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建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青岛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近代特殊的殖民史形成了其独有的欧洲风情老城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经济水平迅猛增长,城市建设也掀起了新的篇章。与此同时,在青岛老城区,部分新建筑的落成对老城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青岛老城区的整体风貌依然保存完好。目前,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历史城区约有 10km2,其保存规模之大在中国是相当罕见的[1]。目前,青岛老城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 27 处,其中市南区共 24处,市北区共 3 处。按照功能划分有行政类建筑 8 处,军事类建筑 5 处,商业娱乐类建筑 5 处,宗教类 3 处,金融类建筑 1 处,医学类 1,住宅类 1 处,科研类建筑 1 处,工业类建筑 1 处,教育类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 28 处,其中市南区共 18 处,市北区共 10 处。按照功能划分有金融类建筑 18 处,商业娱乐类建筑 3 处,住宅类 2 处,旅游类建筑1 处,科研类建筑 1 处,行政类建筑 2 处,宗教类 1 处。青岛挂牌的优秀文物建筑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关注较多,保护较好,而一般历史建筑的保存现状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建国以后部分原个人所有的房产收归国家并进行再分配,而再分配后责任与权利混乱。虽然在解放后早期我国已初步创立了文保制度,但基本将绝大多数近现代建筑排除在外。对于青岛来说,建筑保护的真正挑战是自上世纪末以来,城市所经历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发展,对青岛的建筑保护产生了更加严峻的考验[2]。
............
1.2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完成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书籍、期刊、报纸等。研究结果,会议报告和毕业论文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文献分析,得出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也为实际案例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指导。(2)实地调研法通过筛选,挑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进行实地调研,掌握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的情况,为改造设计的深入提供一手资料。访谈法。主要的访谈对象为相关建筑的现住民,通过与其沟通得知建筑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观察法。对相关建筑进行详细观察,了解其近期的使用状况,为以后的改造设计提出参考。(3)建筑实测法通过对相关建筑进行实地测绘,掌握其现阶段的建筑平面及功能分布,明确其立面构成以及比例关系,学习其相关构件的节点做法。并通过与历史档案的比对,了解其曾经发生的变化与产生此变化的原因。(4)论证法:分析、整理、比较、归纳、总结根据已掌握的各方面相关知识,对相关的设计手法进行分析比对,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从利用改造的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实现对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住宅的合理利用与改造。
..........
第二章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现状调查分析
2.1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的总体情况
1897 年 11 月 1 日,“巨野教案”发生,德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对胶州湾进行强行“租借”。1989 年 3 月 6 日,中德双方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环胶州湾平方千米的胶澳地区,当时订立的租借时限为 99 年,并将胶州湾海岸线以外 100 华里的陆地划为中立区,德国军队有自由通过权,允许德国在山东建设铁路,并允许在铁路两旁 30 华里内开矿,自此,德国垄断了山东的经济命脉和重要资源,把山东全省划入其势力范围[4]。胶澳地区不仅用来建设德国舰队基地,同时成为山东经济开放门户。1898年,威廉二世效仿英国对香港岛之举,将胶澳半岛改名为“青岛”,开放为自由港口[9]。德国海军计划在胶州湾建立基地,并依据帝国海军部的特殊要求同时担当起对租借地的管理和城市建设任务。这使得胶澳地区的管辖权由外交部殖民司变更为帝国海军部。因此当德军拿出对青岛影响至深的 1900 年青岛城市规划时,最大的好处体现出来。青岛开发所需的财政经费可直接由帝国海军部向国会申请。特别是最初几年,民用和军用支出并没有什么区别。整个基本建设如港口、街道、供水、污水处理、供电、电话,甚至是造林一一为了城防工事的掩蔽,对于青岛作为军事基地的功能亦如青岛作为通商口岸完全一样,都是必要的。一大批以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工程产生了:掩体设施、炮台、兵营、军官住房和行政管理楼。行政管理楼包括总督办公楼(今青岛市人大、政协办公楼)、区警察局(今市南区警察局),还有法院(今青岛市人民法院)和医院(今已拆除),既服务于海军基地,也用于通商口岸。军官和官员家庭孩子的学习或德国士兵做礼拜的总督府教堂,同样既属于驻军也属于通商口岸青岛。
............
