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的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2421375817003
  • 日期:2018-05-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国际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阐述了邻居环境对孩童成长的重要性;今有“最牛高考班”、“学霸宿舍”层出不穷,良性的学习竞争氛围对一个人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无不表明了“邻居”的影响力之大。邻居环境不仅对人有影响力,对企业——现代经济中的微观单位,也有着重要影响。每个企业自成立时起就有它所属的特定环境,有它所属的企业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时刻刻与周围的邻居进行信息交换、技术交流、行为模仿,发生着各种经济活动与群体性行为。而相互邻近的企业群体由于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类似,地理距离的相近,其经济行为会更容易达到趋同,再加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集群中的企业与企业之间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企业要谋发展、促发展,提高企业绩效,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因素,还要关注和研究企业在区位层面的外部因素。从理论角度看,邻居群体作为外部性来源研究企业生产率进步的价值。近几年,随着Melitz(2003)异质性理论和新新经济地理(New New Economic Geography)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关注点放在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微观机制。目前,许多文献研究忽视了微观主体受到外部性的影响,大多是对产业集聚、省域和城市群落的发展研究(徐旸慜,2009;许培源,2009;李琳、杨田,2011),缺少深入微观领域讨论集聚效应的文献,这使我们难以考察行业集聚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溢出机制,且较少有文献将邻居群体趋同行为作为研究集聚区外部性的微观基础。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因素分析不应只局限于自身禀赋因素的研究,还应当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对其生产率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考察镇(乡、街道)级范围内企业地理集聚效应,充分挖掘集群主体——邻居群体的价值,从“邻居群体趋同度”和“个体——邻居趋同度”的双重视角,尝试从技术创新、商业信用融资程度、人力资本投入和社会责任贡献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邻居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
...........
 
1.2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围绕着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展开,首先根据研究内容对邻居效应、群体性趋同行为分别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基于现有理论研究说明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假设,紧接着为本文的研究进行变量设置、模型设计、数据选取、实证检验,假设验证,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本文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从邻居效应、群体性趋同行为两个方面出发对现有研究理论关于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一定的梳理。第三章,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影响机制分析与假设。本章首先通过学习(溢出)效应来说明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整体以及个体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根据影响机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说,第一层假说是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对企业整体生产率的贡献假说;第二层假说是从邻居群体的趋同行为对企业个体生产率影响的视角而提出的“领头羊”被动(或“落后者主动”)假说。第四章,研究设计。首先说明对核心解释变量的构建与基础变量的选取,其次论述了本文用来测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LP 方法,紧接着为本文研究构建基础模型与邻居效应模型,最后说明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第五章,实证分析。本章主要通过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法对样本进行回归,来分析邻居企业趋同度对整体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验证“领头羊被动”(或落后者主动)假说。第六章,结论与启示。本章主要通过对整篇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且得出整体性的结论,同时提出本文的启示。
..........
 
2 文献综述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座谈会上强调,企业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效益的改善也离不开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新经济指标,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微观机制研究,近些年来一直都热度不退。有的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刘小玄、吴延兵,2009;宗庆庆、周亚虹,2013;任曙明、孙飞,2014);有的从流动性约束、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行为的视角研究生产率的影响因素(项松林、魏浩,2014;邵海燕等,2015;包群等,2014);还有的讨论进口行为对生产率产生影响,因为他们认为中间品进口会带来技术知识的溢出(陈勇兵等,2012;余淼杰、李晋,2015)。其中和新新经济地理结合的一个方向是,研究不同地区之间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原因,当前的学术界对此认为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选择效应(Self-selection Effect)的解释,即只有高效率的企业选择留在核心区,低效率的企业由于竞争力薄弱会选择离开核心竞争区(Baldwin & Okubo,2004; Okubo et al.,2010)。另一种为集聚效应(Learning byAggregation)的解释,即集聚区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学习交流,企业之间共享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促进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实现知识的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Duranton &Puga,2004;Rosenthal & Strange,2004; Combes et al.,2010)。通过梳理上述文献本文发现,研究企业生产率差异不仅仅要关注企业自身禀赋的异质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纷纷把关注点放在研究企业所在区域环境的外部性,探讨不同地区企业生产率产生差异的作用机理。由于技术、知识信息不单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传递,在邻居与邻居之间的溢出效应也同样值得研究。本文尝试将邻居群体作为外部性来源研究生产率差异。
 
2.1 关于“邻居效应”的文献综述
邻居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学家 William J.Wilson 于 1987年提出来的,用来描述住宅区的环境特色对于本区域内居民的行为、态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后来,邻居效应进一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环境特点能够对本区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来解释某些地理类型,例如教育、选举的地理类型对当地人群的影响。邻居效应的产生既是人们对建立一种和谐互助关系的渴望,也体现了个体希望通过与邻居的良性互动,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信息溢出,以此增加双方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在关系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发展。因此,邻居效应在很多文献中又被称为社会互动效应。这些年来,邻居效应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经济金融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本文关注更多的是其与集群绩效、企业行为等结合一起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阐述。
.........
 
