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托马斯公民参与决策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政策有效性管理问题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101121494617921
  • 日期:2018-10-0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管理学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公共性、科学性、稳定性是维持公共政策常态运行,实现预定政策目标的基础特性。一项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能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或是促进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从而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频频出现朝令夕改、“无疾而终”、缺少科学论证等政策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比如,2017 年1 月 14 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省、市、县、乡、农村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然而没过几天就决定收回并停止实施该通知。①又如,广州市在 2016 年 2 月出台了市民可以享受“跨区首套新政”中购买首套房的契税优惠政策,然而仅过了一日,广州市地税局就宣布此项新政策因缺乏可操作性被中止②;沈阳市政府在 2016 年 3 月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内容涉及到大学生可“零首付购房”政策,由此引发市民热议,此后又在发布的意见中删除了大学生可“零首付购房”的相关内容。③这些形式多样的政策失效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有常态化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决策目标偏离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决策技能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公共政策本身存在缺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这种广泛存在的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现象,严重削弱了政策的权威性,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阻力,并且增加了社会公众对政策的不适应感和不信任度,引发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同时,正是因为公共政策有效性的缺失,使其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的损耗和浪费,对社会和谐稳定也造成不良影响。
.........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托马斯教授的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模型将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相协调,公共决策者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问题判定是否需要公民参与以及公民参与的程度并采取不同的公共决策方式。这种理论模型的使用,利于公共决策者获悉民意、集中民智、科学决策,促进公共政策有效性得到提升。笔者将公民参与决策理论与当前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现实政策失效案例相结合,进行系统、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找出政策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这个过程促进了公共政策理论与现实政策失效案例实践的结合,使得政策理论在实践中得以获得检验,不仅丰富了公共政策相关理论,而且促使政策理论得以深化。
 
2、 现实意义
本文借助约翰·克莱顿·托马斯教授提出的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模型对社会中多个政策失效案例现象进行分析,促进提升公共政策有效性的程度。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公共管理者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经常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制定出新的公共政策以应对这些新问题,但由于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尚不完善、公共管理者缺少决策技能、部分领导干部思想意识堕落等多种原因,我国公共政策领域常常出现政策“短命”、决策失误、缺少科学论证环节等政策有效性缺失的现象。因此,深入分析政策有效性缺失这一现象,并探索提出提升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路径就显得更为需要和迫切。对于新时代的公共管理者来说,具备高水平的决策技能是一种必备的素质,能够根据不同的公共政策问题适时地引入公民参与,吸纳民意、集中民智,以此来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制定的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二、 公共政策有效性的界定
 
(一) 公共政策有效性概念界定
综合诸多学者对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公共政策包含权威性、合法性、整体性、层次性等多种价值取向标准,它涵盖了政策的不同性质和侧重点。因此,笔者认为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是政策多种性质和价值取向综合的产物,它包含如下多重理性标准:公共政策的效率和效益目标常常连在一起,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只有当效率目标和效益目标协调发挥作用,才能更有利于实现预定公共政策目标。政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标准密切相关,它是产出效果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这里产出和投入既包括物质形式的,也包括非物质形式及抽象的。公共管理者通常把以最少的政策投入成本获得最大的政策产出的公共政策,视为是最有效率的。效率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社会成员各种利益的实现和要求的满足都有赖于组织有效率的行政管理行为。如古利克所说“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行政)最基本的‘善’就是效率。”①没有什么原则比效率原则更适合作为衡量公共组织成果的主要指标,对公共政策来说,效率是政策有效性最基础的保证和衡量指标。②有效率的公共政策必然是要用最少的政策投入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预定政策目标,达到最大的政策成果。政策效益则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及结束后,实现预定政策目标的程度以及所收获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效益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利益的首要地位。在政策效益实现的多种社会效果中,公共利益占据着首要地位,它代表着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政策,它都是以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二是预期的政策目标能够有效实现。政策效益标准衡量着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预定政策目标是否得到有效实现及实现程度。一项有效的公共政策必然要实现之前预定的政策目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公共政策有效性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三是政策效果实现最大化。政策效果是指某项公共政策执行后所取得的各种成果,包括预期的、非预期的、显性的、隐性的、短期的、长期的政策效果等。一项有效的公共政策其最终的旨向应当是政策问题的解决,并找到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值的解决方案。
..........
 
