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在当前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统筹与外部世界关系以及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都有着重大意义。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中国外交可以倚重的力量,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携手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也是中国提升在全球发展领域话语权、彰显自身不断提升的大国责任和道义精神的重要实现路径。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关乎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感召力和话语权。共同发展”是破解发展中国家外交中“利益挑战”的核心理念。就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而言,中国崛起的世界历史性创新就是,历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损失,而中国崛起则要改变这一历史潜台词,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而崛起。但要实现这一重大历史性创新,就必须坚持“共同发展”的哲学理念。
.......
第一章绪论
机遇同时也伴随挑战。尽管中国的发展在当前国际体系中仍独树一帜,但发展结构尚不均衡也不完整,例如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但在国际机制供给、文化影响力方面仍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相关国家视域中,以价值体系为代表的文化方面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仍较为突出,中国仍然缺乏提升其在贸易东道国民众中吸引力的平台,体现出“软实力”的薄弱;同时,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的不足,又进一步制约了正式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及深度,以中非关系为例,中国同非洲国家间经贸合作及政治关系均属良好,但人文交流方面的短板制约了中非合作论坛这一经贸合作机制深化为中非整体外交机制的步伐;此外,海外利益的增长也加剧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冲突,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正式制度建设还普遍未能同步发展,因而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的同时,各类难以预测的经济摩擦也快速增加,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宗教、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作用,这一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体现。综上,文化交流领域的短板不仅无助于改善中国在他国中的形象,同时也为未来合作增加了不确定性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文化的定义
如讨论文化的定义,将涉及横跨社会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领域学科的共460多个学术定义。从本文所研究问题的角度出发,则摘取中国学者田晖(2015)在研究文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时,通过整合此前相关研究,对文化所下的界定:特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社会与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综合上文所得结果可发现,运用不同的文化距离测量方法所得文化距离对总贸易量或进出口贸易量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系数皆不相同,其中欧式距离法所得回归系数值与其他两种差异最大,但所得正负符号无区别,因而在对于文化距离对贸易量影响方向的定性研究上采用三种方法皆可;考虑到目前阅读文献中修正后的KSI法仍为主流方法,所以在后续计算中仍沿用该方法。其次,针对不同方向的贸易流量,文化距离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从实证结果来看,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情况更易受到文化距离作用的影响;且与文化距离对贸易总量的影响形式相似,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及进口贸易量受文化距离的影响也呈正U型关系,也即为非线性关系。
2.2制度经济学范畴内的文化
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将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人性观、自身与外部环境、他人关系、活动导向、空间观念、时间观念这六类价值取向上相区分出来。按理论提出者的提炼,六大价值取向体现在具体行为,则表现为该国文化是选择相信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与自然是互相战胜还是和谐并存、是个体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是实干型还是存在型、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是大还是小、是否能在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等。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其主要基于美国文化,通过将他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在相应价值取向上作对比以体现文化差异,而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之间则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
第三章中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贸易现状及文化特征分析...............11
3.1相关概念界定...............11
3.2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总体特征...............13
第四章实证研究...............19
4.1理论基础...............19
4.2模型设计................20
4.3实证检验...............27
第5章建议及展望...............37
5.1政府层面政策建议...............37
5.2企业层面对策建议...............39
........
第四章实证研究
4.1理论基础
继续对所考察发展中国家根据按世界银行分类其所属的不同地区进行分组回归。由于地区分类已较为细致,且区域内各国文化特质及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相似,故此部分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中国与该地区内各国总贸易量,从回归结果来看,重点关注文化距离一次项及二次项对中国与他国总贸易量的影响,可见文化距离一次项对中国与东亚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及北非地区贸易流量影响显著,对其中的亚洲地区国家起负作用,对中东及北非国家则起正作用;同时,文化距离二次项对中国与东亚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的影响显著为正,欧洲与中亚地区、中东及北非地区影响显著为负;文化距离一次项及二次项均对中国与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影响并不显著。
4.2模型设计
本文首先根据传统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将文化距离纳入引力模型中,以研究文化距离对国家间贸易量的整体影响,设立扩展的引力模型。从表5中可以看出,样本国家与中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值方面相差不大,但样本国家内部比较,则存在最小值与最大值差距较大,标准差因而较大的情况;可见,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各国在以区域位置(如以与中国间地理位置远近衡量的指标标准差仍然较大)、要素禀赋(如以人口规模为衡量指标其标准差也较大)为代表指标的经济实力方面仍然存在差异。
.......
第五章建议及展望
5.1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跨文化沟通战略方面,一方面要认知过去,适当地抛开过往刻板印象及断言假设;另一方面,国家间应深入挖掘价值体系,了解构成各自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及影响各自社会的其他方方面面,寻求可作为平台和载体的的观念和传统,进行跨文化沟通。考虑到各国人在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方面的差异,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现有平台,即利用各发展中国家自发产生的产业和中国高等教育和官方赞助的平台:例如邀请中国艺术家参加他国现有的的音乐、舞蹈、电影、美术等大众艺术节平台,同时也可邀请各国艺术家在中国现有的大众文化平台上演出。简言之,各方应在各自方面现有的框架和空间中,寻求促进增进对对方大众文化了解及消费的手段。
5.2企业层面对策建议
众多发展中国家社会习俗各不相同,语言多样,文化、宗教千差万别。之前我国企业多关注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分析发达国家市场较多,但对了解相关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人才培养仍然不够,使得我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了解不足,增加贸易合作风险,因此应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培养一批复合型跨文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了解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地方法律法规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充足的经贸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为中国企业开拓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只有了解当地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民众心态,才能更好地推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