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认为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参与各方自身的信用风险、监管技术手段落后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委托代理模式下的代理风险。
第 1 章 绪论
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Buzacott(2004)及 Klapper(2005)通过研究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发现存货融资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的有效且重要融资方式[27-28]。Busch(2006)通过研究表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一种应对流动性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29]。Gamble(2004)通过以史丹利公司为案例研究该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出协调资金、信息以物流信息对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0]。Scanlan(2004)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具体操作流程中对业务跟踪、风险控制的有效作用[31]。Raghavan&Mishra(2011)提出了要同时关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排布的观点,提出同时解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供应链融资问题优于单独解决上游或下游一方的融资需求[32]。
闫俊宏(2007)根据企业所处供应链上下游的位置及存货作为质押物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以及融通仓融资模式三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33]。刁叶光(2010)在分析研究了反向保理模式与传统保理模式的差异点后,提出了与订单融资、存货融资相结合的反向保理业务模式[34]。李茜(2011)通过研究将应收账款证券化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融资成本,并详细介绍了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的证券化运作模式[35]。何娟,沈迎红(2012)通过比较分析了几种典型的融资模式后,提出了“云仓”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通过云端集合线下市场中的各个交易主体,突出资源共享,改善信息不对称,并详细分析了“云仓”的运作模式、功能和优势、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问题[36]。郭战琴(2012)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以第三方龙头物流企业为融资平台的服务商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模式[37]。袁昌劲(2014)通过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类型与特征分析,对比分析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及供应链信息化的共同点及差异点[38]。杨斌等(2016)研究了供应商作为核心主导企业对下游零售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研究了“回购”对于实现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约束能力[39]。陈启农等(2018)研究了国有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票据贴现、商业保理、线上供应链金融及与财务公司互联互通的四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并分析了四种模式下的风险类型及应对策略[40]。
第 3 章 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分析
3.1 钢贸行业供应链金融动因分析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市场,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式发展导致的高端产品不足、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过低、区域分布不合理、环保等问题也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15年供给侧改革,通过全面取缔地条钢明显减少了表内外的钢铁总产能,加之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导致供给受限,国内钢铁周社会库存才开始显著下降。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钢铁行业,钢厂基于数据支撑的产能规划更加贴近产业链下游实际需求,进而从资源投放端源头开始更有效的控制和改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在钢贸产业链中钢厂常常处于核心企业的位置,掌握了下游众多企业生产销售的核心资源。最初钢厂作为核心企业并不直接接触终端客户,传统模式下层层代理分销模式是钢厂销售的主要模式,大部分贸易商是产业链中的渠道角色,在上游钢厂和下游终端用户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贸易商再通过分销将钢材产品销售至建筑、汽车、船舶、家电等有用钢需求的行业及终端企业中。但是随着钢厂利润空间的下降以及钢厂向产业链下游渗透,越来越多的终端客户开始直接与钢厂签订采购协议,对于承担桥梁纽带作用、且承担流通环节主要物流成本压力和资金压力的贸易商的生存空间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第 5 章 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5.1 “硬件”风险控制策略
5.1.1 加强内控机制及风险意识
加强钢贸电子交易平台的风险意识,同时加强风控制度,完善放款前的资信审核、放款后的质押监管、出库提货、以及质押物价格波动等。包括放款前对交易商、配套物流服务企业及整改供应链关系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对放款后的质押物逐日盯市跟踪货物价格,及时要求交易商追加抵押担保物或保证金等。以上都要求钢贸电子交易平台需要监理完善、正确的业务操作流程及规范,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在规章制度、业务规范上明确权责利。
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金融、法律、计算机、财务等方面都有涉及,对于高层次人才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只有人才素质提升了,企业的运营能力、运营风险才会得到提升和控制。
5.1.2 完善风险评价体系设置准入门槛
2005 年原深发展行借鉴《巴塞尔资本协议》商品融资等先进技术,制定了《贸易融资授信风险评定办法》规避了以往仅仅以单体财务报表为授信依据的简单评估模式,开始以供应链动态环境的角度分析、评价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因此,后续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也需要按照行业特性,针对预付类、存货类和应收类三种不同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完善不同的风险评价表,合理评判参与主体们的风险作为准入门槛。
5.2 “软件”风险控制策略
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必须要重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线上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的发展赋予创新能量。首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各主体、各业务环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层次数据共享。其次,为供应链金融提供完备的技术环境,实现平台中各个应用端的接口标准化,使得不同参与主体的交易数据信息实现无缝对接交互。最后,借助大数据的信息治理优势、物联网技术的可视化特色、区块链技术的去中介化和点对点交易等特征,防范在线供应链金融结构层、流程层和要素层滋生的各类风险,全面提升平台整体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因此,在未来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还需要充分利用以下技术,加强以下管理手段:
5.2.1 建设电子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部分电子交易平台类、电商类服务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往往都已经实现在线办理相关借贷手续,并结合在线订单交易实现物流运输和质押监管的电子化,支持实时跟踪和监控整个供应链的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掌握运转情况,提供在线金融、支付结算服务。未来可以依托电子交易类平台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在各个系统之间的传输和处理。
5.2.2 建立大数据征信系统
基于钢贸电子交易平台积累的大量的客户交易信息分析(如订单数量、交易频率、保证金比例、强制平仓比例、穿仓比例等)、交易行为分析、爬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司法部门等行政部门的公开数据,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征信模型,并结合第三方信用机构(如企查查、天眼查等)的数据,不断迭代更新信用模型,实现对交易商的动态征信管理,确保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最大程度向符合资格的交易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确定合适的授信额度。
主要结论与展望
展望
钢贸电子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链主体间的协同配合,提高科技应用手段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推动参与主体间的充分协同,在以参与主体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推进战略认同、及共享合作。未来,只有深化信息协同效应和科技赋能,推动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推进产业链条信息透明、周转安全、产销稳定,才能为产业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延伸拓展能力提供支撑,才能推动钢贸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健康长足发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较多注重静态、定性分析,未来将与更多行业内关联单位沟通调研,在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的定量实证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