2.2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形态分析
青岛近代居住建筑的建筑风格以德式为主,不同时期的建筑都会多多少少受到一定的时代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对于同时期建筑而言,也会因为不同原因,呈现不同的建筑风格,甚至在一个建筑之内,可能同时并存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是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交融的结果。据此,将该时期流行的主要建筑风格进行分类,大致有如下几种:殖民地外廊风格建筑最早出现于 18 世纪末,因其起初作为欧洲国家在海外殖民地的建筑样式而得名。外廊式风格于 19 世纪初期传回欧洲本土,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外廊式建筑风格顾名思义,在建筑周边多附带可供遮阳的外廊,此种建筑的遮阳与通风性能好,因此被广泛适用于亚热带、热带地区。1897 年,德国占领青岛后,随之而来的建设活动涉及很广,在最初的几年,德国殖民者采用了这种当时普遍流行于殖民地国家的建筑形式。然而这种建筑形式并不适宜青岛的地理情况,由于青岛所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建筑形式应更注重保温而非通风避暑。于是许多“外廊式”被改造了,大多数外廊式建筑都在外廊处添加了玻璃,以形成类似阳光房的效果,增强了房屋的保温性能。不久后,设计师们便舍弃了这种形式[5]。
..........
第三章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利用策略解析.............49
3.1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的改造利用.....49
3.1.1 改造利用的意义.............49
3.1.2 改造存在的问题.............49
3.2 国内外近代居住建筑利用改造的案例解析.....50
3.3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利用改造的原则.......54
3.3.1 适度改造原则........ 56
3.3.2 新旧协调原则........ 56
3.3.3 有效利用原则........ 57
3.4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设计分析............58
3.5 节能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分析.........60
3.5.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分析...........60
3.5.2 建筑设备节能改造技术分析...........66
3.6 本章小结..........67
第四章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利用项目实例研究.........68
4.1 项目概况分析...........68
4.2 设计方法分析...........74
4.3 本章小结..........94
第四章 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利用项目实例研究
4.1 项目概况分析
湖北路 4 号位于青岛风貌保护区内,周边历史建筑众多,其中青岛火车站、栈桥、天主教堂、总督府等众多著名历史建筑,周边关海山、观象山地区建筑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浓厚。湖北路 4 号北侧紧邻双向四车道的湖北路,距东侧单向安徽路约 80 米,距西侧双向二车道浙江路约 70 米,距西侧双向四车道中山路约 180 米,距南侧双向四车道湖南路约 120 米。本地块距离地铁 3 号线火车站车站约 500 米,距离规划地铁 1 号线中山路车站约 600 米。湖北路 4 号左右两侧紧邻刘子山、李继祯府宅。东临老舍公园,南侧有青岛榉园学校、青岛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周边有安娜别墅、德国水兵俱乐部、福涛颐养老年公寓等优秀资源。德占期间,湖北路一带以水兵俱乐部为中心建立,旨在为驻青岛的德国海军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其中水师饭店为主要场所,周围建筑皆以其为功能风向标建立。彼时的湖北路还被称为“依列女街”,后日占时期改叫“滨松町”,直至建国后才改称“湖北路”。建国后的湖北 4 号曾是一家私人医院,名为“寿康医院”,院长为刘菊茹。湖北路 4 号地块周边情况比较复杂,私搭乱建情况在老城区普遍存在,特别是沿街原有和违建建筑普遍是低端的零售商业,广告位杂乱、卫生状况较差。老城区内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老城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像:私搭乱建、低端零售业、杂乱无章广告位、卫生状况、停车位等,这也是我们项目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p#分页标题#e#
..........
结 论
本文通过对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调研,介绍了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的现状,并对比阐述了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的建筑风格与特色,介绍了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的基本分类。详细总结了青岛德占时期居住建筑在历史信息、艺术和利用方面的价值,为之后其他针对青岛地区德占时期居住建筑的研究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资料。第二,针对性的提出了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利用的具体方法,即在遵循适度改造、新旧协调、有效利用的原则上,首先确定建筑的保护层级,然后对建筑改造的目标结合其所在街区进行定位分析,进而展开对建筑的结构、立面、环境等方面的改造更新。第三,在改造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建筑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改造技术,同时引入了部分对于青岛地区德占时期独立庭院式建筑改造而言普适性较高的绿色技术,对建筑改造中各个不同环节中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之后其他的近代居住建筑改造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最后,通过对湖北路 4 号建筑项目的改造实例,分析验证了之前提出的改造利用策略,为青岛地区其他的近代居住建筑改造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