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企业应对入世该做些什么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0221423916090
  • 日期:2018-05-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世贸组织对企业经营最基本的要求是:(1)根据最惠国原则不在生产者中搞差别(歧视)待遇;(2)根据国民待遇条款不在国内和国外企业中搞差别(歧视)待遇;(3)逐步取消大多数非关税贸易壁垒,发展贸易基本以关税为主要政策工具;(4)提高政策规定的透明度,公正地重新审视管理决定。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入世后的经营环境将逐渐发生很大变化。

  (一)体制、法规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将进一步促进深化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政府宏观调控将以经济手段为主,政企关系和市场规则将更加规范,政策法律环境将更加完善、透明和统一,涉外经济的法规和措施都要在指定刊物上公布。这样会增强政策的可预见性,减少企业对政府部门的依赖和“寻租”环节,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企业自主经营的动力,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融资环境的变化

  对外开放的地域、领域不断扩大和外资流入的增加,使国内企业直接利用外资面临更多机会。随着国内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将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制度化。具有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的引入会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条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符合国际规范的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到海外融资。

  (三)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贸易和投资进入门槛的逐步降低,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国内企业会面对更多的国外企业的竞争,也会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强。由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有些行业的外商会以“贸易进入”替代“投资进入”,冲击国内相关市场和企业,迫使相应国内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改进经营机制、调整经营战略。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将暴露国内与国外服务业在技术、管理和人才上的巨大差距,促使通过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随着逐步打破部门垄断,将为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的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竞争会使市场细分化、经营专业化和提高企业之间协作的程度。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真正在众多企业中发挥规律性的作用。

  (四)就业和人才环境的变化

  虽然我国具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但是就业压力依然较高,除非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同时,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会逐步升级,既会增加对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发展上的压力和挑战,也会增加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流动。我国政府会加快改善体制政策环境,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科技、管理人才。

  二、通过战略评价检验企业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政府必须改变对个别企业重点扶持的政策,转向鼓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国家政策重点由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向着力培育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实行在开放中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的战略(陈清泰:“经济发展战略应随入世转变”。《经济日报》,作者:李纶,2001年10月22日。)。这个大的战略调整的前提是各类企业首先都应该弄明白的。

  讨论我国企业在入世之际的应对措施,仅仅预测各个行业的利弊变化、一般性地讨论挑战与机遇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界,尤其是真正有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应该主动、实在地进行战略评价,检验自己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的竞争能力;管理咨询业应当积极配合企业的战略评价,帮助企业进行适应性的战略调整,这也是我国咨询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入世后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变化能否适应、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能否改进、经营战略和人才战略能否得到及时调整,将集中反映在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上,并且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广泛体现出来。战略评价对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企业成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弗雷德.R.戴维著,李克宁译:《战略管理》(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企业战略评价包括以下基本框架。

  (一)检查企业的战略基础

  需要具体评价企业年度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合理性,分析哪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会阻碍企业年度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因素,侧重研究企业在管理、营销、财务、生产、研究开发及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外部因素,侧重研究产业、技术、市场、顾客、竞争对手以及法律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深入分析竞争态势,研究企业战略如何对关键机会与威胁作出反应。

  检查企业的战略基础,最主要的是评估企业自身是否具有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明显优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并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企业有没有核心能力,应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检查:

  1.产品竞争力。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不一定是最终产品,它可以是中间品,也可以是零部件、原材料、配方、中间体等。最好有自己的品牌,至少有很好的产品覆盖率。

  2.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市场是复杂多变、需求多样的,首先需要通过市场细分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可提供有效服务的部分和层次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而把经营专业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化经营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多元化经营,一定要量力而行,选择能够不断得到增强的产品组合与市场组合,确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范围。

  3.技术竞争力。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需要了解相关技术前沿的发展变化,进行持续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保持对研究与开发的适当比例的投入。

  4.人才竞争力。企业要有必要的关键人才,包括经营管理人才、研究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财务会计人才。这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人才战略,以及对各类人才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利于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5.制度竞争力。企业要有适合于自己的制度模式和有效的组织结构。这种制度竞争力往往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本体制保证和动力来源,在国内却时常被人们所忽视。各类公司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例如合伙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有其股权结构特点和内部游戏规则。公司形态和规模的变化会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需要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置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结构、控股公司结构、矩阵结构或集团组织矩阵。

