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贸易机构的业务工作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事报关、报检,物流(货贷)等工作。从历年的就业情况看,也有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到管理咨询、投资银行一类机构就业的。(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国际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引言及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3 年 12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以来,“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也是今后较长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西亚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拥有较多“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港口,这一重要的地理占位意味着西亚将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核心战略要点。近年来,中国对西亚的出口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 年到 2014 年中国对西亚的出口贸易额从 608.26 亿美元扩大至 1383.78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8.12%;自 2012 年起,中国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西亚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这表明中国在西亚拥有巨大的出口贸易潜力和提升空间,该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潜在市场。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对西亚出口增长的驱动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无论是从理论阐释中国对西亚出口贸易的发展规律,还是从实践上促进中国对西亚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西亚是中国对外贸易份额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与其重要战略地位不符的是学术界研究视野多集中于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针对西亚贸易问题的理论成果较少,而中国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以色列等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研究是对已有研究的继承和补充,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在研究内容上,学术界缺乏对中国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研究,现有关于出口增长因素的研究也多从单个贸易主体的角度考虑供给或需求结构的变化,忽略供需双方要素变动对出口增长的交互作用。本文通过需求增长、出口结构以及竞争力三个维度分解出口增长驱动效应,结合实证分析全面系统地探索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增长的动力根源和制约条件。在研究方法上,文章对恒定市场份额模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的结合运用,丰富了两者在贸易领域的理论应用,实证结果具备更强的解释能力。
2.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与西亚的贸易发展虽快,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国对西亚的贸易逆差逐渐拉大、中国对该区域的出口波动愈发严重、在出口结构和竞争力的优势上相对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双方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研究中国与西亚经贸关系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量化分析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驱动效应及影响因素,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制约条件,为当前外需持续低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通过提升出口竞争力、改善进出口结构的匹配度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有效的政策建议。
........
二、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
在统计出口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中国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及阿曼等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及特征,研究当前的出口贸易现状。2.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法:运用 CMS 模型分解中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贸易额,通过考虑供需结构以及竞争力的变动,将其进行两层次的分解测算,以观察出口额在市场和商品层面上的路径变化,分析中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贸易的驱动效应。3.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法:在国际竞争优势论、要素禀赋论、需求相似论等理论基础上,实证检验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影响因素,探寻出口竞争力及出口结构优化的形成机制。
............
第二章 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中国出口增长乏力且出口贸易增长率持续下滑,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转型造成了巨大压力。“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致力于同沿线国家寻求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进贸易经济可持续发展。西亚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不仅是推动“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战略要点,还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潜在市场。近年来,中国对西亚的出口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2000 年到 2014 年,中国对西亚的出口贸易额从 74.10 亿美元扩大至 1383.7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2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西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份额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西亚地区 20 个国家中,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以色列依次为中国在该地区的第一、第二、第四及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其出口额占中国对西亚出口总额的 50%以上,中国对西亚的出口贸易具有高国别集中度的特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制造业实力的提高,中国对石油、矿产等资源品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对这四个西亚国家而言,中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日益突出,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及以色列的出口贸易状况将决定整个区域的发展形势,因此文章选取沙特、阿联酋、阿曼、以色列作为中国出口贸易的研究对象,在整个西亚区域具备充分的国别代表性。
一、中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贸易规模
(一)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规模
从表 2-1 中可以看出,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规模从 2002 年的 3.45 亿美元迅速增加到 2014 年的 390.34 亿美元,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西亚四国中增速最快。2002-2014年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呈向上增长的态势,特别是 2007 年,出口增速高达 49.98%,在研究阶段中尤为突出,但是到了 2009 年,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出现负增长,出口总额降低了 50.11 亿美元,表明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导致出口规模出现萎缩。此后,出口规模迅速恢复增长势头,2011 年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总额为 268.13 亿美元,首次超过金融危机前的规模水平,说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是短期波动,长期来看中国对阿联酋出口贸易依然增长稳健。2002-2014 年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增长速度,在西亚四国中仅次于阿联酋。2014 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贸易规模达 205.76 亿美元,是当年中国对阿曼出口贸易的 10 倍,与 2002 年相比,中国对沙特的出口规模增加 189.04 亿美元,出口份额由27.48%提高到 29.64%,说明了沙特一直是中国在西亚四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从增长趋势上看,2002-2014 年间中国对沙特的出口贸易平均增速为 24.84%,2009 年之前的出口增速均超过 30%,但自 2009 年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后,仅有 2011 年的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表明金融危机后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贸易增长乏力,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
