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而,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拼本质上是技术水平与技术竞争力之间的较量。只有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自 21 世纪初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和流动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对每个国家来说,大力发展科技,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来扩大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是谋求经济健康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竞速使得国际贸易由原来的单一的有形货物交易向多元化的有形货物、服务和技术贸易转变。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而,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拼本质上是技术水平与技术竞争力之间的较量。只有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自 21 世纪初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和流动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对每个国家来说,大力发展科技,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来扩大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是谋求经济健康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竞速使得国际贸易由原来的单一的有形货物交易向多元化的有形货物、服务和技术贸易转变。
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开始进入一个新常态,经济增长已经放缓,同时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少,产能过剩,国内需求不足,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培育竞争优势,弥补传统优势缺乏竞争的不足。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及时提出国家创新战略,通过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其在经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技术贸易作为促进国家和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已成为我国当前实现科学技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国际技术贸易则是开放国际市场、改善贸易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方式。也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引进、学习、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可以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向先进的方向转变,更能相对的改变我国传统产业的劳动力结构,提高高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管理技术、生产技术的提高,“走出去”或者转移产出的实施,实现了中国传统高端国际技术与生产产业的合作,实现了中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提升中国的国际技术贸易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最终将在未来实现发展的全球布局战略。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技术贸易的角度,以技术扩散理论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与技术贸易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及其各自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探讨国家技术贸易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关系,在总结我国当前高新技术贸易的现状、特征和未来趋势的研究基础上,从思路、原则、战略部署上,探寻提升我国高新技术贸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一共包括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提出本文写作的背景和选题意义,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文章主要章节和结构,以及要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本文可能的创新部分以及存在的不足。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一共包括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提出本文写作的背景和选题意义,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文章主要章节和结构,以及要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本文可能的创新部分以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这一部分主要是就技术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要对技术贸易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特别是对技术贸易进行归纳和总结。由于现有的理论研究文献主要是在技术贸易对经济发展影响这个层面进行分析的,所以将在这一层面而进行传导机制的分析。
第三章介绍了技术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现状,既对世界范围内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也介绍了中国技术贸易的进出口国别、贸易额,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得到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与分析部分,在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技术贸易和技术进步变量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这部分的数据主要通过对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各国统计数据相关网站进行处理后得到。
第五章是政策建议部分,也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是针对前文的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到的如何促进中国的技术贸易发展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政策和建议。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技术进步对技术贸易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介绍了技术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现状,既对世界范围内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也介绍了中国技术贸易的进出口国别、贸易额,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得到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与分析部分,在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技术贸易和技术进步变量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这部分的数据主要通过对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各国统计数据相关网站进行处理后得到。
第五章是政策建议部分,也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是针对前文的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到的如何促进中国的技术贸易发展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政策和建议。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技术进步对技术贸易发展的作用
技术进步对贸易的作用研究在很早就出现了,1960 年赤松在观察工业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后,提出了“雁行形态学说”。他认为,在相对落后地区,有效产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需要遵循"进口一国内生产一出口"的路径,而这个过程就是技术扩散过程。通过从别国进口,一国可以较快地完成产业优化升级。这一理论有效地论证了,相对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技术进口是可以借助扩散效应提升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1988 年罗默和卢卡斯创立了内生增长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新的产品来源于新的思想,那么技术和产品的进口确实能促进技术的扩散。
格雷斯曼(1991)在其著作《技术创新与全球经济增长》中首次应用了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在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贸易、经济增长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他分析认为不论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其贸易增加对经济增长都有正面影响,而中间产品的投入则主要影响技术的扩散。他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创造更高水平的中间产品,当这些产品被落后国进口的时候,会通过技术扩散提高这些国家的生产力。
R Banerjee, SS Roy(2014)研究了印度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利用 1950 至 2010 年间的数据,使用改进的增长会计框架和基于 ARDL 的协整技术,分析指出在软件技术上,人力资本的投资使得印度的技术大大增强,并在软件出口商获得了增长,国内技术能力建设和国外技术溢出(技术贸易)是决定印度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三者之间是存在一个互动关系。
Grossman, Helpman (1991)研究了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贸易总额、经济增长以及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发一个内生创新和模仿的两国模型,以研究这两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美国北部的公司竞相推出下一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过程中,每种产品可能可以无数次地改进,但质量改进需要资源投入并且需要不确定的成功前景。 美国南部的生产者基于模仿效应投入资源以学习北方开发的生产过程。 所有研发投资决策均由具有前瞻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做出。通过研究这些比率如何响应两个地区的规模变化以及每个地区的政策,文章发现,受技术扩散作用的影响,技术进口方会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