  (二)度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企业必须对经营的年度目标和长期目标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包括评价经营者个人绩效,找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未能取得理想进展的原因。除了定性评价之外,还需要进行定量评价,比如质量和服务指标。各种财务比率被广泛地用作战略评价的定量标准,例如:投资收益率、股本收益率、盈利率、市场份额、负债对权益比率、每股收益、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找出绩效下降的潜在原因。这些财务比率用于进行三种关键性比较:

  1.将公司不同时期的业绩进行比较;
  2.将公司的业绩与竞争者的业绩进行比较;
  3.将公司的业绩与产业平均水平比较。

  只有通过度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并加以比较,经营者才能对本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心中有数,把握企业的脉搏,与经验直觉结合起来,找到战略调整的改进措施。

  (三)制订战略调整的相应措施

  战略评价可以提高“公司的敏捷性”(布朗和阿格纽:“公司的敏捷性”,《商界视野》,1982年第2期。),及时进行战略调整,采取相应措施,使企业更好地发挥内部优势,更好地利用外部机会,更好地回避、减少或缓和外部威胁,更好地着力弥补内部弱点。有所准备的战略安排,是为了尽量避免商务环境复杂多变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冲击。就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来讲,就是如何有步骤地通过改革和创新重新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使企业为了未来具有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而重新进行更有竞争力的定位。

  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1.企业制度创新。面临入世必须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这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必须具备的制度条件。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公司控制权和监督,另一方面要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激励。国有企业需要抓紧解决国有资本“出资人到位”的问题,建立明确的国有资本经营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国有资本的财务规则,以及对国有资本回报、产业政策导向和相关约束与激励条件明确的责任条款与经营业绩合同。股份公司的董事会要建立如审计、薪酬、提名与业绩考核、经营战略等专门委员会,至少要有审计、薪酬、提名与业绩考核委员会,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成员必须是会计专业人士。建立健全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董事的诚信勤勉义务与责任追
究。建立企业全面薪酬体系,包括当期激励(工资和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现金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实行绩效管理。公司的经营信息资料需要经过事先准备,财务报告要经独立审计员执行年度审计,按照财务通告、非财务通告和审计结果高质量标准地予以披露,接受股东和资本市场的监督。

  2.企业管理创新。当前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需要进行管理思想、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营销策略、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企业需要认真审视各自的薄弱环节,尽快加以改进。就普遍性的问题而论,一是需要抓紧建立起正规化的管理基础,包括工作流程中定量的标准和明确的规则、程序和制度。二是需要加强战略管理,包括明确本公司的战略经营单元(SBU)和战略业务群(SBG),制订相应的功能战略、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有计划地实行内部开发、投融资、合并收购、战略联盟等组合战略,因地制宜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或集中战略,根据战略实施的需要进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三是将信息技术(IT)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根本改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

  3.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需要一定的科研开发投入,还需要必要的制度条件和激励机制。既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核心技能,并与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还要熟悉并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合法的知识产权。

  4.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创新除了必要的制度条件,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搞好人才的培训,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的才能,提供用武之地。并进行有效的激励,既要使用物质激励,也要注重精神激励,用充分的人力资本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5.企业文化整合。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要依法经营、具备商业道德和建立商业信用。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明确生产经营活动所追求的使命、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表现。

  进行企业战略评价是我国企业应对入世的必要准备,也是企业自己决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当前不少中外合资企业正在认真进行中国入世之际的企业战略评价,制订积极的战略调整应对措施;但是也有不少企业仍在木然观望,这是十分值得提醒的。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家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而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年;孙耀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6月。)。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企业如果囿于传统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惯性,对各种挑战和机遇视而不见,对本企业的竞争力心中无数,未来就有不知所措、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只有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才能够对挑战作出应战、把机遇变为现实,并且能够在入世后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锤炼,获得更大活力、提升竞争能力、取得长足发展。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