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异质性企业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探讨——基于中国上市食品加工企业的实证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21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4-07-1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本文首先收集研究了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资料,在进行归纳分类后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进一步地结合了我国食品加工企业近年来的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和全要素生产率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第1章 引言

1.3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现有文献大多针对国家层面、省际层面,以及行业大类层面分析出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基于细分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食品加工业进行研究,丰富了我国企业层面“出口学习效应”的研究内容。并同时从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所有制差异和企业规模差异探究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程度。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采取工具变量法进一步对基准回归模型进行2SLS回归估计,不仅参照过往文献中将滞后一期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还从新新地理经济学的视角,引入了外生自然变量(地形起伏度)和具备时间特征的布伦特原油指数的交互项作为另一工具变量以缓解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由于样本企业出口指标某些年份存在零值,在稳健性处理的部分创新性地使用了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于高度精细的数据处理更准确科学。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第3章 异质性企业出口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基础和机制

3.1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研究视角经历了从产业间贸易转移到产业内贸易并最终聚焦于企业层面的过程。亚当·斯密于1776年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劳动生产力的绝对或相对差异所引起的。该理论是最早的国际分工理论,从经济学原理角度剖析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模式,这一差异为后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古典贸易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该理论认为贸易产生原因是要素禀赋差异,当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市场时,应尽可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且价格低廉要素的商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对 H-O 理论进行了补充。古典贸易理论是基于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上建立起来的,但这些假设与实际情况常常不符[56]。古典贸易理论的严格假设被新贸易理论打破,强调了技术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新贸易理论还深入分析了技术差异导致的产业内贸易。动态贸易模型发现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会促使厂商不断扩大生产,最终达到行业间的规模经济效应[57]。综上,新贸易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以及资源禀赋差异较小的国家间贸易。

第5章 异质性企业出口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5.1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10-2022年A股上市食品加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本文在分类食品加工业企业时借鉴了石卫星(2013)的方法,以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为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和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作为分类标准[75]。按照筛选后的企业股票代码进行数据的逐年匹配。样本数据的剔除按照以下标准:剔除已经退市的上市企业;剔除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上市企业;剔除存在退市风险以及缺失关键变量的上市企业。最终本文获取了包含158家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集。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5.2模型构建

1、被解释变量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单位投入(资本和劳动)所能生产的产出,也是衡量生产过程中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效率和对产出增长贡献的指标。本文利用企业固定资产、资本存量、员工,人数等数据采用LP方法测度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数值由前文测算得出。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核心解释变量为企业出口量(Export)。从理论角度分析,出口扩大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等,从而带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预期企业出口的增长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影响。在过往研究中,对企业出口的衡量指标通常包括出口商品总额和境外销售收入,由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公开的微观企业商品出口额仅更新到2016年。出于数据可得性和实效性角度考虑,本文借鉴程大中(2009)的指标选择采用2010-2022年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构成表中的境外销售(出口)收入作为出口量的衡量指标。

3、控制变量

为减轻模型遗漏变量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参考过往文献加入了以下控制变量。

员工人数(Employee),企业员工人数会通过劳动力供给、分工与专业化、生产规模和人力资本几个角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员工人数越多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劳动力供应,但是否能同时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有待检验,此变量预期符号尚不确定。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2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但企业区域、企业规模差异会使影响程度产生差异。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出口的扩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的确存在促进作用,政府应鼓励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食品加工企业扩大出口贸易额。政府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应持续扶持食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并号召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加工方式,降低产能过剩,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国内和国际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追求,改变过去依靠价格优势向现在依靠质量优势转变。此外,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下,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新的贸易模式。把新的贸易模式与传统贸易模式相结合,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福利政策不断将高尖端人才引入食品加工企业,在多个层面上帮助拓宽企业优势,以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势。另外,加强品牌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也是食品加工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与高质量口碑追求,推动产品附加值的攀升,带动食品加工企业价值链升级,进一步开拓和深耕国际市场,以此稳固国际市场份额和提升市场占有率,进而深化出口对食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

(2)加快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倾斜。由于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外开放进程较为缓慢,导致西部食品加工业承担着较大的国内外贸易成本。政府应着力优化中西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用沿线国家的市场优势鼓励中西部食品加工企业拓宽市场,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贸易。同时培育东部地区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为龙头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一方面可以巩固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对外辐射的能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东部产业集群的规模化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