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护理论文的创新性就是要反映作者提供的新事实、新方法或新见解。(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上海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 引言
1 研究背景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也被称为脑瘫。是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的运动障碍,伴有感觉、认知功能的异常[1-4]。我国 0-6 岁脑瘫患儿 31 万,患病率为 1.86‰,并以每年 4.6 万的速度递增[5]。脑瘫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会给患儿父母及家庭带来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6]。而脑瘫患儿的治疗方案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还包括外科手术、西药、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7]。脑瘫患儿父母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8-10]。由于缺乏对脑瘫相关知识的了解,患儿父母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方式及预后的不确定,父母将会产生紧张、无助、焦虑等一系列不适心理体验[11-13]。脑瘫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引起脑瘫的病因多种多样,二是在临床上的表现,脑瘫也呈现出不同发病形态,三是治疗及康复效果有限,预后难以达到预期,四是该疾病的发作常常都是随机的,对患儿家属来说会造成较大的不确定性的感觉,因为患儿家属对脑瘫疾病的认识是很浅显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对疾病进行正常认知,因此会产生不确定感。这直接造成了脑瘫患儿父母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容易忽视患儿父母对于疾病认知的需求,直接影响其探知患儿疾病信息的能力,影响父母对于患儿的照顾效果,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4]。
........
1.2 疾病不确定感相关研究
1962 年,Budner 等学者在研究各类疾病时,提出了疾病不确定感这一概念,认为不确定感是个体的一个感知,对于目前的苦难无法给出合理的分类及解决方案。1981 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授 Mishel[15]提出不确定感理论。不确定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心理感觉,是无法躲避的,由于个体能力、经验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个体会出现对脑瘫疾病的认识不够,得到相关信息和线索也是很有限的,进而不能对疾病时间进行有效的组织或分类,不能明确地解释其中的困难,难以预测事物的发生及发展规律。该理论诠释出正确处理疾病与外部刺激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信息的数量和深度对认知有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在治疗中对于目前的刺激及信息掌握不对称时,会出现疾病不确定感[15]。疾病不确定感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患者对疾病的状态认识不够明确;二是患者对医疗、护理相关工作的认识缺乏;三是患者对治疗相关的信息掌握不及时;四是患者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全方位的预测期望值过高[15]。影响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居住环境等。研究表明,父亲的年龄大小与不确定感呈现反向变化,也就是说父亲年龄越低,不确定感越高。父亲的自我信赖水平也与不确定感呈现反向变化,也就是说自我信赖水平越低,不确定感越高。关于性别的研究中穆佩芬等(台湾学者)研究提示,患儿母亲较父亲更易出现疾病不确定感;文化程度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居住地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疾病不确定感较高。此外,父母的信心也会对疾病不确定感造成影响。一般来讲,患儿患病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压力,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发展情况会影响父母对治疗的信心,特别是那些患有恶性肿瘤和慢性病的患儿。患儿住院会对父母造成很大的担忧和压力,患儿父母不仅要面对生活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往往会有很大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而这些焦虑、抑郁也会加剧个体的疾病不确定感,疾病的不确定感又会进一步加剧患儿父母的各种负面情绪、心理压力,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指出,医护人员在治疗中给予患者的正向刺激往往会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当父母对疾病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有良好的控制情况的能力时,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一般很低,而当父母对由患儿疾病引发的压力较大时,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一般很高。
...........
第二部分 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09月至2016 年2 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 2014 年“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交流会议”制定的脑瘫诊断标准的患儿父母;②父母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③无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
1.1.2 排除标准
①对患儿照顾时间<6 个月的父母;②既往病史中有精神疾病或者是意识障碍,以及是目前正被此两种疾病所困扰者。
..........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前做好一般情况调查,为后续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其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及其父母两方面的大致情况。患儿方面,其主要的调查内容一般要包含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治疗内容,如治疗时间、费用等。对其父母的调查内容除年龄外,还包括受教育情况,经济情况等。
1.2.1.2 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
采用国内麦嘉轩[42]修订的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量表分为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四个维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 1~5 分,得分高表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高。当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大于总分的 50%时,可认为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43]。原表的 Cronbach 's α系数为 0.844,CVI 为 0.835。本研究对 140 例患儿父母预调查以检测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的 Cronbach 's α 系数为 0.882。
..........
