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实践,对提高 COPD 患者的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其他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规律用药等健康行为的转变,还能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应用现状
5.PMT 在国内外的应用
保护动机理论在国外主要应用于吸烟、传染病、接种疫苗、癌症筛查等方面[31,32,33,34]。最初,MACDONELL 等人[35]开发了一种基于 PMT 基本结构的吸烟测量量表,这是第一个评估中国青少年吸烟情况的量表,它由 21 个条目组成,采用 Likert式评分法。应用该量表评估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时发现,吸烟意图与易感性、严重性呈负向相关;内外部回报与反应代价呈正向相关;而自我效能越低,吸烟频率越高;吸烟内在回报越强,吸烟数量越大。随后有更多学者将该理论应用到探讨 PMT 的 7 个核心要素与某种不健康行为的具体相关关系,发现健康的行为大多与严重性、易感性呈正相关[36];与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呈负相关,而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是改变这些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37,38,39],说明 PMT 能够很好的解释和预测不健康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之后国外学者又将该理论运用到对慢性病的深入探讨中,解释行为改变的内在原因,如 PMT 能够很好的预测糖尿病患者锻炼和 COPD 患者家庭氧疗意愿等方面[40,41],发现患者依从性好与患者的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呈正相关。PMT 最初在国内是通过问卷的形式,探讨 PMT 对农村流动人口高危性行为的预测分析[42]。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于 PMT 在慢病领域中的应用,对基于 PMT的意图和行为预测却较少关注。国内将该理论运用到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管理干预计划中,发挥了其价值。如钱湘云等应用 PMT 去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时发现,患者不仅是生理指标(血压、胆固醇)有了很大改善,用药依从性和其生活质量也有极大的提高[43]。刘方以 PMT 的核心要点为根据,通过集体教育讲座、个体指导、病友会等方式干预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结果显示,干预完成后患者和家属焦虑抑郁的情况得到缓解,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得到提高[44]。可见,PMT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总得来说,PMT护理实践能使慢病患者在长期的疾病管理过程中获益。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的比较
2.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患者的年龄分布从 60 至 75 岁;其中男性 76 例(71%),女性 31 例(29%);病程 2-14 年;病情程度为中度的患者有 83 例(77.6%),重度的患者有 24 例(22.4%);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有 88 例(82.2%),初中或中专的有 15 例(14.01%),高中及以上的共有 4 例(3.79%);家庭月收入在 1000 以下的有 20 例(18.7%),1000~3000的有 60 例(56.1%),3000 及以上的有 27 例(25.2%);医疗付费方式为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的有 78 例(72.9%),自费的有 29 例(27.1%);主要照顾者为子女的有 25例(26.2%),自理的有 15 例(14%),配偶照顾的有 67 例(59.8%);吸烟情况中,仍在吸烟的患者有 60 例(56.1%),未吸烟或已经戒烟的有 47 例(43.9%);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1。
3 讨论
3.1 干预前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的分析
收集基线数据发现患者干预前的自我管理的得分平均为(141.65±9.33)分,低于国内张彩虹调查的 413 例 COPD 患者的得分(152.52±28.71)分,可见本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低于张彩虹研究的患者的水平[52]。这可能与此次研究的 COPD 患者来自三甲医院,病情相对较重,且与患者的地域分布、生活习惯等相关。进一步分析造成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低的原因如下:1.研究对象自身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对疾病造成的严重后果和自身所存在的导致疾病的高危因素认识不足。本次调查的 COPD 患者中,77.58%的患者从不进行运动训练且对运动训练的认知极低,国外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 COPD 患者的身体耐力和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53,54];56.07%的患者仍然在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引起 COPD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55,56,57]。2.此次研究的 COPD 患者中有 82.2%的患者的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其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有限,研究表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患者对待自我管理的态度,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更能主动采取措施去促进自身的健康[58]。3.患者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观念落后,自我管理意识淡薄;4.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失去了对疾病管理的信心,患者的自我效能也随之降低,但提高自我效能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管理自身疾病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其治疗效果更显著[59,60];5.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与患者接受程度不匹配,有研究曾指出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被认为是对坚持治疗和疾病管理有效的手段[61]。
3.2.PMT 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本研究以 PMT 为基础对 COPD 患者实施了持续 6 个月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随着干预实施的延长,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会不断提高,干预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效果更为显著。干预后 6个月,干预组的自我管理的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 PMT 对提高 COPD 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韦琼[62]、宋娉[63]将该理论应用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深入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该理论的干预机制有关。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患者对疾病病程缺乏控制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造成焦虑并减少获得自我控制疾病知识和技能的动机。患者缺乏动机、对疾病无认知能力、缺少社会和卫生专业人员的支持,是导致疾病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不坚持治疗的原因[64]。而保护动机理论是在健康信念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的,以 7 个核心变量为重点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依据核心变量,制定了相对应的措施:1.健康教育讲座的进行能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65]。
4 结论
4.1 研究主要结论
(1)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实践,对提高 COPD 患者的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其他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规律用药等健康行为的转变,还能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保护动机理论干预计划的实施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