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经常发生货款结算,以结清买卖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结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是以物品交易、货钱两清为基础的有形贸易结算。(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国际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愈发紧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关税水平也不断下降并保持在相对较低的程度。传统关税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逐步减少,这也推动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因此,通过降低或减免关税来增加贸易额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同国家之间在政策倾向、通关程序、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正因为如此,国际贸易的畅通仍然受到较大阻力。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阻碍。亚洲发展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表示,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导致交易成本加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常的国际贸易受到了冲击,甚至因此承受过重的贸易负担,这不利于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贸易的复苏和增加。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发展正历经阻碍,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则面临更为严酷的挑战。不仅实体经济遭遇打击,劳动流动也备受冲击。各国纷纷开始关注国际贸易的低效率,其原因是效率低下的海关程序和手续、亟待完善的口岸基础设施、较低的政府透明度、不易获取的新技术等。所以世界各国达成一致意见,期待通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改进提升通关速度,达到减少贸易成本的目的。鉴于上述缘由,中国及其他国家正在努力寻找其他方法促进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出口对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中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8.6%。中国在 2010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全球整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影响增长放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出口额也受到波及,增速放缓。2016 年出现负增长,下降 2%。在人民币汇率展现出双向波动的特点、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势必要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以增加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升贸易效率。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引言部分依次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及不足三点进行阐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从五个方面整理了贸易便利化及机电产品相关的文献。借助构建的欧盟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指标,计算出 2007 年至 2016 年十年欧盟 2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指数,对不同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指数和单个指标进行分析,为第五章的实证研究打好基础。之后对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进行经济分析,分析出口情况和影响因素,出口情况主要是从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和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借助引力模型,分别对总体样本和单个一级指标进行回归,便于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指标对于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便于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针对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第 2 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贸易便利化现状研究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不支持重商主义,他认为贸易双方至少在一种生产要素上具有绝对优势才可以进行贸易。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一国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自己生产并出口,而属于“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取。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H-O要素禀赋理论,突破了原有理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局限性,提出一国不同生产要素的富足程度确定了其比较优势,因此他们将国家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国家和劳动密集型国家。UNCTAD(200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一国基础设施的好坏决定了其经济的优劣。每当基础设施的成本增加百分之一,一国 GDP 的年增长量高达 61 亿美元。亚太经合组织 APEC(2002)的定义是:贸易便利化一般是指为了促进货物与服务更加畅通,借助技术革新等举措,精简贸易程序,消除行政阻碍。OECD(2002)指出,大量的库存成本将会阻碍企业的运营,等待的时间越长,企业得到商业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对于保质期较短的产品,通关时间的长短会造成产品品质的巨大差异。与之相关的企业和国家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会因为进出口货物通关耗用的时间而显著上升,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在理论层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贸易便利化成本收益、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以及经济影响等角度展开。燕秋梅(2009)以 WTO 贸易便利观为基础,分析未来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态势,并提出推动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相应举措。孙衷颖(2009)对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且分别对其进行评价。这些理论包括共同市场理论、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孔庆峰(2015)认为贸易“非效率”相较于原有的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言,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更大且日趋加深。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贸易合作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消除目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制度政策问题和技术方面的障碍。
...........
2.2 贸易便利化措施研究
段景辉,黄丙志(2011)以贸易便利化的概念为基础,选取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按照发展程度的不同,对国家进行分类研究,并着重说明了中国在不同领域的情况。文章对不同国家提出了对应的意见,发达国家应精简程序减少企业负担而发展中国家则应该注重加速海关制度的革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孔庆峰、董虹蔚(2015)认为中国对拉美的出口较大地受制于贸易的不便利,而且对不同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的敏感程度不同。中国应在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与拉美国家的交流与协作,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开展双边贸易。皓媛莹(2017)主要从中国海关推进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她提出通过完善监管职能,健全风险体制,完善内部政策,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海关国际合作,才能构建全国一体化通关格局,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刘主光、艾雨婷(2015)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进行研究,东盟各国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与国际规范一致,通过多种措施促进贸易便利化,而且各个国家以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的新加坡为蓝本,纷纷采取适合本土国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如菲律宾通过生效自由贸易协议弱化贸易壁垒,马来西亚通过提升电子文件在企业的应用,推广无纸化作业,提高通关效率。
.........
第 3 章 欧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指标........15
3.1 贸易便利化指数的构建 .............15
3.1.1 贸易便利化指数的数据来源 ......15
3.1.2 贸易便利化指数的数据选取 ......15
3.2 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 ......16
3.3 贸易便利化指数的处理 .............19
3.4 计算欧盟各国最终的贸易便利化指数 ...........20
第 4 章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经济分析....27
4.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27
4.2 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因素 ............29
第 5 章 欧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32
5.1 模型设定 ....32
5.2 数据说明 ....32
5.3 检验分析 ....33
5.4 回归与结果分析 ..............35
第 6 章 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存在的问题,中国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改善:第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中国企业创新;第二,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改善外贸发展环境,规范收费,提升企业信心;第三,加快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依托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兴产业。
6.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出口保持稳定、良好发展,政府应该出台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并且注重政策的落实,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外贸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多部门合作,集中对进出口各个环节进行清理规范,多措齐施,促进中国贸易尤其是机电产品贸易稳中向好发展。与此同时,也要优先扶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提供相应完善的金融服务。
6.2 改善外贸发展环境#p#分页标题#e#
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机电产品商业环境,不断提高中国机电产品相关企业的自信。第一,要不断完善中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港口运输等。第二,中国机电产品商会也要在国家相关精神的指示下,规范行业规定,促进机电产品行业内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第三,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第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加速推动更多自贸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形成全球范围内相互促进的跨境双向投资。
.........
结论
面对当前严峻的外贸发展环境,中国机电产品企业应该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扶持与帮助下,加快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应加大对产品的投入,研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售后服务。与此同时,企业间应加强合作,良性竞争,抱团发展,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机电产业应该依托现有的互联网等创新的现代技术商业模式,开展诸如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模式,打造外贸发展的新亮点。通过以上研究,处于新发展阶段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仍面临艰难的挑战: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多带来机电产品成本的增加,汇率的频繁波动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困扰,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掀起了反全球化浪潮,企业转型升级不易。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机电产品行业正在稳步积累新的增长动能,相信外贸发展将会不断出现新亮点。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强,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国家各项支持外贸发展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推动着机电产品企业更加注重创新与技术研发,着重打造“中国智造”的自主品牌。我相信通过政府的引领、行业协会的配合、企业自主的努力可以推动中国优质机电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新兴市场取得的成绩也可以抵消传统市场的下滑,为中国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