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内外需作用趋势之国际贸易研究--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80609091119183
  • 日期:2019-06-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运用1994-2012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及国外187个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和相关的地理数据,采用了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市场潜力指标计算全国城市的市场潜力,由此从区域结构优化的角度进行切入,在各地级城市层面,从外商投资、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等不同的经济转型升级动力角度,对外需与内需的作用影响的时空演变轨迹进行研究,并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各区域的经济转型发展状况与趋势。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经济转型升级,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路径和规律。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刻调整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且持续,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世界各国重振经济的关键课题。成功处理金融危机带来的深重影响,使经济重新步入健康发展之道,从根本来看,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悄然换档回落,新业态新产业积极孕育,新动力新需求寻求突破,国民经济经历着深刻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对外需、投资、和政府推动过于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必由之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已发生重大调整,消费崛起、区域优化、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等,都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而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内需与外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低要素成本形成的出口优势正在消退。新的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科技制高点正在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占领,并已在3D打印、分布式新能源、页岩油气开发等新技术上大有作为。“资源国-制造国-消费国”的老式全球化模式已悄然转变,美国需求已内卷,伴随其能源逐步自给及制造业回归,都将会降低其对新兴国家的生产依赖。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结构相对落后且出口规模小,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出口贸易结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竞争激烈。伴随我国人民币升值、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价格提高,传统的开放红利逐步消退,低要素成本形成的出口优势正在减弱,出口增长持续减速,2012年以来增速基本在5%左右徘徊,主要靠外需拉动GDP的时代宣告终结。
............................

1.2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经济重心变化趋势,利用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1994-2012年),深入研究国内外市场潜力对中国利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的影响程度及其影响机制。从时空角度对内外需转换对经济转型动力领域的影响进行分析,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定量分析其对经济转型动力的贡献率。同时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拟回答如下问题: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内外需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内外需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时空演变的路径如何?这种作用影响是否可以被实证所检验?在内外需作用过程中,中国各区域发展受到的影响及其程度如何?该如何应对这种转型,做好区域结构优化,促进各区域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拟对内外需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几个重要领域,包括吸收FDI、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及时空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内需与外需、新经济地理理论、FDI、城市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内外需的测度进行了分析,并使用Harris市场潜力函数的计算方法,结合Redding and Venables的研究,将国内市场潜力与国外市场潜力作为内需与外需的测度方法。
其次,以“中心-外围”的新经济地理格局理论为基础,在企业利润决定模型基础上推导出FDI吸收理论模型,并利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全国样本及三大地区样本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内外需作用影响机制分析,得出FDI吸收领域中的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然后,以新经济地理及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供给方面建立的城市规模水平决定方程为基础,推导出城市化率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全国样本及三大地区样本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内外需作用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城市化领域中的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再次,以最优产业结构决定方程与工资水平决定方程为基础,推导出最优产业结构模型,并利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全国样本及三大地区样本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内外需作用影响机制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升级领域中的相关结论。
最后,本文将分析内需与外需在吸收FDI、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领域的作用机制,进而得出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
..........................

第2章文献综述

2.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重心相关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束了经济封闭状态,转型为开放经济,使得国外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出口与外商投资等方式对中国经济发展发生作用。在这个时期,东部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有利的政策条件引发了制造业的聚集,并逐渐形成了“中心-外围”结构,主要是以东部沿海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东部地区工资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增强,并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进一步通过循环累计的作用,使经济活动在东部地区发生了集聚,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不平衡。自1999年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政策,相继建立了10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复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与此同时,东部地区房价节节攀升,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环境资源紧张,经济活动出现向外扩散趋势。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呈现的区域空间结构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的趋势与特点可以作为区域经济空间相关理论的实证。
2.1.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出,当区域差距存在时,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理论上的均衡状态难以达到。一般而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存在两大态势,集聚与扩散。学术界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态势,在理论研究上存在以下两种观点:1.“中心-外围”等新经济地理模型及循环累积理论,从规模报酬递增,回波效应大于溢出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循环累积作用机制的构建,认为空间结构趋向集聚与极化;2.扩散效应理论认为在产业关联与知识扩散作用下,空间结构趋向均衡化。
..........................