二、中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按照《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 HS2002 分类标准,对各类出口商品的贸易额进行比较,发现在 22 大类出口商品中,纺织品、机械及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这三类的比重最高,是中国对阿联酋出口最主要的商品类别,共占出口总额的 65%以上。2002年,纺织品是中国对阿联酋第一大出口品,占出口总额的 31.14%;机械及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依次是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品,所占份额分别为 27.75%和 7.54%。直到2014 年,机械与运输设备出口额突破 141 亿美元,出口份额升至 36.27%,而纺织品降为第二大出口品,占出口总额的 20.12%,贱金属及制品的出口份额变动不大,比 2002年扩大了不到 2 个百分点。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对阿联酋出口的多是中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且整体的出口结构呈现出商品集中的特点。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型同样集中于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品、贱金属及制品,其次,杂项制品、化工产品以及车辆船舶等在出口商品结构中,也占有较高份额。2002 年,中国对沙特出口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品、贱金属及制品的贸易额分别为 2.25 亿美元、5.78 亿美元以及 1.24 亿美元,各占出口规模的 13.47%、34.59%与 7.40%,此时纺织品为中国对沙特的第一大出口品。直到 2006 年,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额迅速升至 12.72 亿美元,首次超过纺织品出口额 1.04 亿美元,说明中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转向资本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有所提升。现如今,杂项制品、二、中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一)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贸易结构按照《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 HS2002 分类标准,对各类出口商品的贸易额进行比较,发现在 22 大类出口商品中,纺织品、机械及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这三类的比重最高,是中国对阿联酋出口最主要的商品类别,共占出口总额的 65%以上。2002年,纺织品是中国对阿联酋第一大出口品,占出口总额的 31.14%;机械及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依次是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品,所占份额分别为 27.75%和 7.54%。直到2014 年,机械与运输设备出口额突破 141 亿美元,出口份额升至 36.27%,而纺织品降为第二大出口品,占出口总额的 20.12%,贱金属及制品的出口份额变动不大,比 2002年扩大了不到 2 个百分点。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对阿联酋出口的多是中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且整体的出口结构呈现出商品集中的特点。(二)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贸易结构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型同样集中于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品、贱金属及制品,其次,杂项制品、化工产品以及车辆船舶等在出口商品结构中,也占有较高份额。2002 年,中国对沙特出口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品、贱金属及制品的贸易额分别为 2.25 亿美元、5.78 亿美元以及 1.24 亿美元,各占出口规模的 13.47%、34.59%与 7.40%,此时纺织品为中国对沙特的第一大出口品。直到 2006 年,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额迅速升至 12.72 亿美元,首次超过纺织品出口额 1.04 亿美元,说明中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转向资本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有所提升。现如今,杂项制品、#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驱动效应分解....13
一、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理论构成.......13
(一)进口需求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13
(二)出口竞争力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13
(三)出口结构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14
二、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测算...........14
(一)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分析方法....14
(二)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数据说明....15
(三)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分解测算....16
三、本章小结...........21
第四章 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影响因素....23
一、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竞争力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23
二、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28
三、本章小结...........33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35
一、结论...........35
二、政策建议...........35
第四章 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驱动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竞争力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出口竞争力效应影响因素的模型设定
近年来,关于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丰富,在诸多的显著成果中,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1990)提出的“钻石模型”成为分析(产品)国家竞争优势的代表性理论。波特认为,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不仅仅是要素、资源禀赋等核心因素,还包括需求、相关产业支持、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等内部因素以及政府制度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在于创新与投资。文章借鉴“钻石模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竞争力效应变化的内在作用机制,因为文章探讨国家层面整体的出口贸易,所以不考虑相关产业支持与企业战略的影响,而是将生产要素(技术创新、人力资本、FDI)、需求条件(人均 GNI、GDP)以及政府和机会(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以及汇率)等作为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S)为竞争力效应,文章利用 CMS 模型计算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出口市场份额)表示,计算方法为中国对 i 国出口额占 i 国进口总额的比重,该指数反映了中国出口竞争力的直观结果。由于出口竞争力效应是在需求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出口竞争力增加对出口贸易额的驱动作用,因此选用出口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来表示竞争力效应的变化。
.........
结论
文章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 2002-2014 年中国对沙特、阿联酋、阿曼及以色列的出口贸易驱动效应进行 CMS 分解,并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驱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效应中的增长效应,即日益扩大的进口需求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竞争力效应较为薄弱,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波动愈发频繁。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首要问题在于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不适应西亚四国进口需求的变化,中国对其出口更集中于机械、机电设备以及纺织品等需求缓慢增长的商品种类,忽视对交通运输、武器等西亚四国进口需求高速增长的商品种类。在驱动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高竞争力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抑制了我国对西亚四国的出口竞争力效应;中国既有的产品无法满足国外日益挑剔的需求品质,但国内的需求结构升级可以促进出口竞争力;政府和机会变量中,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与汇率和基础建设水平息息相关。对于出口结构效应而言,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以及降低商品集中度均有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距离是造成供需结构错位的重要因素,前者说明不同行业生产率差异逐渐扩大,生产率快速提升的行业集中于国外需求下降或增长较慢的种类,后者说明经济距离提高了出口结构的调整成本和市场分割程度。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