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加入WTO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71419384316060
  • 日期:2018-05-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建立一个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之一,它的发育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状况,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把劳动者囚禁在土地中或封闭在国有经济统包统配的系统内,都不利于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WTO的挑战,反过来,如果人们能够以自信、自立、自主的态度将职业的选择建立在劳动力市场的观念和运作机制之上,就能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承受力,积极地适应WTO带来的挑战。
  但是,改革十几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只是获得了初步的发展,离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加入WTO在对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本文正是要在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历史、发育机制和现状的前提下,研究加入WTO对其发育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在国有经济部门之外发育起来的
  在国有经济部门,人们习惯于把就业问题与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联系在一起,职工就业与其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长期以来,国有经济的各级领导是通过行政方式任命的,工人是按照国家计划固定招收的,一个人一旦能够成为国有经济部门的正式职工,虽然不会得到格外优厚的现金报酬,却等于购买了终生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险”,意味着终生的生活有了保证。因此,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在国有经济部门就业,就意味着他拒绝了市场双向选择、自由流动、价格面议、优质优价的原则,意味着地避开了劳动力市场。
  改革以来,虽然许多人、包括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本人都已经意识到应该改变国有经济部门的这种就业机制,也作了一些努力,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历史的惯性、以及部分劳动者的惰性,人们对它的认识、理解、适应、接受仍然是非常缓慢的,直到1993年的14届3中全会,党的文件才第一次比较小心地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还仅仅是说它会有助于“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
  但在实际上,真正的劳动力市场绝不仅仅限于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和“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它其实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方式,它的存在意味着企业能够根据商品市场的变化雇用企业最需要的人;而市场经济中的劳动者,也只有通过劳动力市场才能与生产资料结合到一起,在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和竞争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才干、获取收益,它是劳动者与社会取得联系、获得经济独立、经济民主、增加收入、发展才干、得到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认识的局限必定影响改革的效果,所以,近几年几近曲折才终于出台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就夹杂、伴随了广泛的社会痛苦,给工人的观念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这一抉择和实施的艰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国有经济部门中培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需假以时日的艰难工作。
  (二)被动且不被看好——劳动力市场发育之初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劳动力布局县本上呈现“二元”特征,即除了在国有经济部门中通过计划配置的有限的劳动力之外,大量存在的是国有经济无暇顾及的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1.过渡平稳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农村劳动力市场是伴随乡镇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广和极大成功,在农村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这些资本在一些有头脑、有作为的农民“企业家”手中与国家放松了的政策结合在一起,就为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这些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获得发展的最初动力和持续动力。
  最初的市场是零星的和偶然的,与企业同乡、同村的农民往往是最初的供给者,他们一边在承包的土地.上耕作,一边在乡里、村里的企业中做工,产品销路好的时候,会多加班、点,市场不旺的时候,就回到农田或家中,对这些世世代代耕作于农田的农民来说,乡镇企业的工作使他们有了进厂做工的机会,既使工作比较辛劳艰苦,现实的货币工资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足够大的补偿作用,使他们能在改变生活境遇的同时,改变了生活的观念,对未来树起信心和良好的预期,总之,这是向好的方向的改变和发展,令人愉悦并愿意接受,而且,积淀太久、影响太大的旧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和苛求,企业也不需要考虑工人的其他福利,因而,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个市场获得了比较平稳的发展。
  今天,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个市场的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渐渐起了变化,就业的工人不再局限于本村本乡的农民,外地、外省的农民打工者、甚至部分城里人也逐渐加入进来,随着产品销路的平稳扩大,本村本乡的农民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季节性、临时性地在企业做工,而是渐渐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像城市工人一样的非农人口,市场本身也不再限于农村,而是与城市经济逐步交融。
  目前,这种劳动力市场在发达地区已比较普遍,伴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当地的经济顺利地从农业经济转向了工业经济,许多农民聚居的环境已与城镇无异,农民本身也顺利实了向非农人口的转移,这是中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方向,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坚韧不拔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在艰辛与奋斗中成长
  中国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是在比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更紧迫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对农村劳动力而言,在改革之前,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和农村公社的集体管理和约束;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为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这些劳动人口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带来过大的压力。
