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国医药行业(以维生素C为例)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2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51421521318905
  • 日期:2019-04-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以我国维生素 C 行业为典型,进行了理论和数据的两方面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维生素 C 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无序竞争,行业的高国际竞争力并没有带来对应很高的行业绩效;我们医药行业普遍存在,重原料药、轻制剂产品的问题,在原料药行业竞争力较高,在高附加值制剂产品领域乃至整个医药行业水平上竞争力锐减;同时发现,维生素 C 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与我国拥有生产工艺方面的自有技术相关,加上我国上游化工行业、其他原料行业的竞争力,使我国维生素 C 行业在规模上、市场占有率上有绝对的竞争力优势。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融于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制造已经不仅仅是低端产品来源的代名词,在中高端产品生产制造中,我国企业和部分产业也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透彻地分析这些竞争优势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质量和归纳经验的重要任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对我国经济深化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中国现有医药行业起步于建国初期,以基本必须原料药为起源。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外交政策等原因,我国医药行业与西方同行业在技术上、贸易上等方面交流很少,整体医药行业也以自给自足为主,自成体系的满足国内人民对医药品的需求,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建国初期就消灭了鼠疫、天花等疾病,抗疟疾药青蒿素的发明发现,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但是在此期间,西方国家在医药技术以及医药品标准统一和兼容上进步明显,成立了具有壁垒性质的医药标准及组织联盟,如 ICH 标准、PIC/S 组织等,这些组织/机构的成员国家,药品资质互认、市场流通整合统一。与此同时,这些标准和组织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都成为了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和威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因为我国医药行业与西方国家交流少,我们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产品上会形成独立的制造供应体系,加上形成的领先的专有技术,在国际市场向我们开放时,我国这样的产品产业会迅速爆发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就具有这样的典型特征。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领域各个层面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医药行业作为化工行业重要的高端分支也全面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医药行业已经是全球医药市场中,主要的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简称 API)供应国。国内市场中高端的专利药品也从国外医药产品占主导慢慢过渡到国内医药仿制产品持续提高生产供应水平的阶段,并逐步占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

1.2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相对的优势的概念,是参与市场竞争(包括生产、服务、营销、售后等)时的差异化优势能力。
目前为止,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竞争力/竞争优势按涉及广度可以细分为 4 个层面,分别是产品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及国家层面。
按区域和竞争范围的不同又分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同时也是变化演进的动态概念。影响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竞争力水平和能力的变化。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早在 1985  年就对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和总结,进而发布了《关于竞争力的报告》。报告描述国际竞争力是“产业中企业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力,在各自的市场环境中比它们在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在 1994  年世界经济论坛更新了对竞争力概念的定义,在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又将其定义为:“某个国家的某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持续均衡地生产创造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可见,在世界经济论坛的有关竞争力的描述里,从企业的角度或产业的角度来阐述和说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根本上来说某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实质上就是该国的企业、产业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中国,金锫等(1997)1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并同时指明:“就国际竞争而言,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比较生产力,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 综合衡量和考虑上述有关学者或者组织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内涵和定
综合衡量和考虑上述有关学者或者组织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内涵和定义,虽然这些学者或者组织在表述上有不同,但是他们对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含义的理解是相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意涵就是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产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时反映出来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差异化优势。这样的意涵,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和市场化的竞争对产业发展的驱动是国际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市场经济对产业活动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销售环节的营销能力。如此,狭义的讲,某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来度量和检验。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基本完成了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市场经济社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追求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这个角度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各国同类产业、同类企业之间生产力的对比。国际竞争力也是产业生产力在国际间对比的结果。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及评价

2.1 有关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产业竞争力是国际经济学界近 20 年来研究的热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为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结果,或者没有取得预期结果,是各个国家的行业从业者、管理者十分想剖析清楚的课题。深层原因的解析,有助于产业相关方做出调整、指导政策制定、调控产业有序发展。
尽管研究的时间超过了 20 年,但是国际经济学界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仍然不够健全和统一。不同的经济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他们涉及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角度、研究的层次、研究的区域不同,在结论层面也会各有不同。
在古典经济学时代,1776 年,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在某个产业上具有绝对优势,才有国际贸易的发生。19 世纪 70 年代,另一个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只要一国在某一个产品上有相对的价格优势就可以促成。如此,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应该专注在那些自己有生产率优势的产品上,用这些产品去交换他们没有生产率优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到 20 世纪,李嘉图的理论在一些条件假设上已经不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很多国家生产的产品相同但是仍然有国际贸易的发生。于是,新的比较优势理论被发展出来,就是 H-O 理论。这个新理论认为,即便所有国家的某一个产业具备同样的生产率,但是要素禀赋的差异,比如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方面,这些要素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至此,我们发现该理论在国际贸易发生的阐述上是静态的比较。如果考虑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比如资本的输入、劳动力的输出、规模经济效应的引入,新的比较优势理论也面临解释不了发展的国际贸易实际状况的问题。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这个时候被提出,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83 年)、经济学家弗农(1996 年)分别阐述的这一理论。新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并不是要素优势不同决定着国际竞争力,而是要素的部署和分布决定了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美国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1996 年)认为,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不能清楚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原因是“在产业竞争力中,生产要素非但不能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对于那些强调比较优势的产业,规模经济这个理论确实具有重要性。然而,这个理论并没有回答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根本问题。“产品周期理论是动态的解释理论,认为国内市场的反馈会影响产业的创新。不过,对国际竞争力而言,这个说法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进一步,波特教授提出,“新的竞争优势理论需要从比较优势的观念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的层面上”。因此,波特教授提出了用于分析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钻石模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得到许多国家政府、产业界和经济学界的推崇。因为钻石体系理论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再加上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该理论具有的合理性。#p#分页标题#e#
.........................

