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资源型省份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关系探讨——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国际贸易论文]

  • 论文价格:100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4
  • 论文字数:49866
  • 论文编号:el2021121520002724356
  • 日期:2021-12-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哪里有?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理论与实证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论证,通过选择资源型省份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和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测度 2007-2015 年资源型省份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情况,以此弥补现有文献有关产业转移定量测算研究的不足,进而为促进国家碳减排、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

第一章 绪论

1.2.1 产业转移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以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对产业转移的实践进行了有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此探寻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及基本规律。
(1)产业转移的定性研究
从内涵上看,不同学者对产业转移有着不同的界定。魏后凯(2003)[1]认为产业转移是某些产业从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空间移动的现象。陈刚和刘珊珊(2006)[2]提出产业转移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狭义上的直接转移,即两地间企业的搬迁或一个地区对另一地区的直接投资;二是间接转移,即一个地区投资或消费的增加引起另外一个地区产业生产规模的增加,称之为隐形转移。李松志和杨杰(2008)[3]指出产业转移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的动态过程,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产业的生产环节及生产要素在一国内部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活动。张公嵬等(2010)[4]指出产业转移不仅包括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部分或整体迁移还包括产业区位的变化。刘红光等学者(2011)[5]则界定产业转移为一定时期内,在扣除自身需求增长后,产业生产份额在区位上的变化。因此,产业转移的实质是产业在区位上的重新选择,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垂直化分工的一种表现,是产业在地理位置上进行选择调整以实现部分或整体的空间迁移行为。
从发生机制上看,对于宏观层面而言,Vernon(1966) [6]认为诱发的产业转移的原因为产品价值链的深化。Krugman(1980)[7]指出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产业间贸易,而专业化分工决定了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受要素禀赋的驱使,进行产业间贸易,发达国家间受规模经济引起的专业化分工驱使,进行产业内贸易。对于微观层面而言,付保宗(2008)[8]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迁移的最根本动因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迁移决定最终会由推拉力量的大小和迁移所带来的新增收益与花费成本间的差额所决定。杨枝茂(2019)[9]则分别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分析,提出在微观层面集聚经济、企业间的博弈和产品链的集合会致使产业发生转移,而在宏观层面的产业转移受国际贸易成本的变化、市场需求因素、地方政府和国家政府的优质服务的影响。此外,陈建军(2009)[10]通过构建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理论模型对区域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指出区域产业的转移常常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张新芝(2013)[11]认为转出区和转入区在经济、产业、技术、成本、交易成本五个方面间的势差会造成产业转移发生。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地理上介于东经 97°12’—126°04’和北纬 37°24’—53°23’之间,全区面积达 118.3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由于其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类型主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全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森林面积为 3.73 亿亩,林地面积为 6.6 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境内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榆树、柳树、油松、樟子松等乔木,锦鸡儿、山杏、白刺、沙柳、柠条等灌木。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由于其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具备了较好的成矿条件,截止 2015 年底,全区已探明的矿藏种类有 87 种,保有资源储量居于全国前十的有 85 种,居于全国前三的有 43 种,居于全国之首的有 17种,其中,稀土的探明资源储量位居世界首位。此外,全区的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 4220.80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 4110.65 亿吨,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总量的26.24%,处于全国第一,在剩余矿藏中,金矿、银矿的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 688.86吨、48817 吨,铜、铅、锌 3 种有色金属的合计保有资源储量为 5041.18 万吨1。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素有”遍地矿藏“的美誉。
.........................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特征分析

5.1 2007-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特征分析
5.1.1 地区特征
总体来看,2007-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净转入对象为东部的广东、浙江两省,中部的山西、湖北、江西三省,西部的新疆、陕西等六省(图 5.1、图5.2、图 5.3),十三省合计净转入总产值为 2343.7 亿元。其中,广东、新疆、浙江、山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产业净转入省份,其合计向内蒙古自治区净转移 1582.2 亿元,占该阶段合计净转入总产值的 67.5%。虽然,此时向内蒙古自治区净转出产业的多为西部省份,但除新疆之外的其余各省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净转移总产值不足 200 亿元,该阶段剩余西部七省(不包括新疆)合计向其净转出产业的占比仅为 28.6%,而新疆则为 17.3%。可见,内蒙古自治区承接西部地区的产业净转移省际间差别大,产业净转移规模相对较小;从产业净转出的对象来看(图 5.1、图 5.2、图 5.3),内蒙古自治区向东部的江苏、北京、上海等六省,中部的河南、安徽等三省,西部的重庆、甘肃两省净转出了产业,十六省合计净转出总产值为 7055.2 亿元。其中,除海南、福建、山东三省外,其余的东部六省为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净转出的主要省份,六省合计净承接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的产值为 4683.1 亿元,占内蒙古自治区合计净转出总产值的 66.4%。江苏作为净承接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规模最大的省份,仅其一省净转移总量高达 1789.2亿元,净转出占比达 25.4%。在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净转移流向虽呈现了”西进东出“的转移特征,但西部省份(除新疆省外)向内蒙古自治区净转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大,整体表现为产业净转出的趋势。

图 5. 1 2007-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与东部省份的产业净转移情况
图 5. 1 2007-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与东部省份的产业净转移情况

...........................