  可是对于城镇的无业居民来说,情况就不同了,粉碎“四人帮”后,大量返城知青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迫使国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工作安排,可有限的国有经济部门又不可能吸纳这么多的人就业,于是只好放松政策,允许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起来,这就产生了城市非国有经济对劳动力的最初需求。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第1批供给者是城镇的无业居民,他们一般拥有户籍和固定的住所,就业相对容易,可是直到最近几年,他们心中的理想工作还是局限于国有经济部门,对于到私营、个体企业中就业并不情愿,只是由于不能在国有经济部门就业、又迫于生计压力才不得不屈尊进入私营、个体企业工作,可以想见,这种就业的荣誉感或社会地位感都不会太高,工资报酬也不会太高,因而其发展是会受到限制的。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第2批供给者,也是它的主体部分,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或称“民工”。改革后,随着国家对城镇流动人口限制的放松,农村富余劳动力中一些有闯劲、有冒险精神、甘于、敢于吃苦的人,便开始了进城打工的“流动生涯”:他们也许在城里有一定的亲戚、朋友关系;也许什么关系都没有,全凭一股闯劲和吃苦精神,裹上行李卷、带上干粮就出来了;还有一些人,在同村、同乡先行者的带动下,利用他们掌握的就业线索和社会关系,一点一点的不断扩大着这支队伍。
  虽然这些民工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既没有户口又没有固定的住房,只能干城里人不愿干的苦活、脏活、累活,居住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在诸多方面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如伤残、疾病、按时按约获取酬金等,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确实提供了需要他们的工作,确实能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这种机会虽然艰难,可比起农村老家的机会却多得多,所以,这个市场就渐渐地发展起来了,并且为城市各种经济组织——包括城市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国有经济(大部分国有经济部门都在正式职工之外雇用大量农民工)—一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每年春节各大城市火车站的“民工潮”,就是这种劳动力市场获得发展的突出表现。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却在春节前后突然冒出来的、在早些年甚至被称为“盲流”的人潮,其实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自发地由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表现,是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要求与现代经济接轨、融合的劳动力资源,是会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化生产的要素和市场要素的劳动者。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个市场已逐渐壮大、稳定起来,流动的方向也不再那么“盲目”,而是被社会的需要和金钱牵引着流向能够为他们提供居所和生存条件的地区,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自己谋得了相对安稳的住所和工作,能够一年到头呆在外面,有的甚至在城市扎下了根,还将家人带了出来;还有一部分人,“攒够”钱之后也许会回到家乡,可他们几乎都不会退回到旧时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而是会利用手中积攒的原始资本,利用在外面获得的见识和经验或学到的一技之长重新创业,他们中的多半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模范者、大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不过,从这个市场的供求状况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在社会范围内被人普遍看好的劳动力市场,也不会对国有经济部门的就业机制带来过大冲击、对国有经济部门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起太大的作用,这还是一个被动的、在生存的压力下自发产生的较低层次的劳动力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初露亮点:优秀人才加盟其中,“经理市场”初见端倪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第3批供给者,也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颇有潜力的供给者,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一他们有知识、有闯劲,是未来的劳动力主力,和从国有经济部门主动脱离出来的优秀人才——一他们是当前劳动力的位使者,既有专业技能,又由管理经验。
  这个市场的需求方,主要是在20年改革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各种非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成功的、有发展前途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在根本上是按照市场原则营运的,以营利为目的,有比较灵活的经营、管理体制,又没有复杂的人员、社会、税收负担,因此,只要能够面对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会为企业带来非常优厚的回报,在短时期内发展成规模庞大、资金雄厚的企业;另外,它的生存方式驱使它奉行“把消费者看作上帝’的宗旨,因而会在生产、管理、营销、售后服务方面,对自己的员工提出较高的要求,在聘用人才的时候,也懂得“按质论价”,为优秀人才提供非常优厚的待遇。
  与前面层次较低的劳动力市场不同,这些企业在培育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市场——“经理市场”,即由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收入相对丰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经理人才形成的劳动力市场,由于“经理”们素质较高,也深知自身的价值,所以这个市场最能体现这些企业“按质论价”的用人特点,能够为这些优秀的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其优厚的程度可以使受聘者不但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满足日常所需,还能负担买房、买车以及为疾病、失业、养老等购买足以免去后顾之忧的商业保险。
  这样的市场和需求,无疑会对各种人才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既刺激了普通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又刺激了国有经济部门就业机制的改变。
  原来,虽然在社会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劳动力市场,可人们在总体上对它采取一种回避和贬低的态度,人们心中的理想工作仍然在国有经济部门;而在国有经济部门内部,虽然已经实行了十几年的市场化改革,可是对劳动力的配置却仍然以计划为主,既使存在一些辞掉工作下海经商、接纳了市场观念的人,也只是少数,人们对劳动力市场的认可程度始终是比较低的。
  
  可现在不同了,经理市场为有才干的人提供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丰厚待遇,这些现实的金钱足以促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观念:于是,一些人从国有经济部门“退休”了,他们不是为了停止工作,而是加入了劳动力市场,到非国有经济部门继续工作;有些人终于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并发现“觉悟得太晚,若早下海便早致富了”;在各大高等院校,当被问及择业意向时,许多学生表示,他们看重的只是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是否能够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而不再在乎它是否是国有企业,被他们看好的企业,除了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之外,还包括国内知名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学生们欣赏这些企业的,就包括其流
