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仅从量性方面分析首发脑卒中家庭的家庭抗逆力,家庭受到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后续研究可对患者和照顾者同时进行访谈,深入挖掘我国首发脑卒中家庭抗逆力构成要素、发展过程。
第一部分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主要指导框架。
(一)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介绍
生态系统理论[36](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EST)是由布郎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基于发展心理学提出的。该理论强调人生活在一个相互作用并不断变化的行为系统中。该理论认为,个体通常直接或间接受到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社会系统的影响(详见图 1-1)。最初该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由个体活动和交往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的环境组成的微系统(microsystems)、由各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中系统(mesosystems)、研究对象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其产生影响的外系统(exosystems)以及前三个系统中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构成的宏系统(macrosystems)[37]。上述四个系统层层嵌套,宏观系统可直接影响外系统,外系统直接影响中系统,中系统直接作用于微系统,微系统直接影响个体发展。后来,该理论模型中加入时间系统(chronosystem)作为研究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将时间和环境结合起来,可动态探索个体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个体微系统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引起个体微系统变化的可能是外环境,也可能是个体自身因素。布郎芬布伦纳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选择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化,而每次的转变都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阶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
1、首次发作的脑卒中患者家庭的家庭抗逆力水平如何?
2、在急性住院期后家庭抗逆力水平又是如何变化的?
3、同一家庭中首发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角度的家庭抗逆力有何不同?
4、不同类型家庭抗逆力的变化特点如何?
第三部分 首发脑卒中家庭抗逆力的纵向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鉴于家庭抗逆力水平需经由个体评价,本研究首发脑卒中以及与患者康复结局紧密相关的家庭成员——照顾者为研究对象。
1、纳入标准
入选的脑卒中家庭需患者和照顾者同时满足纳入标准。
(1)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10年)中诊断标准,且经过 CT 或 MRI 确诊为脑卒中;②首次发作、度过危险期、生命体征平稳;③经解释同意参与本研究。
(2)照顾者的纳入标准:①承担主要照护责任的家庭成员,即 24 小时照顾时间最长、承担照顾任务最重者;②年龄≥18 岁,能够配合调查;③经解释同意参与本研究。
2、排除标准
脑卒中患者家庭的排除标准为: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家庭;②家庭合并其它重大创伤事件;③照顾者为专业陪护人员。
三、结果
(一)随访完成情况
不同时间点随访完成情况,见图 3-1。 本研究在患者住院期间(T0)对 295 个首发脑卒中家庭进行调查,有效收集 288 个家庭资料,追踪至 T3 时间点,剩余 237 个家庭参与研究。出院后 1 个月(T1)随访完成 255 例,脱落的 33 例(1 例死亡,32 例失访);出院后 3 个月(T2)随访完成 242 例,脱落 13 例(1 例死亡,12 例失访);出院后 6 个月(T3)随访完成 237 例,脱落5 例(0 例死亡,5 例失访)。
在随访不同时间点,患者复发情况具体如表 3-4 所示,T1 时间点复发 9 例,复发率为 3.53%;T2 时间点复发 9 例,复发率为 3.72%;T3 时间点复发 10 例,复发率为 4.20%。
第四部分 总结
二、研究创新之处
1.目前脑卒中患者家庭层面的研究多关注家庭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本研究转换研究视角,从积极心理学下的家庭优势出发,在中国以家庭为重的文化背景下,尝试对我国脑卒中患者家庭抗逆力的水平和发展轨迹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既往抗逆力领域的量性研究多单独调查家庭一个成员,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以首发卒中患者家庭整体为关注点,分别从患者和照顾者的角度开展调研,探究脑卒中家庭抗逆力水平、变化特点以及不同家庭抗逆力型态家庭分组间的特点差异,且研究发现患者角度和照顾者角度的家庭抗逆力不同,首发卒中患者家庭成员间存在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