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9
  • 论文字数:43308
  • 论文编号:el2021061315423322259
  • 日期:2021-06-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管理论文,依据从沈阳市内五区的53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变量间的交叉分析及模型回归分析,以此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研究与假设。综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在将社交网络分成三个指标与合并为一个指标探究其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时,其实证分析结果始终产生显著影响。随将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会随着与沈阳市居民邻里的社交网络由弱到强变化而渐渐升高,沈阳市农民工在与沈阳市居民邻里的社交过程中渐渐由陌生到熟悉直至亲密互动,感受到温暖与认可,在彼此间互动频率、关系强度与互惠交换的由弱变强过程中渐渐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甚至对沈阳市产生归属感。(3)个体特征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居住状态等个体特征对沈阳市农民工均有显著影响。在自变量的选取上,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对社交网络展开研究,但大都从单一的人际社交或人机社交出发,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机社交贯穿于人际社交之中,是人际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社交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变量,将农民工与沈阳市居民邻里的人际社交与人机社交结合展开研究,但鉴于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此重点仍侧重于人际社交。

.....

 

第一章绪论

 

本文探讨了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近些年在城乡融合及城市化的背景下,社区归属感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受到国家及政府机关的重点关注,同时也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以往社区归属感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出发,将重点置于实证研究环节,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展开深入研究,并将沈阳市农民工与沈阳市社区居民邻里的社交网络作为重要的自变量,对沈阳市农民工社交网络现状从两者的互动频率、感强强度、互惠交换三个维度展开描述。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回归分析法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展开分析,一方面完善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理论体系,为后续有关社区归属感的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社区归属感、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生活。因此社区归属感是当前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重中之重,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与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农民工适应所居住的社区,与社区的邻里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础、提升社区归属感,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具体为以下三点:(1)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的文献中,对社区归属感的研究有很多,但针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区归属感研究却相对较少。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社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民工对社区的归属感进而可以延伸到对城市的归属感。因此将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及实证研究能更直观的体现城市化程度。

......
 

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与理论

 

2.1文献综述
随着现在网络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人与人之间除了现实的互动外也会在闲暇时间在虚拟网络中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互动。但由于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差距使得农民工与市民间产生距离感,彼此不愿意深入对方的生活,但事实上社区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邻里的关心和照顾,毕竟亲属间会存在地域的限制,这时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人认为是人际间交往的限制使得人际间缺乏认同感与依恋感,渐渐在这种淡漠的关系中社区归属感不高。以往的研究中学者更注重对人际间的强关系与弱关系进行判断,从而界定社交网络的程度,但是本人认为每个人对感情强弱的判断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从生活的小事入手、从细节展开并给予一定的判断标准,能更全面的判断自身的社交网络。最后学者们大都将社交网络中的人际社交与人机社交分开研究,事实上在信息化的如今,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早已密不可分,因此将人际社交与人机社交进行有效的结合更为必要,鉴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所以本文会更侧重于对农民工现实中的人际社交。围绕GrannovetterMark的观点,将社交网络从互动频率、亲密程度、感情强度与互惠交换四个维度展开,另由于问卷设置过程中发现亲密程度与感情强度的问题存在相似性,难以进行明确的区分,因此本文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分别是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互惠交换。
管理论文怎么写
年龄与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交叉分析结果

 

2.2相关概念
本研究借鉴李立耀、吴信东及Lee的观点,将社交网络定义为人们在现实网络与虚拟网络中通过沟通、交流与信息传递形成的人际关系的总和。鉴于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会更加侧重在农民工的人际社交。即农民工与沈阳市城市居民邻里的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与互惠交换。其中互动频率是指农民工与沈阳市城市居民邻里间的沟通、关注与往来情况。感情强度是指沈阳市农民工与沈阳市城市居民邻里间的信任与依赖情况,以及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程度。互惠交换主要指沈阳市农民工与沈阳市城市居民邻里间的相助情况,在能力范围内给予的帮助与情感支撑。社区归属感是归属感这一大系统的重要分支部分,“归属感”也被称做从属感、附属感,是指个体对从属群体的一种表里干系,是对所属关联的规定、认同与维系的外在体现,归属感则是对这种外在体现的心理表现。Jennifer认为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所在社区或所在社区居民产生的认可与依赖。兰亚春将社区归属感认定为个体或群体对所居住地的认同与领受,并萌生长久居住的倾向。本文借鉴Jennifer与兰亚春学者的观点,将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定义为: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与所居住的社区以及与城市邻里,在社交中产生的对社区以及城市居民邻里的认可和接纳,并对所在社区产生认同感,愿意继续居住在所在社区。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水平的沈阳市农民工年龄相对较高而且进入沈阳务工的时间较长,大部分人习惯了沈阳市的生活节奏也适应了当前的生活状态,因此社区归属感相对较高。对比受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上的被调查者由于年龄在中青年的阶段,进城务工的时间较短且受职业、住房稳定状态的制约从而社区归属感较低。
管理论文范文
社区归属感

