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2013 年 12 月 4 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自贸区建设,探讨关于我国自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起,迈开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步统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建设区域自由贸易区,加大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以及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与世界各国加强彼此经贸关系和经济融合,取得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成果。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2013 年 12 月 4 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自贸区建设,探讨关于我国自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起,迈开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步统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建设区域自由贸易区,加大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以及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与世界各国加强彼此经贸关系和经济融合,取得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成果。
2017 年 1 月 15 日,新华社发表关于海外学者看待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报道,包括多伦多大学柯尔顿教授、日本拓殖大学朱焱教授等,都表示对上海发展自贸区自身良港、配套设施完善等的利好前景和代表中国与其国家间积极态势的贸易关系将为区域内企业的贸易便利创造更高条件。
2017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指出,新形势下精准定位、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逆全球化”是当前世界思潮抬头,我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结构优化、速度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和新要求,将从区域经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本概述 .............................. 162017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指出,新形势下精准定位、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逆全球化”是当前世界思潮抬头,我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结构优化、速度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和新要求,将从区域经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7 年 9 月 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式暨第九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中国将保持成为外商投资最赋吸引力的伙伴。中方愿与各方并肩扩大双向投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合作平台,搭建和谐双赢的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物流链,区域经济竞争力整体提升。
2018 年 6 月 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针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改革开放 40 周年期间,自贸试验区建设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大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推动形成更多高质量的改革试点经验,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协调区域经济与自贸试验区共同发展要克服改革“碎片化”和“单兵突进”,强化叠加放大效应,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制度改革新成果。
........................
1.2 文献综述
按照本文的逻辑结构,文献的获取与分析应从以下三大部分着手,区域经济部分、自由贸易区及二者实证分析后如何协调发展的部分、国外关于自由贸易区研究的文献部分。因此对于回顾相关中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应遵从这三大部分分别解析,并加以补充和明确笔者写作思路。
1.2.1 有关区域经济的研究
第一大部分是以郝寿义(2016)的区域经济学原理之区域经济发展原理和不均衡发展的分析为主线,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因素是“聚集”,由聚集引申出区域经济的初级、高级循环,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出明确方向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由于区域非均质导致的地区间经济差异化和不平衡。不少人曾研究(白义霞 2008;钟有林、李霁友 2009)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演变历程和相应的理论,包括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达尔的累计循环因果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提供支持。余军华(2007)提炼了平衡增长理论、相关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模型并指出其在现实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郝寿义(2016)更注重研究区域经济不均衡的原因分析与思考理论。姜文仙、覃成林(2009)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体现“效率与公平”的一套战略、一个模式,也是一种状态和过程。刘争波、刘辉(2010)认为处于互动发展模式的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中要素扩散、技术创新与扩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二者发展的根本要素。米娟(2008)进一步说明要素的空间聚集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快慢与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不同要素聚集程度和发展状况,映射出不同要素聚集水平的差异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有的放矢。
1.2.2 我国有关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由特殊经济区的不断推动衍生出来,高进田(2009)对特殊经济区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归纳出特殊经济区域与改革开放的内在联系和对区域经济发展辅助贡献。同时也可以从特殊经济区对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有利结果中借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郝寿义(2008)提出配合国家改革试验区的研究,特殊经济区在市场体制改革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
1.2 文献综述
按照本文的逻辑结构,文献的获取与分析应从以下三大部分着手,区域经济部分、自由贸易区及二者实证分析后如何协调发展的部分、国外关于自由贸易区研究的文献部分。因此对于回顾相关中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应遵从这三大部分分别解析,并加以补充和明确笔者写作思路。
1.2.1 有关区域经济的研究
