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口腔洁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干预护理效果的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10420524018297
  • 日期:2019-01-0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远古人在与自然的搏斗中,经受了猛兽的伤害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摧残,自我保护成为第一需要。(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前 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形,末端钝圆,有许多鞭毛,属于单极细菌的一种,其分泌的黏附蛋白和尿素酶等毒力因子可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长期寄居在胃黏膜表面,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目前还有较多的研究显示,胰腺疾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相关性疾病,慢性肝炎等都与该菌密切相关[2]。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其不良预后是胃癌。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有: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重者剧烈的绞痛,呈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疼痛部位年长儿多在上腹部或脐周,年幼儿在脐周或部位不固定[4 5]。疼痛与饮食关系不明显,多数在进食中或餐后发生;常伴有恶心、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少数有呕吐或黑便;常发现患儿舌苔如地图样或白腻,有口味或口臭[6 7];婴幼儿常有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程久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而急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无腹泻的急性呕吐,也可没有任何症状[8 9]。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10 11],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12 13]。
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14 15]。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除此之外老少注意卫生安全,不随意以口喂食,家里有幽门螺杆菌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16 17]。临床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多采取传统的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PPI 三联法、序贯疗法,尽管国内外推荐的一些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方案的根除率可达到 90%或以上,然而随着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仍有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加强对患者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提高患者干预效果的关键[18 19]忽略任何一个幽门螺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清除就会失效。当前多项研究结果证实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有一定同源性[20 21],即使胃内幽门螺杆菌已被清除,但仍有可能因口腔内幽门螺杆菌感存在,导致胃内反复感染[22 23],因为当口腔卫生较差时,刷牙或进食造成部分菌斑牙石脱离牙面,通过吞咽可能会造成寄生于其中的幽门螺杆菌进入胃黏膜,导致与其感染有关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复发[24 25]。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 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胃粘膜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以后虽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但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 1983 年澳大利亚学者 Warren 和Marshall 报告了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当时称之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才逐渐被重视。Hp 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报道,世界上超过 1/3 的人口感染该菌。我国 20 岁以上的成年人感染率达 32%~75%。多年以来[26 27],人们普遍认为胃是 Hp 主要的生长环境,然而大量的研究证明,人口腔内牙菌斑、唾液、舌苔中也可检测出 Hp。从而提示口腔是 Hp 的另一寄居环境,是 Hp 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幽门螺杆菌存在于牙菌斑、舌背、唾液、龈带等处,提示口腔环境是一条幽门螺杆菌传播通道[28 29],据获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问题,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缓,这对以后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奠定了相应的预防根基[30 31]。
........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一)总体与样本
1、研究总体: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研究样本:2016 年 8 月-2017 年 8 月就诊的口腔、胃部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3、样本分组:采用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胃部干预四联法)61例,干预组(胃部干预四联法联合口腔洁治干预)59 例。
 
二、研究工具
(一)临床量表:在经过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本次研究目确定了本次调查所需的问卷。
1、一般情况调查表
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别。
 
2、临床症状评分表
对分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反酸、腹痛、嗳气、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依据严重程度分为 0 分-3 分四个等级,0 分:表示患者无上述临床症状,1 分:患者偶尔出现或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出现,2 分:表示患者常有临床症状出现,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 分: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给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应用药物后难以缓解。临床症状总分范围 0 分-18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36]。既往研究表明[37],Cronbachα系数均>0.71,本研究中该量表 Cronbachα系数0.74-0.85。
..........
 
三、论文前言...........7
研究对象与方法........... 10
结果.......15
讨论........24
结论........29
四、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30
五、参考文献..........31
 
讨 论
 
一、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属于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HP 感染作为感染性疾病,无“携带”状态。HP 感染作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89 年Krajden 等[48]第一次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中分离出 HP,提示口腔可能是 HP 感染的重要聚集地之一。随后 1993 年 Ferguson 等[49]从 HP 胃炎患者唾液中培养出活性 HP。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把 HP 定义为胃癌的第1 类致癌原。Tiwari 等[50]利用 PCR 方法对具有消化道症状患者中的 HP DNA进行检测,检出率达到 87.5%。Song 等[51]通过巢式 PCR 方法对胃黏膜 HP 感染阳性患者的唾液中 HP DNA 检出率达到 64.0%。口腔中的 HP 不仅存在于消化道疾病患者,同时存在健康人口腔中。陈骏等[5]通过细菌培养法,检测 173例胃肠疾病患者口腔唾液中 HP 阳性率为 43.75%,提示 HP 多存在于健康人和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内。另外有研究表明,口腔 HP 感染着更加容易出现牙周疾病,口腔内的 HP 检出率和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活动性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近年来胃 HP 根除率明显降低,胃十二指肠病变很容易出现复发和 HP 再次感染,给患者和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扰。
.......
 
结 论
 
1、口腔洁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组织病变评分。
2、14C–UBT 阳性分级值和临床症状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3、口腔洁治干预可以降低口腔 Hp 感染阳性率、14C–UBT 阳性率。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