 

第三章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18
3.1数据的来源与样本的选取...............................................................................................18
3.2样本特征描述...................................................................................................................19
3.3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现状...............................................................................................23
3.4农民工的社交网络现状...................................................................................................24
第四章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实证研究.......................................................30
4.1变量间交叉分析...............................................................................................................30
4.2模型的构建与分析...........................................................................................................37
4.3稳健性检验.......................................................................................................................41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44
5.1结论..................................................................................................................................44
5.2提升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政策建议...................................................................45

.......

 

第四章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实证研究

 

4.1变量间交叉分析
如表4—1所示,年龄在18—40岁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的人数少于社区归属感低的人数,而年龄在41—50岁的沈阳农民工样本社区归属感高的人数多于社区归属感低的人数。可见,年龄增升的同时,沈阳市地区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也呈现增升态势。如图4—1与表4—4所示,调查对象中年龄在31—40岁的沈阳市农民工数量最多,60岁以上的沈阳市农民工数量最少,虽然相对来说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的比例低于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低的比例,但是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的比例逐渐高于社区归属感低的比例。而且年龄在41—50岁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的比例与社区归属感低的比例渐渐持平;再者,年龄在51岁以上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的比例超过社区归属感低的比例。这说明,年龄较高的被调查者进城务工时间长渐渐被城市的生活水平生活状态所潜移默化,因此有较强的社区归属感。而年龄在18—40岁的被调查者由于孤身在沈阳市生活,况且进城务工时间较短,面临生活、工作等压力社区归属感较低。7—12年及以上的被调查者社区归属感高的比例低于社区归属感低的比例。居住状态与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交叉分析结果如上表4—3所示,从图中可知,自有住房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的人数多于社区归属感低的人数,而无论是租房、公司/单位提供住房还是借住他人家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宿感高的人数均少于社区归属感低的人数。这说明,沈阳市农民工自有住房的归属感高于没有自有住房的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

 

4.2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本文的核心变量为沈阳市农民工的社交网络,本文将借鉴学者GrannovetterMark的观点将沈阳市农民工与沈阳市城市居民邻里间的社交网络用互动频率、关系强度、互惠交换三个指标进行量化,随后每个指标都用5道题目进行打分,采用计算平均值的方式测度沈阳市农民工的社交网络。其中打分情况高于平均值的沈阳市农民工为具有较高社区归属感者,反之则为社区归属感低者。高于其具体测度指标如下表4—9所示。本文的因变量为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本文用下述4道题目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进行量化,并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对4道题目计算平均值,进而衡量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其中打分情况高于分值3分的沈阳市农民工为具有较高的社区归属感,反之则社区归属感低。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具体测量指标如下表4—10所示。由上表可知,当将社交网络拆分成三个指标进行回归时,沈阳市农民工的年龄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沈阳市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在5%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沈阳市农民工的居住状态中租房者与公司单位提供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而借住他人家者在5%的水平上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而将社交网络作为一个总指标进行回归时,沈阳市农民工的年龄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沈阳市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在5%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沈阳市农民工的居住状态三指标中除借住他人家者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其余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
........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结合实证分析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主要是将沈阳市农民工的社交网络分成互动频率、关系强度和互惠交换三个维度,探讨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并结合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社交网络年龄较高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高于年龄低的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而将社交网络分成三个指标与合并为一个指标时虽受教育水平与居住状态中在显著性的影响上有些许差异,但始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立足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现状,以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市的多个社区为研究地点,以沈阳市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农民工与沈阳市居民邻里的社交网络作为影响因素,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加以分析,探讨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进而以本文的结论为出发点,为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提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提升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政策,提供一些有现实意义的依据。本文利用李克特五分法,将沈阳市农民工的社交网络与社区归属感进行量化并进一步分析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年龄较低的沈阳市农民工孤身进城务工,刚刚脱离校园与父母的依赖,社会经历不足,难以承受经济、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再者刚刚到沈阳市务工,没有稳定的居住场所,内心会缺乏安全感因此社区归属感低于年龄较长的沈阳市农民工。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