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背景下,我国进一步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得到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三国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为实现互惠互利、团结协作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中国发起、在沿线国家的共同支持下形成的命运和责任的共同体。2013 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大重要经济走廊,它连接了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和孟加拉国,融合了四国共同的愿景、促进了边缘地区国家的发展。孟加拉、印度、缅甸三国属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与中国共同构建起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它所覆盖地区的人口红利非常显著,仅中印两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37%,孟加拉和缅甸两国人口也超过两亿。其中,印度与我国地理位置比邻,印度东部与中国西南地区接壤,在贸易中具有区位优势。同时,中国和印度在人口上是分别是世界第一、二大国,两国的发展历程中同样具有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都为两国贸易的互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印航线联通实现了空中贸易通道,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空中运输奠定了基础。孟加拉国之于我国既是通道又是市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了南亚东南亚国家,是我国通向印度洋的通道;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承接孟加拉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货运通道,中孟进出口贸易货物都是经吉大港驶入运出。缅甸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林业、渔业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缅甸国内具有的资源和要素禀赋与中国形成了极大地互补性。而且缅甸与中国接壤,其东北部靠向中国,在中缅贸易往来中同样具有区位优势。
然而,缅甸和孟加拉国仍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经济体,国内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非常落后,尽管缅甸和孟加拉国内经济不断提升,但增速较为缓慢,需要大国相助。因此,促进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互通为实现中国西南与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部的区域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对加快印度、孟加拉和缅甸国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三国贸易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三国贸易发展的相关研究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一概念起源于在中国昆明市举办的第一届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参与会议的各国代表就进一步密切地区合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致认为加强地区合作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和更密切的民间交往从而为所有参与国创造双赢的局面。李艳芳(2016)采取修正的贸易潜力算法对孟、中、印、缅四国的贸易经济进行评估:首先界定了孟、中、印、缅四国属于典型的边界次区域合作,只有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身的运转不能积极带动该次区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关于推进孟中印缅四国经济贸易的投资方案,需要在次区域内投入启动资金和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激发该区域的贸易潜力、加速其贸易发展进程,通过修正贸易潜力估算的发展能力和投资孟对缅甸潜在的次区域贸易和投资进行了评估。杨思灵、高会平(2014)提到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在中国对外战略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印、缅、孟四国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把四国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其对次区域的政治格局发挥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意义。中、印、缅、孟四国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的合作,更要利用好边境的特殊区位,从而塑造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比邻国家解除疑虑、共同进步。李艳芳、李波(2014)在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四国经济合作中发现,该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是主要影响因素。引入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通过对影响四国主要因素的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中、印、缅、孟四国的互补性、竞争性等。陈利君(2014)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形成的经贸合作论坛有效推动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四国经济走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地区发展环境、促进互联互通和深化与印缅孟三国的经贸合作,实现四国次区域间的最优发展,同时对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改善中、印、缅、孟四国的政治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贸易潜力的概念界定及测算方法
一、贸易潜力的概念界定
贸易潜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给定的生产函数中,投入组合和生产技术水平既定时,一国或一个经济体能够实现的最大贸易额。本文的贸易潜力是指中国与印、缅、孟三国之间贸易的发展潜力,通过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贸易潜力进行测算,并将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与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实际贸易额作比较:若模型回归结果的贸易额小于实际贸易额,则认为两国之间存在“贸易过度”,需要在新的领域进行贸易合作与拓展来推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若模拟的双边贸易流量大于实际贸易额,则认为存在“贸易不足”,表明两国在现有领域存在贸易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双边的贸易合作。
二、贸易潜力测算法
关于贸易潜力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各种测度指标进行指数测算,另一种是运用引力模型测算贸易潜力。本文结合两种测算方法,一方面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三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贸易潜力,模型主要分析了各国 GDP、进出口国人口、两国空间距离、汇率、两国是否接壤以及是否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等因素的影响。第一节 贸易潜力的概念界定及测算方法
一、贸易潜力的概念界定
贸易潜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给定的生产函数中,投入组合和生产技术水平既定时,一国或一个经济体能够实现的最大贸易额。本文的贸易潜力是指中国与印、缅、孟三国之间贸易的发展潜力,通过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贸易潜力进行测算,并将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与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实际贸易额作比较:若模型回归结果的贸易额小于实际贸易额,则认为两国之间存在“贸易过度”,需要在新的领域进行贸易合作与拓展来推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若模拟的双边贸易流量大于实际贸易额,则认为存在“贸易不足”,表明两国在现有领域存在贸易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双边的贸易合作。
二、贸易潜力测算法
本文将第四章第二节扩展贸易引力模型中的贸易拟合值与每年真实贸易额进行比较,将贸易潜力值定义为真实贸易额(T)与贸易引力模型估算出的拟合值(T’)的比值。通过比值将贸易潜力值分为三类:大于 1.15 称为 “贸易过度型”, 说明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空间较小,潜力不大;将二者比值介于 0.85 和 1.15之间称为“贸易适中型”, 说明两国之间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贸易潜力有限;将二者比值小于 0.85 称为“贸易不足型”, 表明两国之间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贸易潜力巨大。
...........................