第三部分 团体辅导对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29
1.1 研究对象 ...........29
1.2 调查工具 ...........29
1.3 干预方法 ...........30
1.4 资料收集方法 .............30
1.4 质量控制 ...........33
2 结果 ...........34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4
2.2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父母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35
2.3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父母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35
2.4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 ...........35
2.5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父母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36
2.6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父母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36
2.7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 ...........36
3 讨论 ...........30
3.1 团体辅导的可行性 .....38
3.2 团体辅导对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39
第四部分 总结
1 结论 .........39
2 局限与展望 .......39
3 讨论
3.1 团体辅导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采取的团体辅导是针对脑瘫患儿父母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关于疾病不确定感的问题进行干预,目的是通过转变患儿父母面向脑瘫病人康复的观念以及预后成效,减少患儿父母面向脑瘫患儿的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改善患儿父母的不良情绪。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脑瘫患儿父母积极地应对患儿的疾病,提高患儿父母的疾病应对能力,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能够主动接受疾病对患儿及家属生活上造成的影响。本次团体辅导方案是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中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每次活动的主题,团体辅导目的是通过人际互动的群体,团体辅导分组进行,每组由 1~2 名研究人员和5-8 个患儿父母,共包括 5 个活动主题,每次干预 90min。经过专家咨询及干预团队的三次头脑风暴,制定出团体辅导主题,分别是认识儿童脑瘫;树立信心,技能培训;如何建立合理期望值,组织康复联谊会;阳光心态分享;解决遇到的困难;减压讲座+行为放松;本次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授课、小组讨论、人际沟通、康复培训等形式使团体内的患儿能够充分了解脑瘫,并积极面对,相互支持。本次团体辅导通过提高患儿父母的疾病应对能力,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团体辅导帮助患儿父母营造了相应的社会活动平台,其成员处于相互信任、关怀的良好氛围中,能够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优化和周围人员的感情,而且又充当另外的社会支持力量[59]。团体辅导能够提升自身以及另外成员共处协作的水平;提高对于自我的认知;提升团队意识以及团结程度[60]。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脑瘫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还有作用因子加以深层解读探究,同时构筑相应的方案。提高面向脑瘫患者父母的教育;实施诸如集中授课、经验分析会的活动,针对脑瘫患儿父母解答有关的应对措施,让他们明确积极应对发挥的效果,同时学习积极应对方式实施的注意事项。按时和脑瘫患儿父母谈心,明确其内心的变化,协调其构筑面向病患病症的合理态度。以深刻解读患儿父母社会支持为前提,帮助患儿父母尽可能由社会、社区还有医疗组织等领域获取能够利用的资源,协助患儿父母全面使用社会支持系统。#p#分页标题#e#
..........
结论
目前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从患儿父母群体内得到一定的推广,尽管获得了相应的分析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问题。第一,因为患者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面向自己的病况还有预后判断不正确,只能通过在父母的表情与行为动作中找到与疾病相关的的病况信息,容易造成对疾病状况的错误担忧。所以父母的心理状态和举止将给患者的内心状况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年纪偏大的患儿。所以有必要提升父母疾病不确定感面向病患长时间举动影响的纵向探究。第二,疾病不确定感面向患儿父母的角色、关照水平还有生活水平的作用的分析不足。长时间面临疾病不确定感一定将不利于患儿父母适当转换家庭角色、科学加以角色划分等,总之,将不利于提高关怀病患的工作的落实,加深面向病患身体康复以及预后的不利程度。第三,涉及到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性报到不足,干预性探析需要进一步开拓。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