第七章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的比较分析

7.1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的地区流向分析
7.1.1 总流向
总体而言,2007-2015 年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净转移和碳排放净转移总流向并非完全一致。具体而言:第一阶段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的净转出,其呈现了承接全国碳排放净转入的趋势,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净转移特征(”东出“)与碳排放净转移特征(”东进“)相反,整体净转入碳排放的总量为 16949.5万吨;第二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总体产业净转入伴随着碳排放的净转入,该阶段的产业净转移地区特征与碳排放净转移地区特征相似(”中、东进“、”东出“),其整体净转入碳排放的总量为 11320.7 万吨(小于第一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承接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16949.5 万吨)。从其承接各省产业净转移引致碳排放净转移的流向、规模来看,造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为:
①2007-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因承接各省产业净转移而引致碳排放净转入的省份为广东、浙江、山西、江西、湖北、陕西、新疆、云南、广西、四川、贵州、青海,十二省合计净转入 2204.7 亿元产业的同时带来了 11676 万吨碳排放,其占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碳排放净转入总量的 94%、57.4%。其中,东部的广东、浙江作为向内蒙古自治区净转出碳排放最多的省份(5125.3 万吨碳排放),内蒙古自治区仅承接两省产业转入产值 812 亿元。然而,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整体向山东、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海南、福建、安徽、湖南、吉林、重庆净转出 5189.2 亿元产业的同时引致了 8681 万吨碳排放的净转入,由于东部省份承接其 4240 亿元产业净转移的同时向其净转出 5790 万吨碳排放,进而造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移碳泄漏问题;此外,在 2007-2012 年内蒙古自治区因向各省净转出产业而引致碳排放净转出的省份为天津、河北、黑龙江、河南、甘肃五省,其合计净转出 1866 亿元的产业同时净转出了 3363.8 万吨碳排放,其占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碳排放净转出总量的 26.4%、98.7%。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虽存在产业转移碳减排现象,但宁夏的其产业转移碳减排规模较小(43.8万吨)。整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在第一阶段承接产业净转入引致的碳排放净转入规模较大,而其对外净转出产业的同时净转出碳排放的规模较小,加之该阶段的其产业转移碳泄漏现象明显,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碳排放净转移总流向与产业净转移总流向呈现了相反的方向。此外,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承接东部省份产业净转入引致的碳排放净转入和产业转移碳泄漏的总量较多,东部各省引发的”碳泄漏“问题加强了内蒙古自治区节能减排的压力。
...........................

第八章 政策建议

资源型省份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主要受最终需求驱动的影响,其产业转移是引致内蒙古自治区碳排放转移的主要原因。然而,研究期间分省分行业的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的空间流向和规模并非完全一致,内蒙古自治区因产业转移而引致碳减排和碳泄漏的现象并存,且相比之下最终需求驱动下承接的碳泄漏问题更为严重。为此,如何合理的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进而实现低碳化的发展,对资源型省份内蒙古自治区而言极为重要,鉴于此文本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各省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净转出并非必然引致碳排放的净转出,2012 年之前内蒙古自治区总体承接国内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产业净转入带来了碳排放的净转出,2012 年后内蒙古自治区的碳减排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电气机械及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期间,辽宁、河北、天津、北京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对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产业转移碳减排效应,从而盲目限制各省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净转移也并非是内蒙古自治区避免碳排放净转移的有利途径。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首先应结合自身条件和产业发展一般规律,通过借鉴产业转移省份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其次,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在发挥承东启西的过程中,对西部省份净转出的碳排放规模相对较小,为平衡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内蒙古自治区可根据西部省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用地布局等区域条件,合理的向西部省份转移部分产业,以减缓碳减排压力。最后,内蒙古自治区应学会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产业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国内产业的转移。
第二、将环境损益纳入产业的项目评价体系。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趋势的加强,各省向其净转出了大量碳排放,为了弥补由此造成的环境损失,内蒙古自治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将相应的环境损益纳入到项目评价体系当中。对于尚未转入的高碳排放行业,如采选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等行业,在充分考虑各产业的经济特性与能耗情况下,应明确限制承接的具体产业,对于已转入的高碳排放行业,内蒙古自治区应对其承接的最终需求和出口驱动型产品进行重新定价,使得其环境成本在产品价格中得以充分体现,以此缩小其在产业净转入和碳排放净转入规模上的差距,通过获得部分的碳减排资金,实现碳泄漏省份与碳减排省份的横向价格补偿。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对已转入行业的碳排放加强监管,将重点项目或行业的生产节能减排工作现状作为重点,通过实行产学研相互结合的模式,让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其行业或企业的技术支撑,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科研成果与实际投产应用的无缝转化,从而降低行业的碳排放水平。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0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