..........................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技术贸易的研究
国内的技术贸易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邢斐(2009)在累积创新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墨香,探讨外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研发水平的影响,并提出,FDI 与技术许可(以及其他技术交易类型)都能促进或者抑制进口国的研发水平。他运用中国 36 个行业企业在 1990 年-2004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 GMM 估计发现,一方面,技术贸易对我国企业的研发会产生直接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处以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 FDI 本身在短期内的作用比较显著,无论是促进还是一直,但长期作用不明显,其技术溢出效应在长短期内的效应都不显著。
..........................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技术贸易的研究
国内的技术贸易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邢斐(2009)在累积创新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墨香,探讨外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研发水平的影响,并提出,FDI 与技术许可(以及其他技术交易类型)都能促进或者抑制进口国的研发水平。他运用中国 36 个行业企业在 1990 年-2004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 GMM 估计发现,一方面,技术贸易对我国企业的研发会产生直接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处以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 FDI 本身在短期内的作用比较显著,无论是促进还是一直,但长期作用不明显,其技术溢出效应在长短期内的效应都不显著。
吴欣(2014)通过比较研究,首先从典型相关角度对实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等三个经济序列进行检验,继而在比对中美贸易的基础上,剔除实物贸易因素,对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进行了偏典型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内生的、互动的协动机制,而美国的技术出口、技术转让和技术引进等都能有效带动服务贸易。这充分说明,美国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两种贸易的长期顺差促成了美 国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联动机制的形成,而我国的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之联动是由实物贸易这一媒介促成的一种外生机制。
李玲玲(2015)分析了中国技术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本内容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技术产业竞争状况和政府五个要素点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指出了中国技术贸易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五个要素,分别提出了建议。
刘迪玲(2016)以商务部的技术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了海关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统计数据出发,指出了我国当下技术贸易存在规模偏小、壁垒加剧等诸多问题,并且从政府、企业连个角度进行了可行性建议。#p#分页标题#e#
翁润(2018)利用 2006—2015 年 71 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的影响,发现在全球数据中,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贸易额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呈倒 U 型。对发达国家样本与发展中国家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贸易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口贸易额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对发达国家却不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利用差分 GMM 估计,发现技术贸易存在着较强的动态依赖性。
...............................
第 3 章 我国技术贸易和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 ................. 12
李玲玲(2015)分析了中国技术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本内容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技术产业竞争状况和政府五个要素点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指出了中国技术贸易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五个要素,分别提出了建议。
刘迪玲(2016)以商务部的技术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了海关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统计数据出发,指出了我国当下技术贸易存在规模偏小、壁垒加剧等诸多问题,并且从政府、企业连个角度进行了可行性建议。#p#分页标题#e#
翁润(2018)利用 2006—2015 年 71 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的影响,发现在全球数据中,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贸易额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呈倒 U 型。对发达国家样本与发展中国家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贸易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口贸易额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对发达国家却不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利用差分 GMM 估计,发现技术贸易存在着较强的动态依赖性。
...............................
第 3 章 我国技术贸易和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 ................. 12
3.2 技术贸易中进出口贸易现状 ..................................... 13
第 4 章 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 21
4.1 实证假设及代理变量选取 ....................................... 21
4.1.1 实证假设 ......................... 21
4.1.2 代理变量选取 ............................ 21
第 5 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33
5.1 结论 ........................ 33
5.2 建议 ............................ 33
第 4 章 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假设及代理变量选取
4.1.1 实证假设
技术扩散理论强调,一国国际贸易水平,尤其是国际技术贸易总量与技术进步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以此为问题出发点,本文拟首先验证我国国际技术贸易总额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而研究各因变量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水平。
4.1.2 代理变量选取
(1)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由经济学家索洛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提出,用以衡量生产种要素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其值等于产出量与要素投入量之比。而产出增长超过要素增长的部分被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现有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往往被视作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这是因为生产技术越先进,生产效率越高,同等投入所获得的产出也就越高。本文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技术进步水平的衡量指标。
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主要由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两种方法。参数估计主要依托于数学知识,进行随机边界模拟等,而非参数估计则主要指索洛残值法,以生产函数的残差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代理指标,经济学类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大多使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本文也沿用该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拟合。
...........................
第 5 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全要素生产率(TFP)由经济学家索洛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提出,用以衡量生产种要素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其值等于产出量与要素投入量之比。而产出增长超过要素增长的部分被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现有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往往被视作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这是因为生产技术越先进,生产效率越高,同等投入所获得的产出也就越高。本文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技术进步水平的衡量指标。
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主要由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两种方法。参数估计主要依托于数学知识,进行随机边界模拟等,而非参数估计则主要指索洛残值法,以生产函数的残差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代理指标,经济学类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大多使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本文也沿用该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拟合。
...........................
第 5 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