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1
  • 论文字数:217790
  • 论文编号:el2021040517504222029
  • 日期:2021-04-0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管理论文,这一体系的动力系统以党和国家权力反腐败的驱动为根本,控权逻辑以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为主轴,规则供给以细致绵密的正式制度为基础,行动框架以强而有力的结构化行动与专项行动为常态。随着校内外利益相关者的群体崛起和两个“治理现代化”的提出,高校腐败治理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高校传统反腐败工作的组织运行(亦可以称之为前治理阶段的主要机制)提出了更高的改进要求。其中,科层治理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正式的制度安排,包括高校腐败治理外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章程等,它们在大学组织内外部建立一种各主体权限明确、分工协作的责权利关系,统摄了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与问责五个维度的副范畴,这些机制以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内外部正式治理体系结构为依托,以正式规则为基础,以结构化腐败治理行动为标志,是高校腐败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网络治理机制是治理参与方之间可能影响到组织行为的非正式、不成文的规范,这些规范同样具有治理的功能。

......

 

绪论

 

高校腐败治理是党和国家腐败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现有高校腐败治理体制机制面临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挑战。除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外,高校腐败治理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滋养,需要理论、调查、比较和历史等多元研究方法。基于上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公众权利本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的考虑,选择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作为主题,借鉴治理理论的智识资源,寻找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与当代高校腐败治理实践的内在沟通与连带。本研究将从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的结合视角研究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要素、绩效与优化问题,拟通过“国内外文献解读和基础理论梳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考察---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等全过程的链式研究,推动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机制与网络机制的整合互动,力图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体系建构上有所创新,为高校领域的廉政建设和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管理论文范文

......
 

第一章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治理意味着国家、市场、公民社会等主体表达其利益,行使其合法权利和义务,调解其分歧的复杂机制与过程;高校腐败治理是指高校利益相关主体为了防控高校腐败现象、维护大学政治利益与公共利益、实现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采取的权力使用方式。因此,本文认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指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基于治理理论的指导,为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现象而形成的制度设计、权力安排,以及具体运行的过程。由于各国反腐败斗争和现代大学治理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和机制,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必须与各国国情和大学治理结构相适应。就我国来说,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核心应体现出“多元参与”“权力监督制约有效运行”两个核心点位,从而回答“为什么需要治理机制”“由谁来治理”“如何实施治理”三个关键问题。其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强调的是如何基于大学自治基础来实现校内外不同权力主体对腐败治理的有效介入;“监督制约有效运行”强调的是在大学内部权力科学配置基础上,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方式与过程。
管理论文怎么写

 

二、理论基础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治理学者看来,治理可以通过涉及各种形式的公私合作的网络实现。网络方法源于对传统国家和市场二分法的批判,试图通过在特定的政策领域集中关注公共和私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来跨越公私边界。新的治理方式将通过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志愿性服务组织等达成的网络互动来确定,治理主体的合法性更多地来源于信息交换与伦理规约,政府与其它行动者分享权力,而不再主导公共事务的治理权力。在由国家、非政府组织等组成的多层次网络中,治理参与者正在采用新的准立法和准司法治理程序,包括协商民主、电子民主、公共对话、参与式预算、公民陪审团、合作决策和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等工具,这些技术允许公民和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政府工作。协商民主理论认为权力不一定是公众审议的消极力量,一些边缘化群体可能需要强制形式的权力来将他们的问题推上议程,而更具生成力的权力形式可以激励行动者参与集体思考,规制政府权力并减少腐败。

 

第三章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99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99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120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126
第四章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130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130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135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143
第五章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56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156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187
三、结果与讨论....................................................................................................................223

..
 

第六章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视角下,社会对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期盼与讨论更加热烈。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制度结构的缺陷和制度运行保障机制的缺失。对于前者来说,主要体现在权力过度集中与权力制衡缺失;对于后者来说,主要体现在制度运行透明度不高以及对于制度运行的监督不足。[3]发生在高校的行政腐败、学术腐败大都如此。因此,推进高校腐败治理的核心诉求与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核应相一致,即建立现代化的权力运行结构体系与现代大学监督体系。然而,由于高校内部以建设与发展的效率机制为内在指向,高校领导者以绩效为激励,广大教职员工以利益为驱动,反腐败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同时,尝试对建国以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变革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历史经验,挖掘其中的价值资源,探讨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要素结构与现实样态,辨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所遭遇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路径依赖与现实因由,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绩效,从而提出优化完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充分性与可行性。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大学是一种国家制度、一种组织模式,在某种意义上,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反映的不是教育制度结构,而是政治制度结构。[1]高校反腐败斗争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由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党建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成长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历史逻辑,这一逻辑决定了党对大学治理的领导权力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2]党和国家腐败治理的制度环境与“党建大学”的历史逻辑决定了高校腐败治理在体制上与国家保持一致。因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共同构成政府主体,在高校腐败治理中拥有最高的合法性地位,具有权威性、直接性的特征。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制度结构和权力关系决定了中央反腐败政策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构成了高校腐败治理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规制缓和成为政府与高校关系调整的新趋势。同时,由于高校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双重组织特性,在现行高校实行的委托代理机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央反腐败的外生型动力或要求也并不必然等量、全真或直接地转变为内生型动力。“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在一些地方和高校时有发生。

......

 

结语
基于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学术支撑,以及回应现实要求的可能性,本论文在前述历史梳理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和理论分析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方法进行假设检验,提出以下核心问题:(1)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具体包括哪些手段?(2)高校腐败治理体系的具体机制之间是否存在内部联系?(3)这些具体机制对于高校腐败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与路径是怎样的?首先,选用扎根理论这一非结构化质性研究方法,剖析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在结构,发现高校腐败机制由“科层治理机制”“网络治理机制”这两个范畴构成,二者将治理的关键要素与运行方式完整地关联与展现起来。其涵盖了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与文化惯例五个维度的副范畴,呈现出新型的共治形态。其中,高校腐败治理中的信任,即有经济学所强调的基于计算的信任,也有社会学所倚重的非理性信任;合作是指可以为腐败治理各参与方带来利益的一致意愿及其行动,包括合作的意愿、价值目标、相互配合和共同行动等;制约是高校腐败治理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主体性表达与权利匹配;技术创新为预防和反对高校腐败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反腐败的成功插上了翅膀;文化惯例是指高校腐败治理中的非正式规则和可以预测的行动。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