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国际化贸易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73012584819161
  • 日期:2019-06-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根据跨国企业的股票代码,与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企业相匹配,找到企业创新指标的数据。本文同时考虑了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投资区位的内外两种因素对国际化与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丰富了现有与国际化相关的研究。

1引言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全球和亚洲经济疲软背景下,中国2016年外向型FDI则飙升44%,创历史新高,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在全球投资状况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这些反映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热忱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最初主张“引进来”,由于中国地大人多,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得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重点,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引进外资已很难支撑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为此,在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的条件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率先走出去,主动到国外投资办厂,更好的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OFDI迅速增长,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OFDI流量达到196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34.7%,超过FDI水平。
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发达国家首先开始尝试国际化经营方式,通过国际化,发达国家企业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原材料、巨大的市场提高了企业利润,同时通过与海外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学习海外异质的知识和管理经验,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传统的经典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跨国经营是因为企业本身具有三种优势: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国际化活动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逐渐参与国际市场的经营活动,后发国家的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他们显然不具备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所指出的这些优势,传统投资理论已无法解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海外并购热潮的情况,此时对发展中国家国际化行为的理论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018年,中美贸易战首先指向了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无法再从美国进口核心电子元器件,这使得中兴的发展受阻。由此可以看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对于一个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获得技术外溢效益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获取先进技术的目标转向在具有更高层次研发中心的发达国家直接模仿和学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就明确提出紧要关头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生产也向全球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仅仅依靠自身资源进行创新已经难以维持企业生存,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本文以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投资区位对国际化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全文研究研究内容共有六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1部分为引言。首先主要说明了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了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和主要框架安排,最后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企业国际化的文献研究,包括国际化与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国际化与技术进步的研究、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以及国际化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宄,最后对以往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
第3部分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规模及专利授权数量,并分别从国际化区位分布和行业分布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现状,最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所存在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第4部分为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化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提出了国际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假设。然后分别基于吸收能力和投资区位进行理论分析其对国际化与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
第5部分为国际化程度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本文基于BVD-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中2008-2016年142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323家跨国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考察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这部分首先介绍了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然后对本文的研究变量的选取和测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构建模型,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最后进行了实证小结。
第6部分为本文结论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前文制造业现状分析及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文章的研究结论,针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研宄的局限性和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未来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关于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研究
创新绩效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改进后,企业价值得到增加,它可以用因加入新技术和新方法而带来的业务额的增加来衡量。学者们普遍认为,通过国际化能够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徐晨和吕萍以北京地区信息与通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的25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国际化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他们将企业国际化形式分为海外制造、海外独立研发机构和海外合作三种,将创新绩效分为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两种,全球层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属于突破式创新,国内和企业层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属于渐进式创新,创新成果有产品(服务)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创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海外制造能够提高企业渐进式创新能力,而海外合作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突破式创新能力。吴航和陈劲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两种国际化进入方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中国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机会识别和利用能力起到调节作用。肖鹏和孙玉红基于2014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相关数据,以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个角度衡量国际化程度,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三个角度衡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国际化深度负向影响创新绩效,而国际化广度则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外,也有学者从海外研发角度探讨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李梅和余天骄以2009至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王晓燕等认为海外研发战略能够促进企业以新产品销售额表示的创新绩效,同时,政治关联正向调节海外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政治关联能够补偿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研发成本,利于其通过海外研发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

2.2文献评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对国际化的研究起步较早,且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问题关注明显不够。国内对国际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国际化对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衡量的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二,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效应。多数学者认为,企业通过国际化,可以接近海外技术集聚地,获得逆向技术溢出,从而带来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但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或者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不一定会带来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是从以专利数量来衡量的创新能力角度研究企业国际化成效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化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已经有所研究,但是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案例分析或宏观层面,关注于国际化对国内创新水平的影响,而针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其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较晚,导致国内研究起步也相对较晚;其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统计数据往往不完整,存在大量缺失,给微观实证研宄带来较大困难。近几年,随着微观数据的可获得性提高,国内少数学开始从微观企业层面分析国际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但是,这些文献多数仅仅是停留在分析企业“是否国际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很少有文献能更深一步的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创新能力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另外,学者们大都主要关注于国际化程度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关系,而对于两者之间的情境因素关注不够,关于企业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投资区位对国际化程度与其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的文献较少,对国际化程度影响创新能力的研宄不够全面。本文通过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化程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同时分析了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投资区位选择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为企业跨国经营和创新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参考。#p#分页标题#e#
.........................
3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
3.1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现状分析.............................15
3.1.1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15
3.1.2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规模及其专利授权数量.............................15
4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24
4.1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24
4.2吸收能力对国际化程度与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24
5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30
5.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30
5.2变量选取与衡量........................30

5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5.1变量选取与衡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表现的度量,韦影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新产品数、申请的专利数、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比重、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创新产品的成功率5个题项来测量企业的创新表现。钱锡红等也采用了5个不同的参考题项来度量企业的创新表现,分别是: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频率、同行业内是否率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反应、新产品中包含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和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虽然以上两位学者对创新的衡量较为全面,采用指标较多,但是这些数据不易获得,因此他们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但是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受访者可能不希望过多透露某些信息,填写问卷有所保留,从而使得所获得的数据带有较多主观性,存在偏差。毛其淋和许家云则分别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两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中,创新产出用新产品销售额来衡量,创新投入用企业研发支出来衡量。而王晓燕等仅从创新产出来研究创新表现,以新产品销售额来度量创新能力。另外,随着中国专利制度越来越完善,大多数学者采用专利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表现,如李梅和余天骄采用专利申请数量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吴先明和糜军、沙文兵、吴先明和向媛媛则采用专利授权数来代表企业的创新能力,赵宸宇和李雪松采用上市公司有效专利数,即有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合计数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
.......................

6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结论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