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共同致力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突破城市和农村的各种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障碍,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增加农民的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注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在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同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城乡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一章绪论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外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收入不平衡发展问题确实存在(Lin and Fu,2016)4,具体而言,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姚丹和毛新传,2013)5。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究竟有何种关系?没有明确和统一的答案。新古典贸易理论中,无论是H-O理论还是S-S理论,都表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应当发展自身优势以促进全球贸易发展,认为禀赋较多的发达国家会扩大其收入差距,而对于禀赋较少的发展中国家会缩小其收入差距,但已有研究证明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会通过出口和进口恶化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发展中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日益堪忧(Meschi and Vivarelli,2009)6。那么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会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还是更大的贸易开放度对整体收入不平等不存在任何影响(Anderson,2005)7。
学术界中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对外贸易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二次关系,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结论都是如此(魏浩和杨穗,2011)8。具体来说,对外贸易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平衡发展存在着某个临界值,在临界点之前对外贸易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临界点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则相反(马雨刚,2022)9。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由于各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对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作用也不同,同时,商品种类、贸易形式的差别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魏浩和耿园,2015)10。此外,有相关论文提出假设认为对外贸易对于城乡收入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并不确定(曾宏锐,2016)11,尽管贸易压力引发了技术变革,但是对于城乡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显著(Haskel and Slaughter,2001)12。二是贸易自由化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起到了负向作用。
第三章我国对外贸易、人力资本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现状
3.1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3.1.1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依靠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贸易地位也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提高,为全球经济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促进世界贸易的平稳有序发展。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占全球比重达14.7%,居世界首位③。从进出口总金额看,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便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从1978年的355亿元到2020年的32.22万亿元,实现了906倍的扩增,平均年增长额高达7663.34亿元。此外,从1990年往后,对外贸易依存度日益增加且均超过30%。
我国1978-2020年的进出口情况如图3-1所示,从发展趋势看,我国进出口贸易分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五阶段,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金额一直缓慢上升,但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波动大。2008-2009年,进出口额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增长率为负的情况,这主要受当时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2013年,进出口额上升,经济逐渐恢复。2013-2015年,进出口金额下降,这可能与当时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变化有关。2015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但贸易增速缓慢下降。
第四章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计量分析
4.1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
4.1.1控制变量
本文在模型构建中加入一些重要的控制变量,提升模型的准确度。(1)金融发展水平(Fin):以金融机构的总存款与总GDP的比值来表示。(2)城镇化(Urb):用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该比值越大表明城镇化的进程发展迅速,同时反映城市就业竞争力度的提升,随着城市就业人数的增多,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的下降,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3)财政支出(Pfe):选取当地政府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值为衡量标准,通常而言,某地区的财政支出的提升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产业结构(Ind):用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当年GDP的比重来表示,有学者认为,经济向非农经济的转移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效率,提高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收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徐敏和张小林,2014)51。(5)经济发展水平(Pgdp):选用当地的生产总值比人口总数表示,即人均GDP。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历年的统计年鉴、EPS数据库,对于研究数据的选择,选取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2000-2020年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实证研究。如下表4-1所示:
4.2空间计量分析
4.2.1空间自相关检验
莫兰指数是衡量一个指标在空间上是否存在相关性的重要依据,其取值范围为[-1,1]。如果该指标大于0,则说明不同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这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低的地区出现了空间聚集的现象。
为选择最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首先,对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残差进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LM)和稳定性的朗格朗日乘子检验(Robust LM)(见表4-3)。以上检验用于选择SAR模型和SEM模型,如果只有LM-lag通过检验,则选择SAR模型;如果只有LM-err通过检验,则选择SEM模型。若两者都通过检验,则继续比较Robust LM-lag和Robust LM-err的值,若Robust LM-lag通过检验,则采用SAR模型,若Robust LM-err通过检验,则采用SEM模型。若四个检验均通过,则采用比较值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模型的选择。由表4-3的模型检验结果得出:SAR模型的LM检验和Robust LM检验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SEM模型的LM检验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Robust LM检验仅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根据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结果表明选用的模型应当既包含空间误差效应又包含空间滞后效应,所以选择SDM模型以便全面反映三者之间的空间效应。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2政策建议
5.2.1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布局
促进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增长,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合理分配国际对外贸易布局,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的提升能够有效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我国可以在保持一定的初级产品比重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次级产品的引进力度,提升次级产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以改善我国的劳动力需求市场。关于国内市场的三大区域的市场贸易发展方向应当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战略,我国东部地区目前对外贸易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因此将发展重点放在贸易结构的合理优化,加快发展落后产业的新路径和创新发展新行业,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应当继续加大对外贸易量,促进当地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适当承接我国东部地区的溢出产业,扩大地方就业。
5.2.2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发展水平
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受教育水平程度较低,存在着农业劳动不需要较高知识水平的误区,以及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对于农村地区应当增强居民的学习意识和加大农村教育投资的力度,加强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多的可以开展劳动生产技能职业培训,从而提升其在农业领域的专业程度,提升农民收入,增强对外贸易对于剩余劳动力溢出的吸收能力(吕延方等,2015)62。对于城镇地区,应当将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谨防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其他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