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范文在哪里找?尊老、爱老、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伴随着人类社会向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迈进,老龄化问题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它也给全人类社会的更快速、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当多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老龄化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减少老龄化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稳定生产力水平,最大程度上减轻社会负担,对人类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养老问题就是老龄化社会到来后,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2]。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护理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论文范文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路径依赖及其问题研究——以上海市的政策与实践为中心
本文从3个方面展开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路径依赖现象进行详细论证,并得出以下结论:(1)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医疗保险制度“衍生”而来,其服务内容与社区照顾中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险中的医疗服务有着先天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制度文本上看,其制度设计跟从基本医疗保险,对其存在路径依赖,而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是碎片化制度体系加深、资金可持续性堪忧。(2)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对象是老年群体,其作为一种养老服务政策,对中国传统的养老服务政策实践过程存在路径依赖。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的老年福利制度体系“锁定”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的人群分割和户籍限制,同时也存在加深制度碎片化的隐患。此外,“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制度设计和服务供给模式,抑制了老年群体在政策设计中的参与和真实需求的表达。(3)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制中受益资格的识别机制形塑了当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受益资格识别机制决定了受益群体是谁,决定了福利的分配。中国传统的“选择主义”价值理念下的受益资格识别机制和福利分配方式“锁定”了当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受益资格识别中,长期护理保险仍然是“选择式”的,导致其受益人群是特殊群体,也可能存在公民权利缺失的隐患。综上所述,长期护理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但是,路径依赖并非不可改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从我国国情出发,走具有我国特色的长护险制度的道路,尊重我国敬老尊老的文化传统,坚持政府、社会与家庭共同承担护理服务责任,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福利模式;当然,也要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重新审视当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普遍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严谨地从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安排;同时,也要重视服务获得者的作用,他们有权参与政策设计和调整的过程,也有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权利,合理地划分各方职责,共同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乃至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导论
1.1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有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背景的论述
1.2.2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
1.2.3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关注与讨论
1.2.4研究评述
1.3概念界定
1.3.1长期护理
1.3.2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3.3路径依赖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研究创新
1.5.2不足之处
第2章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衍生关系
2.1长期护理保险诞生的背景
2.1.1人口结构变化
2.1.2家庭照料在长期护理中的缺位
2.1.3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应对长期护理风险
2.2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概况
2.2.1保障对象
2.2.2资金筹集
2.2.3申请与评估
2.2.4服务提供
2.2.5护理等级及待遇享受
2.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径衍生关系
2.3.1保障对象:依附于医疗保险的划分方式
2.3.2资金筹集:划拨医疗保险基金结余
第3章单位福利、社区照顾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创设路径
3.1建国以来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3.1.1单位体制下老年人支持政策安排
3.1.2市场化以来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3.2社区照顾模式为长护险制度创设的发展路径
3.2.1社区照顾模式的本土化发展
3.2.2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内容
3.2.3社区照顾模式奠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基础
3.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的实践传统及路径锁定效应
3.3.1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路径及特点
3.3.2城乡分割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的“锁定”效应
3.3.3自上而下服务供给模式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锁定”效应
第4章选择主义还是普遍主义:长期护理保险受益资格识别机制中的福利体制传统
4.1关于选择主义与普遍主义的价值理念
4.2谁可以受益:长期护理保险的受益资格识别机制
4.2.1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评估工具及标准
4.2.2公民权利缺失:受益资格中的年龄限制
4.3福利体制价值传统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形塑
4.3.1基于户籍和身份的受益资格识别机制
4.3.2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对传统福利受益资格识别机制的继承
第5章长期护理保险路径依赖下产生的问题
5.1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碎片化
5.1.1人群分割下的制度碎片化
5.1.2城乡分割与地区分割下的制度碎片化
5.2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服务供需不匹配
5.2.1评估机制中家庭照料可获得性指标的缺失
5.2.2服务供需不匹配
第6章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6.1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全覆盖
