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义务,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把某些和价格密切相关的贸易条件与价格直接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若干种报价的模式。(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国际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外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暴露出更多的结构性矛盾,国内经济出现新的状态,如经济增速越来越缓慢,动力增长的越来越快,结构越来越优化。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已有的经济形势,为新的增长点创造条件。具体来看,大多数沿线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阶段,旨在拉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希望通过已有的规制、区域合作平台,延续和发展多边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合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2014年成功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意味着我国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互联网技术完美结合,为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互联网这一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技术衍生的一系列数字技术正处于加速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阶段,为我国的消费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提供新的契机,催生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如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我国先后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来加强行业监管,如在 2017年出台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旨在规范互联网站和应用程序的管理,使互联网的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服务行业朝健康持续发展方向前进。将互联网向其他重要领域渗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条路径,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快的将互联网与其他行业进行有效融合。因为不同行业呈现不同的行业特点,而互联网技术又有很多的方面,找到两者结合的点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对我国行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以来,我国互联网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互联网行业稳健发展,网名数量逐年攀升,意味着互联网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以来,我国无论是在互联网技术方面,还是在跨境融合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加快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行业人才的缺乏,技术的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等。为深入融合互联网与各领域,世界各国都使出浑身解数来达到高度融合这一目的,谁最先拥有这种实力,那么他的话语权必定上升,所以互联网正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互联网已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为积极发挥这一优势,把握机遇,通过将互联网产业与此倡议结合,更好地协助我国政府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三个目标。
..........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与实际意义进行介绍与阐述,并简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及文章中所使用的方法,最后表明本文的贡献与不足之处。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梳理与总结相关文献,由于本课题的研究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的文献总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互联网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一个是互联网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第三个是互联网对不同部门的影响研究,之后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与相关评述;第三部分是分析我国货物贸易和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在介绍传统的贸易成本和新要素理论的基础上,将运用拓展的贸易成本理论模型分析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是实证部分,拓展以往的引力模型,研究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发展水平、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相对发展水平三者对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并将“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区域划分,实证互联网对不同区域货物贸易出口的影响;还基于 ISIC-4分法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分类,探讨了以上三个互联网发展指数对 10个制造业行业贸易的影响,并通过 GMM法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综合来说,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互联网对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且从互联网视角探究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2文献综述
2.1互联网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
2.1.1正向论
就互联网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FreundandWeinhold(2002,2004)[1-2]最先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理论模型,运用时间和截面数据检验发现互联网对贸易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主机数对出口的影响具体数值为 0.2%。自 Freund&Weinhold(2002)[1]开始,大量文献依托引力模型,基于跨国宏观数据,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 Lin(2015)[3]基于 FreundandWeinhold(2004)[2],将互联网的代理变量由主机数量转换为每一百人中能访问世界网络的人数,使用近 200个国家 1990-2006年的数据,加入不同的固定效应后得出互联网使用强度每增加 10%将带动 0.7%的出口增加和 0.3%的进口增加,远高于FreundandWeinhold(2004)[2]的结果。Siddiqi(2009)[4]以 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从 1985-2005年互联网数据,并以商业化前后为时间截点,实证商业化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加以比较商业化前后数据,用拓展的引力模型,研究得出互联网商业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基于 Siddiqi(2009)[4]的研究,KuriharaandFukushima(2013)[5]和 Meijers(2014)[6]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和不同收入等级国家角度得出一致的结论,KuriharaandFukushima(2013)[5]基于亚洲国家的数据得出互联网能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的国际贸易,但是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更大;Meijers(2014)[6]认为互联网使用对非高收入国家的贸易的影响要大于高收入国家,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两种收入国家是一样的。此外,Miraskarietal.(2011)[7]基于 30个国家 2001-2008年的数据得出互联网普及率在 5%的置信水平上对进出口国家的双边出口和贸易额有正向作用。Heetal.(2011)[8]将互联网作为影响因素引入到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之中,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国际贸易额的正向影响,引起进、出口企业的利润先下降后上升。何勇和陈新光(2015)[9]认为 Heetal.(2011)[8]存在一些运算上的缺陷,实证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其基础上对实证进行补充,以 244国为样本,选取 2000年-2010年间的数据,研究得出互联网对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三者的正面影响,且这一影响受收入水平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就越强,而互联网对进口贸易额的影响就越弱。
.........