  动、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按绩效取酬的报酬机制,其实质也就是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些年轻的学生选择劳动力市场作为就业中介时,其实是选择了用真正的劳动换取生存权力的生活方式,在他们抛掉国有经济部门正在消失的“铁饭碗”和其他保障的同时,所选择的是一条既可能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厚报酬、也可能会被解雇、失业、贫困的道路,但他们的选择本身,已经意味着他们对此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已经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了。

  二.加人WTO对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影响
  (一)强化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亮点”—一吸引高级人才加盟及促进经理市场的扩大
  中国加入WTO之后,首先会吸引大批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市场,无论它们是在中国直接投资办厂,还是在中国销售其产品,都会需要大批有才干的管理人才作为其代理或直接管理工厂,这些被称为“买办”或“高级打工”的工作岗位,无疑会在报酬、待遇、工作环境、对人的训练和提高方面,强化劳动力市
  场发展的“亮点”,吸引大批高级人才加盟劳动力市场,在培育经理市场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它们对经理市场的培育,可以包括人才甄别、选择机制的建立,人才档案的管理,高级经理工资等级的竞争和确立,高级经理行为规范、自律精神的培养等等。由于经理人才在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过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一是他们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来直接配置社会的产品及普通劳动力资源:决定企业的生产方向、决定生产和供给的规模、决定产品的价像是他们通过其创新、冒险活动,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决定技术研究和开发、决定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是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雇用什么样的劳动者,给劳动者付给什么样的报酬,进而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等等—一所以,中国因加入WTO而刺激起来的这个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必定会改变人们对劳动力市场的看法和认可程度,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个较深的层次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并对国有经济部门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命产生示范作用和重要影响,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通过建立新的外资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之后,去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人力资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那些需要较多劳动力、同时又没有过多技术含量的外资企业,就会到劳动力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投资设厂,这会直接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由于这些外资企业具有比较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会对职工提出比较规范和严格的要求,在劳动的强度和熟炼程度方面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因此,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言,这其实是培训出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严格自律精神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队伍,这会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有利于先进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扩散和模仿。
  (三)国外产品与企业的适度进入,会促进劳动力市场向良性方向发展。
  中国加入WTO,一定会带来国外产品及企业的冲击,如果这种冲击是适度的,没有超过社会的承受能力,就会在国内经济中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带来比较先进的品种、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开放的观念等,使民族经济在竞争中成长起来:一些企业会发展、壮大,它的职工队伍也会受到锻炼并成长起来;另外一些企业可能会被外资企业兼并,它的职工会在调整之后转入外资企业工作,产生与在外资企业直接就业相类似的效果;农民会因为品种改良、市场扩大、收入增加而不断地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继续加入劳动力市场;这些情况都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在不断调整中得到锻炼,向着规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四)如果外来的冲击过快、过猛,就会延缓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进程。
  这种外来的过快、过猛的冲击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对企业的冲击和对农民的直接冲击———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进程。
  对企业的冲击是指外来产品直接挤垮国内企业,它们既包括新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也包括效益已经不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倒闭,会使原来在其中就业的劳动者被迫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这些失业者不能很快找到新的工作,就不得不在市场上游荡飘泊,当其生存得不到保证的时候,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痛苦和灾难,影响到整个国有经济部门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对农民的直接冲击是指过多廉价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直接导致中国农民大批破产,农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被迫退回到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低水平生活状态,与现代经济隔离开来,当有限的土地无法养活过多的人口时,就会把大批没有生产、生活资料的人强制性地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工业社会也不能为这些人提供就业机会,他们就会成为一无所有的赤贫者,在社会范围内重现“圈地运动”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谈不到健康、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是一种强制性社会灾难了。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