6.2适当考虑家庭照料的可替代性
6.3建立有效的需求反馈渠道
6.4走向“普遍主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
第7章结语
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范文二:长期护理保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困境及完善路径研究——以上海市Z护理站为例
近年来,由于病痛老龄化的加剧及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社会各界对于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日益重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全国得以广泛实践,通过居家养老护理员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失能老人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到医养护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然而,在社会对于专业的居家养老护理员具有强烈需求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建设却陷入困境,专业化水平发展停滞不前,主要体现在准入机制、人才培养、人员约束与激励机制及专业化发展主动性四个方面的专业化建设环节。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与数据发现,家政服务挤出专业服务需求、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不完善及居家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发展动力欠缺是阻碍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因素,家政服务挤出专业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失能老人非正式照料支持不足导致护理员服务家政化;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不完善阻碍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体现在宣传部门职能缺失与机构工单量无上限阻碍了护理员专业化服务的实现;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表现在社会对于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认同度低与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保障待遇不充分阻碍了居家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四个角度提出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完善策略:健全失能老人家政服务支持体系,发展家庭照顾者支持政策并开拓失能老人社会照料资源;完善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加大对宣传部门、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定点机构的监管力度;健全居家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发展动力机制,建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支持环境,以及完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保障待遇给。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导论
1.1选题源起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1.3.2国内文献综述
1.3.3文献述评
1.4概念界定
1.4.1居家养老护理员
1.4.2专业及专业化
1.4.3长期护理保险
1.4.4医养结合
1.5研究框架
1.6研究方法
1.6.1方法论
1.6.2资料搜集方法
1.6.3资料分析方法
第2章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
2.1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2.1.1失能老人照护社会化的现实诉求
2.1.2病痛老龄化对护理员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1.3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低
2.2专业化理论基础及其在本文中的运用
2.2.1专业及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专业特征
2.2.2专业化及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向
第3章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状况
3.1上海市Z护理站的研究价值
3.1.1护理员居家服务经验丰富
3.1.2护理员居家服务流程健全
3.1.3智能化系统管理护理员初具成效
3.2上海市Z护理站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入职资质考核不严格
3.2.2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3.2.3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3.2.4长护险居家服务定点机构缺乏专业化建设主动性
3.3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完善造成的不利影响
3.3.1制约我国老龄长期照护服务发展
3.3.2降低失能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3.3.3影响护理员本身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
第4章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
4.1家政服务的刚性需求挤出专业服务需求
4.1.1家庭照顾功能弱化导致护理员服务家政化
4.1.2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不足导致护理员实际服务产生偏差
4.2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不完善阻碍服务专业化的实现
4.2.1宣传部门职责缺失导致社会对护理员专业服务定位产生认知偏差
4.2.2机构工单量无限制导致服务的专业质量难以保证
4.3社会认同度低制约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专业精神的形成
4.3.1老人及其家属与护理员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4.3.2社会舆论误导降低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
4.4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保障待遇低难以留住专业人才
4.4.1缺乏与专业能力挂钩的等级收入制度
4.4.2工伤保险的缺失导致护理员工作的风险无法管控
第5章完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5.1健全失能老人家政服务支持体系
5.1.1发展失能老人家属支持政策
5.1.2开拓失能老人的社会照料资源
5.2完善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制度监管
5.2.1加强对制度宣传部门的职能监管
5.2.2加大对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日常管理的监督力度
5.3建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支持环境
5.3.1通过政策引导改善失能老人及家属对护理员的态度
5.3.2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社会对于护理员的认同度
5.4完善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员保障待遇供给
5.4.1建立与专业能力挂钩的等级薪酬制度
5.4.2为护理员缴纳工伤保险以管控工作风险
第6章结语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创新
