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本文在前人研究和相关理论基础,对货币国际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我国人民币的相关特征,建立了相关模型,针对在 2016 年到 2020 年之间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和其在国际货币之间的联系做了实证分析。
1 绪论
1.4 创新之处
现有文献在对汇率波动和本币国际化进行研究时,大多数关注点放在相关理论或者集中在其他货币的研究上,且研究模型使用的数据多集中在 2015 年汇改之前。2015年前人民币汇率单一盯住美元总体呈现稳定的升值趋势,但 2015 年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后,呈现出双向波动的趋势,且波动浮动和频率加大,所以本文使用 2016年四季度至 2020 年的最新数据。另外以往的研究由于数据的限制多选用国际债券中人民币份额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指标,在 2016 年人民币在 SDR 入篮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国际储备中人民币份额。所以本文选取了国际储备数据,更能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从而对提出政策建议提提供更可靠的实证分析结论。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既要稳定汇率波动,又要审慎有序的开放资本项目,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夯实国内经济基础。
3 汇率波动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国际经验借鉴
3.1 汇率波动对日元国际化的影响
上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博弈出现新格局,日元也加快了进入了国际化的步伐。1980 年左右,日元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升。日元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经历了很多曲折,日本政府也积极采取加快了日币国际化的进程,考虑到日本和中国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同为亚洲国家,在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上也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加之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和日元当时的情况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国际间的交往上两国也有很多合作的基础,存在很多共通的领域,因此研究日本国在上个世纪中的货币国际化所经历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人民币的崛起很有借鉴意义。
3.1.1 日元汇率的走势
我们可以用来分析的数据也只是从 1960 年到现在,因此我们选用 1960 年作为起点,作为观察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的最开始的年份,但是并不是选取 1960 年就直接开始的,而是研究了 1970-2017 年这一阶段的数据。因为在 1970 年之前,日本并没有完全的发展自由化,从 1970 年开始,才开始逐步的开放起来,这个时候的日元国际结算比重也才大面积的增长起来,加上此时日本国内经济水平逐步提升中,兑换也很简单,所以研究日元这个阶段的国际化很有意义,也更有借鉴的价值,而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一直至今,对当前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5 汇率的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选取变量及数据的来源
根据经济理论和相关研究,经济基础、货币惯性、金融市场、利差、居民消费指数 CPI 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一国为都会:(张志文,2014)。本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2016 年四季度到 2020 年四季度的数据,从实证的层面去验证汇率波动率的如何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已及对其的作用。
5.1.1 选取被解释变量
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数(RMBP):为了寻找到贴切的有代表性的指标,我们从货币国际化的三大职能的角度进行入手。从国际货币的媒介价值功能来看,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可以作为衡量国际化程度的一个尺度。从国际货币的存储功能来看,各国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外汇储备占比也是货币国际化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它可以根据业务支持、价值度量和存储功能三个功能进行加权处理分析。国际化指数是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个可度量值。在本文中,我们选择国际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作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所采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发布的外汇储备货币中人民币持有构成数据。在本文中,我们从 IMF Currency Composition of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中选取了 2016 年四季度到 2020 年四季度的数据进行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2016 年将 RMB 纳入 SDR 特别提款权后,与 2017 年首次单列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持有情况,公布数据从 2016 年四季度开始)。此外,该指标计算的 RMBP 范围在 0 - 1 之间,可能与经济 GDPS 水平没有线性关系,所以将该指标进行 logistic 转换。
5.2 对样本数据进行的特征描述的统计
通过上述的模型的设定和检验,我们先用控制变量 LGDPS、LST、LINT 和 LINF 设定基准回归模型,接着加入汇率波动率指标。经前后对比,我们对前后的估计系数进行观察,得出回归结果(见表 6-4)。模型 1 显示各控制变量 LGDPS、LINT、 LST 和LINF 是否对人民币国际化 RMBP 有显著影响。在得到回归结果后发现,LGDPS(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对 RMBP(中国人民币币国际化)显著正相关。模型 1 显示 LGDPS 估计系数为 0.0601。即言之,中国总体的经济实力每上升 1%,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同时就会产生 6.01%的增幅。本文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中国总体的经济实力变量是基准模型中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程度最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此外,我们通过上述模型还发现,金融市场发展指标虽然估计系数偏小,仅为-0.0006,但是几乎不具有什么影响性。
6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6.2 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了 2016 至 2020 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通过图 7-1,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当月人民币汇率可以计算出当月的波动程度。2015 年之后,能够很直接的看出,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程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在“811”汇率改革之后。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长期以来并不顺利。因此,上文的分析对“811”汇率改革后的中国也有一定的作用。无论是汇改前后,总体上汇率波动过起伏过大是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因此,国家监管层面对汇率的控管制政策极其重要,也极其必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进行积极的整顿整改,这对防范汇率过度波动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资本账户和宏观金融的监管,因为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仍然有诸多方面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潜在诱因。基于本文的分析研究和近两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跟踪记录,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6.2.1 坚持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脚步
人民币要想成为高质量的世界货币,中国需要继续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先从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然后逐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发展通道。伴随着人民币推向国际化的脚步加快,中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国内金融体系的差距和实现浮动汇率后的汇率波动过大。政府各部门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突出宏观调控的重点,优先解决最核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在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受到威胁,人们忧心忡忡,在汇率严重下跌的行情下,很多人认为先减缓国际化进程脚步,再逐步调节和稳定汇率,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更加稳定有效将人民币推向国际。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稳定的汇率和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确实对我国货币的国际化有积极的正面影响。随着当前国内金融形势的变化复杂,今年来我国的外汇政策有收紧趋势,资本项目开放步伐放缓,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在国内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指标保持均衡,切不可矫枉过正,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以放缓,可以更稳健,但绝不可能为其他政策目标而放弃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稳健的金融经济政策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并不矛盾,从短期来看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标的下降,但是长期来看强大经济实力和稳健的金融环境才是货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