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仅选取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进行应用,后续仍需大样本和多医院研究来验证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的和代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研究对象年龄和基础疾病方面不可控,研究结果中存在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一种或多种的现象。
1前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进展
THA技术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不过现阶段已被医学界公认属于经济性最高、最为成功的手术。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进行的THA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希望改善生活质量并恢复体力活动的年轻患者比例急剧上升。因此,有必要回顾各种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以改善疗效。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髋臼的定位更加重复和准确,同时需要长期数据来评估其成本效益。这篇评论文章旨在概述和展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进展和创新,从虚拟现实和三D打印到患者专用仪器和双活动轴承。这说明并反映了未来十年髋关节手术的中心议题。
虽然第一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由Wiles在1938年开发的[22],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John Charnley爵士推出了“低摩擦关节成形术”,彻底改变了关节炎关节的管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才广受欢迎。自从第一代人工关节置换术使用丙烯酸骨水泥进行固定,并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作为承重材料以来,该领域的不断发展导致科学界将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称为“本世纪的手术”[23]。增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尝试旨在降低失败率(由于磨损、松动和不稳定),并根据现代患者的高活动水平提高植入物的寿命和耐久性。使用较大尺寸的股骨头增加了跳跃距离和无撞击的运动范围,而现代轴承对的发展在抵消增加的体积磨损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双活动轴承是增强髋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治疗选择,似乎已被广泛用于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因不稳定而进行的全髋关节翻修术[24]。除此之外,最近的一项成本效益分析(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接受THA翻修的患者进行分析)表明[25],75岁以下患者的双活动植入物可以节省成本。有人认为,与固定轴承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系统使用双活动杯可能会节省大量成本,即使在初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也是如此。近年来,3D打印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在医疗领域也是如此。患者专用器械(PSI)使用该技术创建患者专用指南,允许手术外科医生根据术前计划准确定位植入物[26]。此外,3D打印金属可以复制小梁骨的孔径和弹性,为非骨水泥植入物开辟了许多途径。
3临床资料及结果
3.1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干预组男性35性25年龄52~70岁,年龄的均值是(63.2±4.5)岁;对照组病人中女性与男性的人数分别约23人与37人,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53岁,年龄均值是(62.0±4.7)岁;本文的结果表明,基本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的数值在0.05以上,不过存在可比性,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4讨论
4.1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关节功能的因素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有症状的终末期髋关节病变的唯一确定疗法,旨在缓解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58]。在我国居民生活改善的同时,肥胖的群体规模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加之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近年来与髋关节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表现出了逐年提高的趋势,导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需求增加。髋关节置换术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骨科手术之一。2012年,瑞典联合注册中心记录了18261例髋关节置换术,其中15978例为主要手术,2283例为修订手术[59]。同样,从2012年到2013年,加拿大进行了44308次(初级全髋关节置换术)和2767次(修订全髋关节置换术),美国每年进行了193000次以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60]。
通过HR方法能够使病人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还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然而,骨关节炎和关节置换的主要手术干预可能会损害部分关节结构和周围组件,而关节机械感受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响最大的结构。这些机械感受器的损伤导致本体感觉受损,即缺乏或异常的传入信号,通知大脑关节的位置和运动。异常本体感觉信号不仅影响感觉功能,而且影响运动控制,因为感觉信息对运动编程至关重要[61]。由于这些原因,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表现出敏感和运动异常。主要受异常本体感觉影响的“能力”之一是平衡,平衡的损害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并降低跌倒的风险[62]。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平衡障碍可能持续存在,导致跌倒风险增加,尤其是在术后第一年[63]。本体感觉的异常也可能影响功能性运动的生物力学。事实上,如果缺乏传入信息,运动就无法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进行控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术后1年内出现步态异常并不奇怪。
4.2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评价指标
根据ICF模型,个人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参与、活动、结构以及功能。功能也是个人健康状况与环境(环境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66]。众所周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年内,患者可能仍然存在身体功能和结构(肌力和姿势稳定性)与活动(步行速度下降)方面的缺陷。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物理治疗运动的有效性。
防旋鞋是目前骨科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医疗器械。研究表明[67],临床应用防旋鞋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舒适性,减少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有的防旋鞋一般包括直线形底板和鞋子,鞋子的鞋底根部固定在直线形底板上,且鞋子的长度方向与直线形底板相互垂直,形成T形;使用时将上述鞋子穿在患肢的脚上,依靠直线形底板的支撑作用,即可使患肢保持中立位。
5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应用可调式中立位减压防旋鞋对于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有效的。但是本研究存在样本数量有限,且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评分系统(如Harris髋关节评分)是主观的,不包括对受试者功能状态的客观测量。因此,为了支持循证方法,以及获得髋关节手术后功能的复杂客观评估,有必要使用定量测量技术,如步态分析或静态和动态姿势图进一步来论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