6.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范文三: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研究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对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社会养老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国上下大力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社会资本不断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市场不断扩大、完善,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保障。但是,受市场刚刚起步等因素影响,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后评价比较匮乏,故为了总结该类项目的实际经验教训,给投资决策单位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给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借鉴,对已经建成运行的同类项目进行项目后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以JF养老护理院项目为研究案例,详细介绍了项目建设过程、项目经济、项目社会环境影响、项目可持续的整体评价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引入到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后评价应用范畴,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该项目的后评价结论。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本文前两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很有必要对养老服务机构类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对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评述,指出了我国在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后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原则、内容、方法等相关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为后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支撑。(2)本文在第三章中以JF养老护理院项目为研究案例,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等基本概况。根据已有经验,尽管在项目结束并运行1-2年之后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养老服务机构类项目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建立长期有效的项目评价机制。总之,为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目前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都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多的开展此类项目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还有必要继续深入发展研究,通过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的总结积累,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后评价方面的工作日益发展完善。
五个城市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群、筹资方式、评估工具比较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当前国内机构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1.2.2国内外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
1.5创新点
2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1项目后评价涵义及意义
2.1.1项目后评价基本含义
2.1.2项目后评价的基础理论来源
2.1.3项目后评价必要性和重要性
2.2项目后评价内容及特点
2.2.1项目后评价内容
2.2.2项目后评价特点
2.3项目后评价方法及程序
2.3.1项目后评价方法
2.3.2层次分析法
2.3.3项目后评价程序
3JF养老护理院项目概况
3.1项目建设背景概述
3.1.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3.1.2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3.1.3当地老年人社会福利化现状
3.2项目建设概况
3.2.1项目建设时间及地点
3.2.2项目建设规模
3.2.3项目建设内容
3.3项目设计方案
3.3.1项目设计思想及原则
3.3.2项目总体设计
4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项目后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4.2项目后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4.3项目后评价指标内容确定
4.3.1项目后评价指标内容选定标准
4.3.2建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4.3.3确立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
5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分析
5.1JF养老护理院建设过程后评价
5.1.1项目前期工作评价
5.1.2项目建设实施评价
5.1.3项目验收情况与评价
5.2项目经济后评价
5.2.1项目财务报表分析
5.2.2盈利能力评价
5.3项目影响后评价
5.3.1项目互适性分析
5.3.2社会影响分析
5.4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5.4.1持续发展外部因素评价
5.4.2持续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5.5综合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范文四: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侵害管理研究
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医院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2)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影响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年龄、学历、工作年限、防护意识、沟通能力)、环境(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及其他(工作流程不合理、科室间配合不协调)。(3)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会出现疲乏、抑郁、失眠、工作积极性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等,甚至有自杀倾向,这样不仅不能为患者医疗服务得到保障,还非常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故医院领导应重视,并根据影响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因素来制定预防措施,从建立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风险评估表,确医院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高风险因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强化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提高其沟通水平;为护理人员提供支持系统,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开设暴力事件后心理咨询室;制定出规避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高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与相关科室商议交接流程;健全关于暴力事件防范与处理的管理制度将极大地让护理人员在暴力事件中进行自我保护,改善护理人员的就业环境,降低促进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促进其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队伍稳定发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现实意义
