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966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4-09-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本文从中宏观视角出发,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通过梳理总结有关变量的衡量方法,基于OECD公布的STRI和TiV A数据测算出2014-2018年50个国家制造业行业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指数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效应。

1引言

1.3文献综述

1.3.1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研究

1.3.1.1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开放形式

美国学者Greenfield(1966)基于对服务业或服务部门的“功能性分类”,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作出了界定,认为其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催化器”的作用,并向生产者提供非最终服务。Marshall等(1987)、Grubel和Walker(1989)和Coffey(2000)等经济学家基于产业关联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将其定义为通过市场化模式向生产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以满足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需求的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加深,其通过商业存在、境外消费、跨境交付或自然人流动等服务贸易方式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国内外学者们从服务贸易(Alexander等,2011;李芳芳,2016)、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韩沈超等,2020)、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ernandes和Paunov,2012)等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展开了研究。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3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影响的理论分析

3.1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理论基础

3.1.1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所涵盖的内容对贸易发展的动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国际市场分工体系经历了由原始的劳动、要素分工到传统的产业间、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变化。其中产业间分工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将各国的生产效率的绝对优势视作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强调了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为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他认为在一个国家内部可以进行不同行业间的分工,在全世界也可以进行国家之间的分工,进而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生产和交换而获利。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国依据产品成本的相对差异也可以参与国际分工。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缺陷,认为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产业内分工理论以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由产业间分工演化而来。随着同类产业内部双向贸易的开展,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主要包括水平型分工和垂直型分工两种模式。发达国家逐渐从事微笑曲线两端的分工,而发展中国家则承担价值链低端的部分。综上所述,产业间分工主要是基于贸易动因为供给角度的分析,而产业内分工则是基于产业间的不同分工方式。随着各经济体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和中间品贸易的发展,价值链各个环节内部的产品具有异质性,衍生出以工序和环节为对象的新型国际分工形态,即产品内分工(Arndt,1997)。产品内分工可以通过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两种方式实现,分别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

4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4.2变量说明、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2.3控制变量

(1)国际市场占有率(ex):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出口的竞争力就越大,应对服务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越强,服务化水平也就越高。产业出口占比能够反映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选取一国制造业出口的世界占比衡量国际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于OECD数据库。

(2)制造业附加值率(mvar):也即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制造业盈利能力越强则进行服务投入的资金越充足,进而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另一方面,盈利能力越强表明其发展水平越高,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激烈,制造业需要通过提升服务化水平来增强产品异质性和竞争力。本文选取一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来衡量不同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数据来源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OECD-STAN)和贸易增加值数据库(OECD-TiVA)。

(3)城市化水平(up):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的,会影响全球产业分工与再配置。城市化发展促进了技术研发、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产业的集聚和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本文选取一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数据(UNCTADstat)。

(4)服务业发展规模(sc):一国服务业发展规模与其服务出口能力紧密相关,规模越大越有能力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产品,其服务出口能力越高就越倾向于发展技术复杂度更高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为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迁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持,有力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之比衡量服务业发展规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WDI)和OECD贸易增加值数据库(OECD-TiVA)。

4.3回归结果分析

4.3.1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4.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可以看出,变量数据波动较为平稳。其中,被解释变量制造业服务化水平(ser)的标准差和均值分别为0.130和0.570,并且对比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看出,国家间各制造业行业的服务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理,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水平(sp)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国际市场占有率(ex)、制造业附加值率(mvar)、服务业发展规模(sc)和城市化水平(up)的最值之间相差较大,但标准差较小,说明所选取变量在样本国之间存在差异且数据较为稳定。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5结论与政策建议

5.2政策建议

5.2.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开放

当前全球生产性服务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已达8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具有“粘合剂”的功能,其本身也借助技术创新和开发新商业模式等提供了高质量的新产品,创造了新的价值。各国若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提升其制造业服务化水平,首先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开放,降低服务贸易壁垒并保障服务贸易畅通发展,引入高质量服务要素进而优化服务贸易供给,充分发挥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和本土产业关联效应,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其次,要精准把控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策略。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坚持精准施策,通过产业政策开放红利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具体而言,可以加大信息通讯和金融保险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贸易开放程度,促进服务技术、人才的引进,更充分发挥此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制造业服务化和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引导作用。在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注重政策效果的同步推进,应当加快破除生产性服务业行政垄断、健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进程,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最后,在对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建设,从而使制造企业吸收由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促进服务化水平提升的积极效应达到最大程度。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