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哪里有?论文根据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测算结果分析,中国在沿线国家或地区除不丹、波黑两个国家为潜力巨大型外,其他均为潜力开拓型,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存在优化的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潜力类型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贸易措施来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挖掘贸易潜力,扩大贸易空间,从而达到增加贸易量的目的。
1 绪论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1.1 关于引力模型的研究
通过对基于引力模型的的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在上世纪六十以来贸易引力模型就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经济研究中,且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双边或多边贸易常用的实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最早将引力模型引入国家贸易领域的学者是 Tinbergen(1962)[1]和 Poyhonen(1963)[2],他们将经济总量、贸易距离和双边贸易流量放到公式中进行分析。Linnemann(1966)[3]将人口、虚拟变量加入其中,使得模型在贸易活动中更加具有解释力度。Nilsson(2000)[4]和 Egger(2002)[5]把贸易引力模型估计值称为“贸易潜力”,并用实际贸易值比上贸易潜力值来衡量双边贸易效率,但这种数值是估计值,不能对具体值进行估算。为了使贸易引力模型更能够更好地解释贸易活动,学者们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贸易限制、语言影响、政治影响等影响贸易活动的因素加入引力模型,使引力模型得到发展。Peridy(2005)[6]通过引力场模型对欧盟与地中海国家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协定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地中海国家对欧盟的出口量大幅增加。Malik 和 Mir(2014)[7]对印度与中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双边间的贸易潜力巨大,但贸易潜力受到地缘政治的抑制。Dilanchiev(2012)[8]利用 2000-2012 年的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对格鲁吉亚的贸易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DP、FDI 对格鲁吉亚贸易有正向作用,人均GDP 和共同历史对格鲁吉亚的贸易格局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Ravishankar 和 Stack(2014)[9]采用两阶段引力模型,对东西欧国家的贸易流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欧国家的双边贸易一体化效率与两国间潜在的最大贸易价值密切相关。Douglas(2015)[10]在研究中表明,通过基础设施来拓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是“一带一路”的主要方式,基础设施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市场一体化。Geda 和 Seid(2015)[11]的研究表明,非洲内部基础设施、生产率及贸易便利化会对贸易潜力造成影响,但是其贸易潜力巨大。Huang 等(2019)[12]通过引力模型对我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潜力较大。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结构变化
3.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结构变化
3.1.1 贸易总额变化
自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不仅仅是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交易总量,而且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可否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与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对为贸易越来越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成为世界各国的聚焦点。
从图 3-1 中我们能够看到,2005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为2703.4 亿美元,占我国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比例为 19%;2007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突破 5000 亿美元达到 5210.70 亿美元,占我国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比例为 23.9%;2013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额突破万亿美元,达到 12093.26 亿美元,占我国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比例为 29.08%;2019 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为 13193.32 亿美元,在占我国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比例为28.82%。从中可以看到,持续提升的不仅是贸易额,同时贸易体系内所占比重也在曲折中上升。
另外,2005-2013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总额大体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 年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 17.21%,这主要受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但随后又恢复增长趋势;2015 年再一次出现下滑,这主要受 2015 年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同样,随后又逐渐恢复增长趋势。容易发现 2015-2019 年间,我国“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额在我国全球贸易体系中所占比例有了显著提升,这也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己经在我国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
5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潜力分析
5.1 贸易潜力的计算方法与分类
5.1.1 贸易潜力的计算方法
贸易引力模型的最重要应用之一就是根据引力模型模拟的结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贸易潜力进行评价。不同国家(地区)间实际贸易量与理论贸易值之比,即贸易潜力,它可以衡量贸易量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距。
5.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为了测算的可靠性、科学性,本文采用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05-2019年的贸易进出口潜力的均值进行分析。根据表 5-1 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 58 个国家中的不丹、波黑两个国家为潜力巨大型,其余 56 个国家为潜力开拓型,说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的较为成熟,但还是存在较为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各国的之间的贸易潜力。
总体而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平均值为 0.9948,为潜力开拓型,我国对“一带一路”实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亚投行组建、设立丝路基金、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已初具成效。 从整体上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空间没有开发完全,需要有进一步的开拓。同时,在“一带一路”58 个沿线国家中,除不丹、波黑两个潜力巨大型的国家外,在 56 个潜力开拓型的国家中有25 个贸易潜力值低于 0.9948,说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制定的政策对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效果明显,现有潜力得到开发,进一步肯定了相关政策效果,如中国与东盟签署的贸易协定,这种做法值得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推广。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基于此,论文首先在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动态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原有的贸易引力模型,构建了具有沿线国家贸易特征的进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潜力,从整体和地区两方面对贸易其潜力进行分析。基于以上三部分的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双边国家 GDP 、人口数量、人均 GDP 差值绝对值、政府治理效能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但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效果短期会很大程度上促进进出口贸易,长期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逐渐释放和验证。
(2)根据贸易结合度可以看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紧密程度主要表现为松散。贸易结合度的贸易松散关系表现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量占其本国的贸易量的比例相对较小,这对贸易伙伴国来说是合理的,说明其贸易结构在与中国层面上是合理的,没有占本国贸易量的大比例,不存在过度依赖贸易状况。对于中国来说需要进一步增加对其的贸易活动,增加中国的贸易量,扩大贸易市场,进一步加强与其的贸易关系。中国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联系,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货物,积极推广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以此来强化双边贸易关系需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
(3)根据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测算结果分析,中国在沿线国家或地区除不丹、波黑两个国家为潜力巨大型外,其他均为潜力开拓型,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存在优化的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潜力类型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贸易措施来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挖掘贸易潜力,扩大贸易空间,从而达到增加贸易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