(二) 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造成的危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但同时市场自身也存在着垄断、负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和服务配给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必须要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作用,与市场形成一种合作补充关系。政府部门最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使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这种通过公共政策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只有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好调节作用,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效果。如果政府部门出台的公共政策是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制定的,那么这样的公共政策必然起不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还会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巨大经济资源的浪费。从政策过程来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因此,如果一项公共政策失去有效性,不仅不利于实现预定政策目标,满足社会公众利益需求,还会造成之前投入的公共政策沉淀成本的虚耗,浪费公共资源。同时对政策目标群体来说,之前用于学习政策而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力等的成本投入也会付诸东流,浪费公民个人资源。在现实诸多政策失效的案例中,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造成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经济资源损失,可能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高达上亿元。比如,被定位为国家级项目的曹妃甸工业园区的经济开发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时期得到国家鼎力支持,获得总投资超过 3000 亿元。然而,由于政府部门规划方案不合理、政府官员盲目追求 GDP、我国经济结构正在逐步调整等原因,这个国家级项目似乎在一夜之间坠落,巨额债务无力偿还,遭遇到空前的失败。
..........
 
三、 托马斯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概述....16
(一) 核心理论...........16
1、 政策问题的质量约束......17
2、 政策可接受性......17
(二) 公民参与决策的技术方法.......19
1、 以获取政策信息为目标的公民参与 ......19
2、 以增进政策接受性为目标的公民参与 ..............20
四、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的现状....22
#p#分页标题#e#
(一) 政策质量要求高,政策可接受性要求低类型的政策失效...............22
(二) 政策可接受性要求高,政策质量要求低类型的政策失效...............25
(三) 政策质量要求和政策可接受性要求都较高类型的政策失效...........27
五、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的原因....31
(一) 决策目标偏离公共利益...........31
(二) 公共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32
(三) 公民参与程度和方式不当.......33
(四) 决策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34
 
六、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在当前社会,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日益扩大,公共政策覆盖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方方面面的公共政策包含着社会公众所需求的多种利益。因此只有保证公共政策具备有效性的前提,才能使其进一步发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应抓住政策主体(政府部门)和政策目标群体(社会公众)这两个重点,政策主体要具备决策技能、遵循决策程序、完善决策机制、科学决策,目标群体要提高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这一章节中,笔者分别从树立公共利益目标、提高决策质量、提高政策可接受性、完善公共决策体制方面提出思路和建议,希望这些观点对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树立公共利益目标
从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模型视角出发,公共管理机构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从公共利益出发,摒弃原有的“官本位”、“领导一言堂”理念。公共决策者要正确定位其角色,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把自己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是公共政策的设计者,而不是政策利好的先得者。因此,地方政府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有责任知晓民生、征求民意,辩证地听取公民的意见,把封闭的政策制定模式转变为开放的公共政策过程,鼓励和动员社会公众就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只有在整合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制定出为民谋利的政策。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目前政府决策失误、权力滥用、服务意识不强、官僚主义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一种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如果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决策水平,力争保证每一个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正如戴维·H·罗森布鲁姆说的“当不愿意承担责任成为根深蒂固的组织文化时,没什么决策理论或方法可以让组织免于不良决策甚至恶劣的后果。”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设责任政府,增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转变政府官员“只对上负责”的观念,真正做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从而更好地防止决策失误。
........
 
结论
 
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既能够发挥预防决策失误发生的作用,又能够用于追究决策失误行为的责任。在政策制定阶段,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公共决策者将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更加科学谨慎地去做出决策,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共政策的随意性和短期性。当出现决策失误时,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就可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决策责任有长期的追溯力,倒逼政府官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考虑长远后果和全局利益,自觉地抑制因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而盲目决策的短视行为。要想使责任追究制度发挥实效,需要准确界定责任追究对象,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避免集体负责成为责任开脱的借口。对于有重大决策失误责任的公共决策者来说,对其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并公开那些决策失误的责任主体,起到震慑和预防作用。同时发挥互联网、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使社会公众充分参与到监督公共决策者权责履行的过程中,督促使公共决策者科学决策。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