒废多年,大量破旧厂房成为了无业和闲散人群的聚集地,对城市治安有一定的威胁,对码头的改造再利用过程将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城市发展到今天,如何使之具有生机和活力、个性和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小麦岛滨水码头空间的再生要在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青岛地区发展定位的城市标志性景观系列。通过码头空间的改造再利用,塑造城市形象,进而培养居民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城市生活的凝聚力。同时,小麦岛滨水码头空间的再生还要重视和保护城市特有的海洋文化,打造青岛市的“滨海特色休闲区”,增加人性化的、实用的、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文化休闲服务设施,充分挖掘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为城市发展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p#分页标题#e#
........
 
结论
 
滨水码头区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自然特征与人工特征,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工业社会时期,滨水空间依靠便捷的交通优势备受关注,城市的工业区、港口区、仓储区纷纷临水而建,使得滨水地区成为最具活力的地段。1950 年以来,伴随世界性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加剧,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产业遭受了严峻的“逆工业化”考验,滨水地段逐渐被冷落,大量空间被闲置荒废。50 年代后期,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较高再利用可能性和价值的码头、仓库、工厂等“失落的”滨水空间,且在城市文化认同危机的今天,这些历史地段的文脉价值为其改造再利用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的写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本文以城市失落空间的内涵与成因作为切入点,研究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废弃码头空间——青岛小麦岛废旧码头的改造再利用,运用建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及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跨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城市废旧码头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在相关学科的剖析下,运用场所精神理论,及场所精神在当代的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历史遗产保护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出城市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的设计要素(自然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历史人工要素、空间功能要素),并阐述了各设计要素的价值,提出废旧码头改造再利用应坚持场所文脉原则、亲水性原则、原真性原则、生态化原则、公共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进一步得出改造再利用的模式,包括生态公园型、住宅居住型、文化娱乐型和综合开发型。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青岛小麦岛废旧码头的改造再利用研究。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