1.4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3文献评述
1.5研究内容
1.6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研究思路
1.6.2调查内容
1.6.3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暴力相关的基本概念
2.2暴力产生的相关理论
2.2.1生物暴力理论(biologicaltheoryofviolence)
2.2.2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
2.2.3挫折-攻击理论(frustration-aggressiontheory)
第三章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现状调查
3.1南华医院概况
3.1.1医院简介
3.1.2医院护理人员情况
3.2医院接受调查护理人员基本信息
3.2.1接受调查护理人员性别与年龄
3.2.2接受调查护理人员学历与执业护理人员资格
3.2.3接受调查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与职称
3.2.4接受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相关培训
3.3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情况调查
3.4暴力发生后当事人的处理及对自身的影响
3.5暴力发生后医院采取的措施
3.6医院对暴力事件的防范与处理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原因分析
4.1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影响因素分析
4.1.1不同年龄段对暴力的影响
4.1.2不同学历对暴力的影响
4.1.3不同工作年限对暴力的影响
4.1.4防范意识的认识程度对暴力的影响
4.1.5沟通能力意识强弱对暴力的影响
4.1.6暴力防范与处理培训次数对暴力的影响
4.1.7医院环境布局以及标识清晰情况对暴力的影响
4.1.8医院就诊流程及科室间的配合情况对暴力的影响
4.1.9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4.2南华医院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原因分析
4.2.1南华医院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
4.2.2南华医院护理人员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认知度不够
4.2.3南华医院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
4.2.4南华医院暴力发生后缺乏完善的处理体系
4.2.5南华医院各个科室间协调稍差,未达到无缝对接
第五章衡阳市南华医院护理人员暴力防范策略研究
5.1暴力事件防范管理
5.1.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5.1.2优化人力配置,合理布局,改善护理人员就业环境
5.1.3建立护理人员遭遇工作场所暴力风险评估表
5.1.4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5.1.5促进各科的相互协作,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5.1.6及时心理疏导,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5.1.7重视暴力对护理人员队伍稳定性的影响
5.2暴力事件的处置策略
5.2.1建立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上报机制
5.2.2提供支持系统
5.2.3纪录分析和追踪
5.2.4政府和社会的应对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范文五:护理学生实习中后期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与实习初期的基数水平比,其职业获益感随实习时点推移呈下降趋势,应关注护生实习中后期的职业获益感变化。实习中后期护生能真实感知护理职业获益,但仍存在职业认知消极的情况,实习护生职业获益感受专业自我概念、压力水平、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带教老师的素质能力、护士长的能力与关怀、其他医务工作者态度的影响。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与压力水平呈负相关;与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呈正相关。相关教育部门可针对调研出的影响因素开展该人群干预和护理专业情感教育,为解决当前护理人才流失问题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就国内目前的研究分析,学者多以实习过程中某一阶段对实习护生职业获益感现况进行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鲜见学者将护生的职业获益感与专业自我概念、工作压力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在实习中后期调查护生职业获益感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探讨其与工作压力和专业自我概念的关系,为护生职业获益感研究提供有益补充。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采用量化调查和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实习中后期这一特殊时期护生的职业获益感水平提供重要数据补充,为实习护生顺利过渡到执业护士并坚持从事护理工作提供新的干预视角。
JF养老护理院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1.2职业获益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职业获益感定义的相关研究
1.2.2职业获益感测评工具的相关研究
1.2.3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4职业获益感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
1.3研究目的
1.4研究意义
1.4.1理论意义
1.4.2实践意义
1.5技术路线
第二章护理学生实习中后期职业获益感的量性研究
2.1研究目的
2.2研究过程
2.2.1研究对象
2.2.2样本量计算
2.2.3研究工具
2.2.4研究方法
2.2.5质量控制
2.2.6伦理原则
2.3结果
2.3.1实习护生一般资料情况
2.3.2问卷信度检验
2.3.3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3.4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5实习中后期护生压力水平、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获益感的关系
2.3.6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4讨论
2.4.1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应用于护生的情况分析
2.4.2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
2.4.3实习中后期护生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其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分析
2.4.4实习中后期护生压力水平对其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分析
2.4.5实习中后期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对其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护理学生实习中后期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3.1研究目的
3.2研究过程
3.2.1研究对象
3.2.2研究工具
3.2.3研究方法
3.2.4质量控制
3.2.5伦理原则
3.3结果
3.3.1主题1护理职业益处发现
3.3.2主题2护理团队归属感知
3.3.3主题3护理职业情感不稳定
3.4讨论
3.4.1实习中后期护生能真实感知护理职业获益,但仍存在职业认知消极的情况
3.4.2团队归属对实习中后期护生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4.3家庭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实习中后期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
3.5对策及建议
3.5.1社会层面
3.5.2医院层面
3.5.3家庭层面
3.5.4个人层面
第四章全文总结
4.1研究过程
4.2主要结论
4.3本研究的创新点
4.3.1研究内容创新
4.3.2研究方法创新
4.4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