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协同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护理论文]

  • 论文价格:50
  • 用途: 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8
  • 论文字数:25655
  • 论文编号:el2021112722325424689
  • 日期:2021-11-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护理职称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通过协同护理模式提升创伤性骨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从骨折到骨折临床愈合阶段功能锻炼,通过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减少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期望探寻更适合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加强出院后创伤性骨折专科健康教育与康复促进,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前言

(二)创伤性骨折急性应激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应激(stress)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察觉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7]。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的应激反应可使机体精力旺盛,思维清晰,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消极的应激会使人全身兴奋、易激惹、注意力和知觉范围缩小、言语不规则不连贯、行为动作紊乱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和死亡。个体经历应激事件后会出现一些情绪障碍的表现,如焦虑、抑郁及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但这些表现还未达到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诊断标准[7]。创伤性骨折发生后,使患者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于瞬间创伤带来的剧烈疼痛、肢体活动受限,患者需要面临手术治疗,加之长期肢体功能锻炼以及有可能出现残疾的可能,这些因素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文中所指的焦虑和抑郁是由于急性应激所引发的情绪障碍,不同于内在人格所产生的焦虑性人格和内源性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有研究显示,创伤性骨折发生后不久会表现出应激反应[8]仅次于癌症患者,且大部分患者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首先在生理状态方面,患者应激水平若持续增高,则可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衡,情况严重者可进入应激衰竭期,增加患者死亡风险[9]。过高的生理应激反应可加重原有病情发展,进而影响创伤性骨折急救效果及康复治疗效果。其次在心理状态方面,85.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障碍[10],剧烈的疼痛容易产生延伸情绪反应[11],包括焦虑、抑郁、悲观、恐惧、激怒等,其中焦虑和抑郁最常见[12]。Richardson 等[13]对骨折后焦虑症状调查显示,骨折后焦虑发生率在 34%~59%;凌敏等[14]调查了 185 名骨折住院患者,发现约 45.4%的创伤患者有焦虑,约 22.2%的创伤患者有抑郁,86.5%的创伤患者抱怨肢体功能可能无法恢复。瞬间创伤造成的剧烈疼痛、肢体功能受限或丧失、面临手术治疗风险、康复期功能锻练甚至愈后不良有残疾的可能,这些情况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

护理职称论文
护理职称论文范文

.........................

结果

一、基线资料的比较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90 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 85 例,对照组脱落 2 例,干预组脱落 3 例,失访率 5.5%,脱落原因均为主动要求退出。
(一)一般资料的比较
由表 3 可知,本研究共纳入 85 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月收入、付费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表 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 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讨论

一、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创伤性骨折手术后由于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等原因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损伤、肌肉萎缩、肢体畸形、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49],影响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由表 6 可知,术后 3 个月骨折愈合期,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过程中发现创伤性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早期创伤性骨折患者多伴随疼痛,对照组常规护理下大多数患者对功能锻炼过程的恐惧与担心,导致患者在术后前期参与功能锻炼时,很多患者都不能坚持家庭锻炼计划,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原因是由于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骨折早期骨折未愈合状态下,患者对于功能锻炼产生不确定性,担心过早活动会导致钢板断裂手术失败等可能性而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有研究证实,肢体制动 1-2 个月发生继发失用性综合征[50],肌力可降低 50%,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还有部分患者,对于功能恢复过于迫切,过度参与训练进而加重机体损害,导致最终出现肢体畸形或功能障碍等。研究中还发现部分患者对功能锻炼出现抵触情绪,患者自我效能低,导致其无法顺利开展,曾有研究显示,创伤性骨折患者自我效能与功能障碍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51],若持续不利因素会导致自我效能较低,则患者可能出现抗拒参与康复治疗或情绪消极等情况[52]。
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为促使患者实现早期康复,最大可能性恢复肢体功能,干预组基于协同护理模式通过医护人员的直接经验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能更好的配合疾病治疗。通过自我效能的提升,提高个体对自身康复能力的判断及对疾病恢复所持有的信心[53],促进疾病恢复情况,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使患者自身疾病恢复效果相对理想[54],患者会主动配合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并发症的发生也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因此基于协同护理模式提升创伤性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可促进功能锻炼的持续性,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此干预方案的实施,构建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预防标准化的护理流程。
............................

二、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创伤性骨折患者因疼痛、活动受限、手术等应激反应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其中焦虑和抑郁为最主要的两个情绪障碍。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被重视。现代医学的目标不仅局限于手术的成功和疾病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心理达到健康状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尽早的回归社会。自我效能是应激反应的中重要影响因素[43],在临床护理研究中,多采取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评价情绪的指标。
由表 7、表 8 可知,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较低,平均焦虑、抑郁程度为中度;经过术后 3 个月的疾病恢复期,干预组所有患者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对照组有 1 位股骨干骨折患者、2 位粗隆间骨折患者未达到临床愈合,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优于干预前,经过差值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原因可能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在骨折初期,由于生理状态的急性改变导致骨折部位疼痛、肢体肿胀活动受限,面临手术风险以及肢体是否残疾等情况,都可使患者出现负性应激反应,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出现负性情绪。有研究[44]对 1060例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调查发现,自我效能得分均值为 2.85±0.63,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有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创伤后 80%左右个体基于心理创伤性应激,而出现焦虑与抑郁以及过度紧张等多种情绪[45],其中焦虑较为常见,其次为抑郁与恐惧等。个体受到创伤后,所衍生出的焦虑、抑郁状态属于精神病理性变化,可在几个月逐渐恢复到创伤前状态,其中部分严重患者可延长 1-2 年恢复[46]。有研究[47]对 10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对照结果显示,增强自我效能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患者焦虑评分由 55.45±6.76)分降低至(37.26±5.15)分,抑郁评分由 56.23±8.74)分降低至(36.43±6.42)分,干预前后均值均低于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程度占比不同有关。研究中发现创伤性骨折发生后,由于损伤部位、程度不同,尤其下肢骨折患者、老年患者,大部分对功能锻炼有恐惧感,减少或拒绝功能锻炼,影响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一系列的转归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引发焦虑和抑郁。
..........................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下心理教育干预可以更好的提高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通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改变及生活满意度的分析,探讨了基于协同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干预,为改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满意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由于科研时间的限制,本课题收集病例较少,未分析所有类型创伤性骨折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不良心理和心理应对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小样本临床试验研究,且患者均为四肢骨折患者,结果缺乏全面性,其结果不能反映整个骨折人群的影响,拟开展更大样本量、更多分组的研究,为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