第一大部分是以郝寿义(2016)的区域经济学原理之区域经济发展原理和不均衡发展的分析为主线,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因素是“聚集”,由聚集引申出区域经济的初级、高级循环,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出明确方向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由于区域非均质导致的地区间经济差异化和不平衡。不少人曾研究(白义霞 2008;钟有林、李霁友 2009)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演变历程和相应的理论,包括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达尔的累计循环因果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提供支持。余军华(2007)提炼了平衡增长理论、相关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模型并指出其在现实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郝寿义(2016)更注重研究区域经济不均衡的原因分析与思考理论。姜文仙、覃成林(2009)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体现“效率与公平”的一套战略、一个模式,也是一种状态和过程。刘争波、刘辉(2010)认为处于互动发展模式的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中要素扩散、技术创新与扩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二者发展的根本要素。米娟(2008)进一步说明要素的空间聚集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快慢与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不同要素聚集程度和发展状况,映射出不同要素聚集水平的差异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有的放矢。
1.2.2 我国有关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由特殊经济区的不断推动衍生出来,高进田(2009)对特殊经济区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归纳出特殊经济区域与改革开放的内在联系和对区域经济发展辅助贡献。同时也可以从特殊经济区对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有利结果中借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郝寿义(2008)提出配合国家改革试验区的研究,特殊经济区在市场体制改革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原理
2.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能将社会中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社会总财富和总福利的不断增加。区位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空间地理位置”,而被定义为一种“经济空间场,是依托于土地的特定经济空间场的自我维系系统。即在地理区域的经济空间场中所有相关经济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诠释。”因此经济区域被理解为不同种类的经济活动在均质与非均质的空间上高度聚集、彼此间相互作用、重新叠加组合成的一片具有开放性和网络特征的经济空间。经济区域是在该空间主体进行经济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为基础,在非均质的空间内实现区位选择、不断改变经济活动布局,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分布和差异的经济系统。
2.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能将社会中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社会总财富和总福利的不断增加。区位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空间地理位置”,而被定义为一种“经济空间场,是依托于土地的特定经济空间场的自我维系系统。即在地理区域的经济空间场中所有相关经济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诠释。”因此经济区域被理解为不同种类的经济活动在均质与非均质的空间上高度聚集、彼此间相互作用、重新叠加组合成的一片具有开放性和网络特征的经济空间。经济区域是在该空间主体进行经济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为基础,在非均质的空间内实现区位选择、不断改变经济活动布局,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分布和差异的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于经济发展,它不仅仅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使社会共财富和总福利增加,更加强调的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同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更为广义的概念,即在特定的空间场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旧事物到新事物的动态过程,而区域经济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方面,经济得不到发展,社会就没有条件进步,环境更将没有能力去改变,文化、教育也将停滞不前。区域经济发展更不同于区域经济增长,增长仅局限于数量上的扩大,而发展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上的变化。这也就致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首要目标,是数量上衡量的标志,而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维度也随之变化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体现。
总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离不开特定的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变化,离不开总产出、总福利增加的数量体现,更加离不开生产要素改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辅助、对外开放扩大等动力措施。
..........................
2.2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及动力机制
2.2.1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内涵
在物理学中,动力是指能使物体运动起来或改变运动方向的力。区域经济要想得以发展需要要素和经济活动主体这两个前提条件和在该空间内有可以推动它运动的媒介力量,即要素的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聚集是时间的增函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体分析见表 2.1。
.........................
第三章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 16
总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离不开特定的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变化,离不开总产出、总福利增加的数量体现,更加离不开生产要素改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辅助、对外开放扩大等动力措施。
..........................
2.2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及动力机制
2.2.1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内涵
在物理学中,动力是指能使物体运动起来或改变运动方向的力。区域经济要想得以发展需要要素和经济活动主体这两个前提条件和在该空间内有可以推动它运动的媒介力量,即要素的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聚集是时间的增函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体分析见表 2.1。
.........................