2.2 关于“群体性趋同行为”的文献综述
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导致群体性趋同行为(模仿、从众行为)的产生,其一:对被社会孤立的恐惧感。俗语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生来即是群居动物,当与群体行为不一致被排斥时,通常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其二:趋利避害的心理。由于个体所获的信息有限,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群体的信息来源更可靠而怀疑自己的行为;其三:个体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和同一性使其具有维护群体形象的心理。对社会整体来讲,群体趋同行为对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统一都是有利的;对群体来讲,趋同行为既是群体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也紧密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趋同(模仿)属于个体经济互动行为的一种,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按照经济学对趋同的定义,趋同是跟随者在先驱者行为的影响下,本着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多收益的目的,采取与先驱者行为一致的做法。然而,群体趋同行为发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首要条件便是信息的外溢不受约束;其次,跟随者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以及是否存在制度上的壁垒也会影响到趋同行为的产生。而信息的外溢不受约束对跟随者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又是基于镇(乡、街道)的层面研究趋同行为,假设不存在制度上的壁垒,因此归根结底,趋同行为的产生主要和信息的溢出效应有关。#p#分页标题#e#
.........
 
3 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影响机制分析及假设........ 10
3.1 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影响机制分析........ 10
3.2 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的贡献假说——影响企业整体与个体的双重视角........... 12
4 研究设计..... 19
4.1 变量选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19
4.2 模型构建........... 23
4.3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24
5 实证分析..... 26
5.1 描述性统计....... 26
5.2 邻居企业趋同度对整体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26
5.3 验证“领头羊被动”(或“落后者主动”)假说...... 31
5.4 稳健性检验....... 35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本文经过上述数据样本选取方法,最终选定 2892 个镇(乡、街道)的企业作为样本数据,并对相关变量取其对数后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情况如表 5-1 所示。表 5-1 显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取值范围为(1.2033 , 10.6499),标准差为 0.5148表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布较平稳。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程度、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16.1761)、(-15.3181,11.7531)、(0.6931,11.1893)、(-1.6414,14.0196),标准差分别为 2.6107、3.0469、1.5238、1.6632 说明其值分布也相对较平稳。5.2 邻居企业趋同度对整体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基础模型,本文使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法对 2892 个镇的样本进行回归。对影响镇的平均tfp的因素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下表 5-2 所示。回归 1 纳入了体现企业研发投入、商业信用融资程度、人力资本投入、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四种行为趋同度的八个变量。回归2-5 则单独来考察四种邻居企业行为趋同度对整体tfp的影响。接下来,针对不同核心变量,分别进行阐述。
............
 
结论
 
随着 Melitz(2003)异质性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从新新经济地理(NewNew Economic Geography)的视角探讨分析生产率差异的微观基础,不断丰富扩充企业异质性的表现形式。本文将“邻居群体”作为外部性来源,在镇(乡、街道)一级的尺度上,提出邻居群体的趋同行为假说以及通过研究“个体-邻居”趋同性程度,提出“领头羊被动”(或“落后者主动”)假说,探讨邻居群体性趋同行为对企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
(1)地理集聚区企业的生产率与其自身禀赋有关,但也受到群体内企业之间趋同程度的影响。具体来讲,在技术创新行为、人力资本投入行为和社会责任贡献行为的维度上,企业生存在一个趋同度越高的邻居群体(相对异质性邻居群体),其生产率优势越明显。这既得益于地理集聚区内,趋同度高意味着溢出效益更大,知识信息扩散更充分,也归因于趋同度高所反映的学习效应(良性竞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生产绩效的提高,不仅在于其自身内部学习,更与其外部学习能力有关,集群内企业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与邻居群体是否形成良性互动也决定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2)通过研究“个体—邻居”趋同性程度,发现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社会责任贡献方面,“领头羊”企业(投入大于邻居群体均值)的单位扩大投入对提升自身生产率(相对邻居)差距的贡献指数小于“落后者”企业(投入小于邻居群体均值)的单位投入缩小对减小自身生产率差距的贡献指数;换言之,“落后者”企业投入(相对邻居)的单位缩小对减小自身生产率差距的贡献指数较高。即地理集聚区,存在“领头羊被动”现象(或“落后者主动”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本文认为不仅仅是因为“落后者”企业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可参照“领头羊”企业的范本,在技术、产品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可进行模仿和引进,从而实现生产率的追赶甚至赶超,而“领头羊”企业则处于被动地位,不具有这样的后发优势,无可学习仿效的范本,那么其发展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探索成本;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地理集群内,“落后者”企业由于地理的邻近,知识、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可在集群内获得充分的技术、信息溢出和充裕的学习空间,但“领头羊”企业则已经过了技术模仿、要素投入低水平的阶段,一方面其无法从集群中获得外部效应,要使生产率不断提升,还要抵抗收益递减规律,进行反减速斗争,另一方面其技术和产品市场不成熟,必然会面临高风险和高成本的压力,因此投入对自身生产率差距的贡献作用小于“落后者”企业。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