第二节 关于贸易潜力的相关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前提不是各国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的绝对差异,而是其相对差别。贸易中每个国家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相对收益。比较优势理论证实了在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可利用生产条件的比较优势和商品的相对差异进行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收益。比如在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贸易往来中,即使印、缅、孟三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也可以在某类商品生产中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参与到国际贸易分工中,与中国进行贸易互通。
二、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与各国的生产要素有很大联系。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取决于各国不同的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这正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前提条件。对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在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当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两国对这种商品贸易的发生前提是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的差异,从而形成的生产成本的差异导致生产这种商品的最终价格的不同。这是该种商品贸易发生的基础。比如相对于工业、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缅甸,其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中缅贸易往来中缅甸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大优势,可以极大地带动中缅相关产业的贸易发展,通过自身的要素禀赋形成天然优势提高两国的贸易潜力。
..........................
第三章 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三国的贸易现状........................13
第一节 中国与印、缅、孟三国的贸易总量................................... 13
一、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总量不断增加..................................13
二、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量增速较快………………………….15
第四章 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8
第一节 中国与印、 缅、孟三国贸易潜力的定性分析................................... 28
一、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竞争性分析..............................28
二、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互补性分析................................31
第五章 推进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的对策建议........................42#p#分页标题#e#
第一节 加强经贸合作,减轻贸易失衡............................ 42
第二节 促进贸易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42
第三节 利用产业落差,推进产业转移..................................... 43
第四章 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印、 缅、孟三国贸易潜力的定性分析
一、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竞争性分析
本文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ESI)对中国与印、孟、缅三国进行贸易竞争性分析,迈克尔和克里宁 (1979)提出了出口相似度指数概念,用来衡量两国的经济结构或商品竞争关系。其公式为:
国出口产品存在较大程度的互补性。
....................
第五章 推进中国与印、缅、孟三国贸易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经贸合作,减轻贸易失衡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将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与印度、孟加拉和缅甸共同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比邻,印度东部与中国西南地区接壤,两国拥有的人口占世界 70%。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经济互补以及市场规模上,中、印两国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方针的基础上加强贸易发展与合作,对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缩小中、印两国的贸易差额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缅甸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经贸红利。两国领导人应该不断加强中、缅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使两国的贸易合作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不断缩小中、缅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差额。缅甸应该通过完善自身的国内的条件、增强国家经贸实力来提高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同时,两国的工商界精英也应该积极行动,为中缅贸易顺利开展不断寻找合作空间。
孟加拉国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中国一样具有优良的文化,两国拥有深厚的。在“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背景下,为孟加拉国带来了紧缺的投资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促进孟加拉国内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孟加拉国应该充分利用契机,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贸易规模、减少对外贸易逆差。
孟加拉国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中国一样具有优良的文化,两国拥有深厚的。在“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背景下,为孟加拉国带来了紧缺的投资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促进孟加拉国内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孟加拉国应该充分利用契机,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贸易规模、减少对外贸易逆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