第三章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 16
3.1.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演变历程 ................................. 16
3.1.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支持 ................................. 17
第四章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理论分析 .................... 24
4.1 中国特殊经济区的发展概况 .................................. 24
4.2 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 ........................................ 25
第五章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 ................................ 38
5.1 分析背景 ................... 38
5.2 影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 38#p#分页标题#e#
第六章 促进自由贸易区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1 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角度
6.1.1 主动开放、主动竞争、主动改变
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局势逐渐出现新的变化,这既给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提供机会,也是对中国想要“分到这一杯羹”摆出更高要求。面对更加强大、先进的形势发展,包括出于政治结盟关系、经济发展等级类似关系、贸易达到互补关系、贸易服务关系等国家间的跨区域合作;趋于自由程度高、纪律严格程度高的多边贸易协定,完善其投资准入和管理执行的明确规则等的国际化新标准,以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能与发达国家自贸区相比拟的多个自由贸易区、构建可达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的制度框架,在主动中不断改变,赢开放、赢竞争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使命。
6.1.1 主动开放、主动竞争、主动改变
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局势逐渐出现新的变化,这既给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提供机会,也是对中国想要“分到这一杯羹”摆出更高要求。面对更加强大、先进的形势发展,包括出于政治结盟关系、经济发展等级类似关系、贸易达到互补关系、贸易服务关系等国家间的跨区域合作;趋于自由程度高、纪律严格程度高的多边贸易协定,完善其投资准入和管理执行的明确规则等的国际化新标准,以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能与发达国家自贸区相比拟的多个自由贸易区、构建可达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的制度框架,在主动中不断改变,赢开放、赢竞争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使命。
6.1.2 升级国际化贸易服务标准、掌握国际通行规则
自由贸易试验区得以成立的最大目标是实现中国与国际的贸易接轨,为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更加有利和便利的媒介,对外能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对内能够扩大内陆地区开放。以上海为首的自贸试验区需要利用城市的国际化桥梁建设作用,逐步增进更多跨国公司对中国自贸区的依赖度和信任度,全面靠拢国家战略和制度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的聚集运营。为顺应国际化自贸区发展路线,根据不同行业类型企业需求,设立和培养更多能够创造显著经济价值的跨国运营中心、跨地区总部和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等经济类企业,以期更贴合国际通行服务标准。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已经逐步落实“充分利用先试先行”的试点措施,在研发、供应链管理、贸易销售到资金结算等经营管理职能中,为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做出努力。其他试点自贸区的运行也应根据自身发展,吸取并追赶上海引领的国际化潮流,升级国际化贸易服务标准,掌握国际通行规则是根本。
........................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形态也各式各样,区位空间上的非均质性和经济要素聚集的基本情况、聚集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诱因;而中国想要敞开与外国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大门、改善国民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建设好高质量、高效益的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大国应该走的路,这也是国家给予的重要指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以立足本国国情,吸取新发展理念、开拓国际视野为根基,在深刻了解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围绕可开发项目和薄弱环节保持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新动能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协调区域经济加速增长、迈入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
从自贸试验区发展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对其的影响因素,根据要素集聚的理论给出区域人均 GDP 数值情况、区域经济增长情况、高质量劳动力聚集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来加以说明二者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
在理论与实证背后,自贸区与所在区域经济要面临的完善和升级方案也同样需要深思,为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区域经济的发展硬件能快速匹配得上自贸区建设的软件基础和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略)
综上所述,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形态也各式各样,区位空间上的非均质性和经济要素聚集的基本情况、聚集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诱因;而中国想要敞开与外国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大门、改善国民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建设好高质量、高效益的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大国应该走的路,这也是国家给予的重要指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以立足本国国情,吸取新发展理念、开拓国际视野为根基,在深刻了解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围绕可开发项目和薄弱环节保持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新动能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协调区域经济加速增长、迈入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
从自贸试验区发展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对其的影响因素,根据要素集聚的理论给出区域人均 GDP 数值情况、区域经济增长情况、高质量劳动力聚集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来加以说明二者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
在理论与实证背后,自贸区与所在区域经济要面临的完善和升级方案也同样需要深思,为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区域经济的发展硬件能快速匹配得上自贸区建设的软件基础和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