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面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必须坚持贸易反制。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中美两国互相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且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许多美国公司都来到中国做生意并取得了不错的盈利。
第一章 绪论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国内外许多专家已经对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存在以下两点创新之处。
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单独研究日美贸易摩擦问题和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学者很多,但是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利用国际贸易、国际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去分析的文献较少。
第二,研究数据和事例的创新。以往对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研究,由于受到写作时间的限制,许多数据与时间存在更新的必要,比如 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就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最新的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三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经历了十四世纪的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以及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由于各国在技术、资源、资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国在生产相同的产品时会有不同的成本。比如在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国家进行生产农产品,成本一定比在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的国家来进行生产,成本要低很多。但是土地贫瘠的国家如果技术较为先进,依旧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加盖生产厂房,进行工业化生产,从而在工业化生产上取得成本优势。正是因为各国在生产相同商品时拥有不同的生产成本,由此产生了国际贸易的需求。通过进行国际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出口自己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商品,进口自己生产成本比较高的商品,由此实现了国家间的效用最大化。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但是对于在各个领域都没有成本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与国际贸易的现象却无法进行解释。
对于在各个领域都没有成本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与国际贸易的现象,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进行解释。对此,比较优势理论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在进行商品生产的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成本:一个是成本的绝对值,称为绝对成本;另一个是本国成本相对于外国成本来说的相对生产成本,称为比较成本。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生产领域都有较高的生产成本,并不妨碍这个国家生产自己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来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因此只要将这两个国家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按照比较成本高低的原则进行生产之后,两个国家的整体效用是有所改善的,实现了整体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大卫李嘉图将亚当斯密的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进行出口,进口自己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
第五章 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
第一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自中国加入 WTO 以来,就频频发生,而且贸易摩擦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中国自加入 WTO 以后,一直严格遵守WTO 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自己加入 WTO 时的各项承诺,努力承担自身义务,不断开放和扩大国内市场,坚持自由贸易。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均是由美国主动挑起的。在特朗普上台以前,美国主要通过非关税壁垒的形式来挑起贸易摩擦;特朗普上台后,增加关税成为了美国的常用武器。美国主动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原因是复杂的。①首先,从经贸角度看,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过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占总量比重从中国入世后便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早在 2002 年,这一比例才只有五分之一左右,到 2017年就攀升至接近一半。然后,从政治上看,美国主动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其实质是美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打压。美国绝对不允许中国无论是从综合国力来看还是从经济总量上来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②最后,从技术上来说,通过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美国可以打压中国相关公司的发展,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从而遏制中国的快速增长,坐稳自己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
第二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
一、中美贸易摩擦萌发期(改革开放至特朗普上台)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中美两国始终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加上中国没有对美国大规模的开放对外贸易的窗口,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稀少。数据显示,1979 年中美两国中间的贸易额仅有 24.6 亿美元。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到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开始稳步增加。起初,中国在中美贸易的过程中虽然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但是贸易顺差的金额并不是很大,有些年份甚至会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②以 1980 年为例,中国在 1980 年对美国的出口额约为 38 亿美元,而对美国的进口额约为 10 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 28 亿美元。1988 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约为 34 亿美元,而对美国的进口额约为 66 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逆差为 32 亿美元。情况在 1992 年之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不断扩大。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后,国际产业结构开始转移,中国看准时机抓住机遇,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
自 2000 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面对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开始采取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主要采取一些非关税措施,试图以此扭转美国在中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美国认为 21 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赤字主要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制度、法律以及贸易政策上的差异。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美国一直不愿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剩下的部分也一直在按计划去推进,但是美国依然以此相要挟,持续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加压。
第七章 比较日美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第一节 坚持贸易反制,进一步扩大开放
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虽然也对本国的利益进行过一定的争取,但是最终还是屈服于美国的无理要求,并没有对美国实施显影的反制措施。这么做必然会助长美国的嚣张气焰,同时一味地妥协非但没有为日本带来日美贸易摩擦缓和的转机,反而阻碍了日本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日本在后续的谈判过程中更加缺乏谈判的筹码和底气。
因此,面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必须坚持贸易反制。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中美两国互相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且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许多美国公司都来到中国做生意并取得了不错的盈利。只有中国对等的采取贸易反制措施,才能使部分美国的公司遭受损失从而给予美国政府一些压力,更有利于我们处理中美贸易摩擦。同时中国应该利用好 WTO 的规则来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现有的国际规则大多由美国制定,利用现有的规则来谴责美国,更容易使美国无话可说。
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世界市场除去了美国市场之外,依然是十分广阔、十分巨大的。我们应该与尽可能多的国家建立贸易关系,扩大自贸区的范围,主张自由贸易,维护世界贸易的公平与公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