2.2 有关维生素C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
对于细分的维生素 C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可供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理论论述方面。白洁等人(2009 年)的基于钻石模式对我们维生素 C 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市场结构和竞争、机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并给出了增强国内市场需求的建议,认为保持科技优势、增加市场需求和延伸产品产业链等三个方面是发展我国VC 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陈通等人(2004 年)通过对我国维生素 C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重点研究 VC 企业内部价值链,得出结论说明发展核心竞争力应该着重于培育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企业价值链内核。张华峰等人(2004 年)对我国维生素 C 行业国际竞争的历史、产品生产的特点,汇总了国内国际维生素 C 市场的格局,并给出了提高竞争力的建议,认为增加科技投入,提高 VC 的生产技术水平;尽快研究研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 VC 新产品;企业之间加强联合,共同有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本文的研究工作就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计算出中国医药行业、原料药行业、维生素行业、维生素 C 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情况和实际指标,以及揭示国际竞争力演进的过程;二是分析形成这样竞争力及其演进过程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发现形成过程的逻辑关系。
原因分析从两方面着手:从国际竞争力动态演进的过程寻找,因为竞争力是比较的概念,也就是说存在此消彼长的过程,通过不同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消长,可以找到原因;另一方面,从医药产业发展的方面比较分析。简单的说,一方面寻找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外因(国际因素),另一方面寻找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内因(国内因素)。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会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有全面的认识。
.......................
第 3 章 中国医药-原料药-维生素行业竞争力现状 .......... 10
3.1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力数据分析 ................................ 10
3.1.1 市场占有率(MS)数据分析  ............................... 11
3.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数据分析  ...................... 12
第 4 章 中国维生素 C 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 22
4.1 中国维生素 C 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计算......................... 22
4.1.1 国际市场维生素 C 需求变化 ................................ 22
4.1.2 各国贸易竞争指数(TC)分析 .............................. 23
第 5 章 我国维生素 C 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27
5.1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维生素 C 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7
5.1.1 生产要素 ........................... 27
5.1.2 需求条件 ........................ 28

第5章  我国维生素 C 行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维生素 C 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是竞争力研究的核心部分。在量化了竞争力的指标之后,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各种因素是竞争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竞争力的工具很多。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大部分学者认可的工作,同时“钻石模型”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也在不停的发展完善。
“钻石模型”在做竞争力分析时,考虑六个方向的要素。四个主要要素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两个辅助要素有机遇和政府支持。这六个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协调,促成一国某个行业的竞争力的形成。

本部分内容,借鉴“钻石模式”在理论上对中国维生素 C 产业竞争力进行论述分析。同时,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影响中国维生素 C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对以后章节的计量实证分析的方向做出明确。
......................

第 6 章 中国维生素 C 行业及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产能过剩问题,调整产能结构,避免无序竞争
通过前述章节的分析,中国的维生素 C 产业和维生素行业国际市场贸易指数(TC)接近于 1,这说明国内的产能基本用于满足国际市场。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MS)达到 60%以上,说明中国维生素 C 在依赖国际市场的同时,已经形成了行业在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就是说国内 VC 行业的产量绝大部分用来出口,同时占领了国际市场的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维生素 C  从 2010年开始出现市场规模和需求数量背离的情况。这说明中国维生素 C 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绩效并不理想。在占据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同时,整个行业的收益并不稳定,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同时,各个厂家轻易进入价格竞争,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并没有带来好的收益。盲目的扩产,造成开车不满或者库存积压的情况,生产环节中的能耗和污染并没有通过国际贸易得到回报。
目前,全球维生素 C 产能在 15 万吨左右,每年产品需求在 10 吨左右。在2007 年之前,国际市场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存在同时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出口量的增长和需求的增长基本一致,同时中国的出口量挤占国外生产商的市场份额。2007 年之后,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出现反向趋势,这说明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各个厂家出现恶性价格战,数量虽然增加,但是总体的出口额却出现下降。当价格归于理性,出口数量减少时,出口额反而上升。
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维生素 C 市场额度和国内能源消耗和排污数据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这个行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属性。合理的产能,既符合整个产业收益绩效的要求,也符合国家产业升级和调整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对环境友好的要求。
因此,在中国维生素 C 产品国际竞争力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出口额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收益的增加。调整产能是提高和保持中国维生素 C 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维生素 C 行业的各个企业需要加强自律,避免无序竞争。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