2.2互联网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
电子商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越发的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且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互联网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一部分学者将焦点聚集在经济转型视角,有些学者又将焦点聚集在贸易成本视角,两者都定性研究互联网对中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新优势,以及基于安全风险、互联网技术人才等方面定性探讨了互联网对中国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张莉,2015;谈剑锋,2016;张潘,2016)[13-15]。近几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量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直接基于中国出口贸易流量进行研究(冯萍和刘建江,2010)[16],她们对传统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加入互联网发展水平因素,以 2005-2008年为时间截点,选取中国出口贸易流量数据,实证发现互联网正向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作用是显著的,且这种影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互联网的发展拉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能抵消距离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分区域进行研究的有(HanandNiu,2010;孙唯,2011;朱彤和苏崇华,2012;何菊香等,2015)[17-20]。HanandNiu(2010)[17]使用我国不同区域和贸易伙伴国数据,建立 FDI引力模型,以 2000年为时间截点,研究互联网对中国不同区域 FDI的影响,研究得出互联网不同区域的 FDI流量影响显著不同,其中对东部很显著,对中西部不显著。孙唯(2011)[18]以 1999-2009年为时间截点,选取我国 31个省的面板数据,引力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对我国贸易的作用总体上是正向的,但进口的作用要小于出口,对不同区域而言,东部的正向作用最显著,中部次之,西部最后。朱彤和苏崇华(2012)[19]利用互联网普及率的滞后一期做主要解释变量(FreundandWeinhold,2004;BojnecandFerto,2009)[2,21],以中国 31个省的数据为样本,控制影响出口的其他变量后,也得出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正向影响中国外贸出口。进一步分区域进行研究,将中国划分为中、东、西三个区域,发现互联网随不同区域的影响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在西部最大且显著,而在中部和东部不显著,这点与孙唯(2011)[18]的结论正好相反。何菊香等(2015)[20]以 2003-2012年中国 29个省市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权重矩阵法,测算中国东中西不同地区的贸易溢出效应,该溢出效应产生区域内和区域间两个,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产业存在两种溢出效应,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又有区域间溢出效应,且两者都为正,但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两者均显著为正。#p#分页标题#e#
........
3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现状分析...........11
3.1互联网发展现状...........11
3.1.1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11
3.1.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发展现状...........13
3.2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现状...........15
3.3本章小结...........17
4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分析...........18
4.1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18
4.2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间接影响...........18
4.2.1国际分工效应...........19
4.2.2比较优势效应...........20
4.2.3要素禀赋效应...........22
4.2.4规模经济效应...........22
5互联网影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实证分析...........23
5.1核心变量的选择与分析...........23
5.2模型建立及数据说明...........24
5.3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26
5互联网影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实证分析
5.1核心变量的选择与分析
5.1.1核心变量选择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选取互联网的代理变量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选取某个单一变量来代替互联网发展,其中以互联网普及率(Choi&Yi,2009;Choi,2010;Timmis,2012;Lin,2015;冯萍和刘建江,2010;孙唯,2011;朱彤和苏崇华,2012)[43]和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具代表性,仅有两篇文章选取了多个指标进行综合研究(刘文新和张平宇,2003;孙中伟等,2010)[44-45]。为了得到更加合理的结果,本文选取网络就绪指数(NetworkedReadiness Index,简称 NRI)作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该指数来自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是由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一套指标体系,主要以企业家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的调查方式,主要涉及各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情况,以及该技术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以及拥有该种技术的竞争力进行打分,根据比分进行排名,从而来评价一国的信息技术实力,以及运用该种实力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该指标主要涉及 53个单项指标,总共划分为 3级不同等级的指标。为保证在尽可能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中国对各“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在双边货物贸易出口数据、双边制造业子行业出口数据、GDP、人口等同时具有可得性,我们对此搜集了“一带一路”65个成员国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取舍,且通过检索发现所需的 NRI数据最早只能追溯到 2008年,最终选择 2008-2015年 47个国家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研究样本,具体在以下的表格中有详细说明。
.........
结论
本文首次将网络就绪指数作为衡量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采用主流前沿的引力模型,使用“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样本,实证了互联网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影响,并分区域探讨了互联网对不同区域贸易的影响;立足我国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的实际和中国制造 2025政策的推进,实证了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基于 ISIC四位数分类的 10个子行业贸易的影响,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互联网发展水平是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份额的决定因素和关键要素,以往对互联网的研究结果严重被低估,且进口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影响要高于本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第二,进口国互联网发展水平越高,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促进效应越显著,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越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出口的抑制效应越显著,相对互联网发展水平越高,双边货物贸易出口的促进效应越显著。第三,不同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对货物贸易出口的影响不一致,进口国效应对经济越发达的区域促进效果越明显,出口国效应对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抑制效果越明显。第四,进口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并非对所有制造业子行业都表现为促进效应,出口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并非对所有制造业子行业都表现为抑制效应。木制品行业、家具除外(D16)表现为与其他制造业行业不同的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