2.2新经济地理理论与市场潜力相关文献
2.2.1新经济地理理论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1.报酬递增:将报酬递增与空间地理位置联系起来,并将其含义拓展为:经济上相互联系的产业或经济活动,由于位置相近带来的运输成本节约,或者产业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等。收益报酬递增在特定行业区位决定、城市形成、整个地区不均衡发展这三个层次上对经济地理产生了影响。
2.空间集聚:指在产业或经济活动中,集聚带来了成本节约,使产业或经济活动区域集中起来。空间集聚导致城市扩展和区域中心形成,并进一步发展为区域一体化、大都市圈、大都市带。新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的就是产业在某区域集中分布的特点与原因。
3.积累的因果关系:根据市场潜力分析可以得出“厂商聚集区域-大规模市场-被更多厂商选择进入-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强”的积累因果关系,比照早期空间经济理论中的“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的累积因果关系,新经济地理理论对市场结构和严谨模型分析缺失的情形进行了弥补。
4.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存在于区域聚集过程中。路径依赖指:初始产业分布相同的地区,某个地区由于某个历史偶然性,使其在某个产业聚集方面有了微弱的领先优势,前向与后向关联产生的累积效应,使其优势不断加大,拉大与其他地区差距,形成区域专业化格局的累积过程与结果。锁定效应指:上述的模式一旦建立,报酬递增将进一步强化聚集过程,锁定先发地区的中心优势并将其一直保持下去,后发地区被锁定在“外围”,而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
第3章内需与外需的测度分析..............................39
3.1内需与外需的重要作用与意义..............................39
3.2内需与外需的发展特征..............................39
第4章内外需对吸收外商投资的影响分析....................55#p#分页标题#e#
4.1引言....................55
4.21理论及假设....................55
第5章内外需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79
5.1引言...................79
5.2理论及假设...................81

第6章内外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6.1理论及假设
6.1.1内外需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
从我国情况来看,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市场潜力,对产业结构升级也产生了影响。直接表现在产业结构升级“北上西进”的偏移轨迹,且与GDP重心偏移轨迹一致(图6.1-2)。说明外需推动在我东部形成的区域优势,正通过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以及内需提升奠定的良好的市场基础,在向中西部传递。这个过程也印证了内需不断扩大,通过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影响。

...............................

第7章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7.1主要结论与贡献
7.1.1主要结论
当前内外经济形势下,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外需作用影响是中国本轮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动力,对经济转型升级产生根本影响,应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本文采用了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市场潜力指标计算全国城市的市场潜力,由此从区域结构优化的角度进行切入,在各地级城市层面,从外商投资、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等不同的经济转型升级动力角度,对外需与内需的作用影响的时空演变轨迹进行研究,并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各区域的经济转型发展状况与趋势。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在内需与外需对吸收FDI作用影响方面,通过建立地区吸收FDI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并运用1994-2012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及国外187个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和相关的地理数据,应用面板计量模型,估计了内外需对在华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分别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样本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用以测度内外需的国内市场潜力与国外市场潜力对地区吸收FDI有显著影响,全国样本估计结果为外需影响大于内需。三大地区各城市国内市场潜力与国外市场潜力都对FDI流入量基本为正的显著影响。且国外市场潜力的影响系数大于国内市场潜力的影响系数,说明1994年至2012年间,地区层面也是国外市场潜力对吸收FDI的作用更大,外资的区位选择更多为外需拉动。国内外市场潜力影响系数中,东部远超中部与西部,也远超全国水平。
2.在内需与外需对城市化作用影响方面,通过建立城市化规模决定方程,并运用1994-2008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及国外187个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和相关的地理数据,应用面板计量模型,估计了内外需对城市化率的影响,并分别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样本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用以测度内外需的国内市场潜力与国外市场潜力对城市化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全国样本估计结果为外需影响大于内需,内需对三大地区的城市化率影响显著为正,受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外需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为正,且远超全国水平,外需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率影响为负。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