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管理论文存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一篇优秀的管理论文还可以使作者的管理理念和具有突破性的思想观点、学术成果得以传播,供业界人士、广大读者参考、借鉴,有助于提升作者在本行业和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根据国际上对老龄化的通行判断标准,当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10%,或者说当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者城市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 1999年,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 10%,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逐渐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地区发展不平衡、高龄化及空巢化较为严重的特点,这给我国的养老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长久以来,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家庭养老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养老模式,但随着年轻人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变化,老年人与年轻夫妇会选择分开居住,“四二一”的家庭明显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与此同时,也会有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来进行养老,虽然在这些机构中他们能够获得快捷方便的照顾,但大多养老机构还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收费高昂,这就把一部分低收入的老年群体排除在外,由此可以看出,机构养老也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需求。因此,在我国社区功能日趋完善的背景之下,社区养老逐渐兴起,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并且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就是这样一种以社区为依托而形成的新型的养老服务,将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与在家养老的形式充分结合,既引入了社会中的多方力量提供养老服务,也不脱离家庭方面对老年人的支持,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就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其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近些年来,在开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作为重要的供给主体,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方面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供给碎片化的问题。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的主要问题
结合上述背景,本研究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第二,应如何破解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或者说如何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走向协同供给的路径。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在协同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来分析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碎片化问题,并阐释供给碎片化问题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协同供给的实践,以试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力量协同供给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
1.2.2 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理论。虽然不少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和视角对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更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获得了丰富的实证资料,并且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解释理论,但是能够从协同治理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问题,在当前具有一定前瞻性。国外对于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以及对于多元供给主体合作协同供给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并不多。本研究从协同供给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不仅是协同论和治理理论在养老服务供给领域的拓展和运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区养老服务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
第 2 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在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之前,我们应该对文章涉及的城市社区、社区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以及协同供给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解析,来明晰研究的范围和边界。在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研究所需要的相关理论进行细致的梳理、阐述和讨论。
2.1 基本概念
德国学者费迪南·滕尼斯在 1887 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这本著作中,首先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用“社区”来形容那些生活在前工业社会的、具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由同质的人口构成的、关系较为亲密的社会利益共同体。[1]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把社区译为“conmunity”,将其解释为: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利益。后来,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强调社区的人群汇集及地域性特征,把社区当作环境和人的生活方式相互连接的一个基本概念。[2]与西方学者的解释不同,我国学者着重强调社区的地域性特点。在 1930 年左右,费孝通等研究者们从国外社会学的著作中初次对英文“ community”一词进行翻译,形成了“社区”的概念,便很快成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常用的术语,同时他还对社区进行了概念的阐释:“社区以大家共同认可的目标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将血缘、邻里以及朋友关系视为连接人们的主要纽带,依据传统、习惯或者乡规民约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3]换言之,他强调社区实际上就是“人们生活在内”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蔡禾(2005)指出,社区就是指由具有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人们居住在某一地域内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4]关于社区的定义,学术界有多种解释。但笔者看来,社区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
2.2 理论基础
协同论是在 1970 年左右由联邦德国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创建的理论。哈肯教授起初是基于对激光这一现象的认识,后来他把对激光的认识理论拓展到对自然与社会系统的分析里,他还发现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甚至差异较为明显的系统却有着惊人的类似性,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的协同学理论。他认为,协同学是以非平衡开放系统的“协同性”为研究对象,寻求在这个开放的系统内部,在外在序参量的驱动下以及各要素之间通过非线性的交互作用形成协同效应的自组织规律。因此,协同学又可被说成是一门研究自组织结构及其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1]协同学理论包括了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序参量原理和协同作用原理等。其一,不稳定性原理。从物理理论的相关规律中可以得出,系统中只要有耗散的地方,就一定伴有着一定幅度的涨落,使系统显现出不稳定性的特征,并且只要系统接近相变点,不论随后进行的是平衡的相变还是非平衡的相变(自组织过程),涨落会对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涨落其实也就意味着不稳定性。对于系统的发展来说,稳定性体现出系统保守的一面,而不稳定性才体现出促进事物发展的一面,不稳定性如果不存在,旧结构就无法向新结构转变。其二,支配原理。其原理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使,系统内部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就会很快消失;而当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系统内部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就会被激发出来,系统内部的各个变量或者各个系统都会产生互相的作用与竞争,同时只有少数的变量和系统才可以胜出从而对其他变量和系统产生支配作用,进而系统以有序结构取代无序结构。其三,序参量原理。系统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其会受到很多变量的影响。但是,真正能够对系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序参量。序参量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当系统处于无序的状态时或者说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序参量很难出现,只有当系统中的诸多要素相互协同产生作用,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时,才会产生推动系统发展的序参量。其四,协同作用原理。协同促成有序结构形成的重要力量。没有协同,系统的有序结构就无法产生。其实,无论任何系统,只要到达临界点时,系统内部的诸要素都会相互竞争与合作产生协同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会促成有序结构的形成,而且还会使系统发生质的变化。在这种复杂的大系统中,各子系统都会存在互相联系、彼此作用的复杂关系。协同论正是基于“受共同原理的控制进行不同子系统彼此协作”的原理,来研究系统是如何由无序的结构向有序的新的结构转变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p#分页标题#e#
...........
第 3 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的困境......24
3.1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碎片化问题............24
3.2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产生的影响..........32
3.2.1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不当.............33
3.2.2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整体供给效率低下.....34
3.2.3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回应性变差.........34
第 4 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成因......36
4.1 利益偏好冲突与供给目标偏离........36
4.2 协同供给理念缺失........37
4.3 供给主体权责不明晰....38
4.4 供给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39
第 5 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政企社”协同供给的改革实践............41
5.1 杭州市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无忧在线平台”..........41
5.1.1“无忧在线平台”的设计思路与进展......41
5.1.2“无忧在线平台”的启示......43
5.2 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网络....44
第 6 章 走向协同供给:破解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路径选择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碎片化问题,给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是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本研究在协同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借鉴国内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协同供给的实践经验,试图从培育协同供给的重要理念、形成协同供给的多元主体、加强协同供给的信息共享、强化协同供给的监督管理、建立协同供给的有效模式等方面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走向协同供给的重要路径,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问题。
6.1 培育协同供给的重要理念
要破解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中的碎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养老服务的理念。理念是行动上的向导,培育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理念对于破解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要有效的培育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理念,就要明白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要了解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协同供给的价值理性问题:为什么实现协同供给是破解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的重要路径,明白这个问题就对于协同供给理念的培育产生了合理性以及合法性上的认识;二是要明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协同供给的工具理性问题:实现协同供给需要具备哪些观念或者说参与协同供给需要供给主体掌握哪些观念,对这个问题的正确把握就直接地会影响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具体操作层面。首先,培育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养老服务的理念,就是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多元供给主体共同参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过程中,之所以在行动上缺乏连续性,产生较大随意性,是因为供给主体还没有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要正确认识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就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养老服务的供给实际上一个公共性的问题。
........
结 论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产物。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不仅增加了家庭中的养老重担,而且还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人口老龄化更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为现实的要求, 单纯地依靠政府来提供养老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城市社区老年人的需求,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水平以及效率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了社区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选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碎片化问题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系统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紧密联系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实际,深入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碎片化问题,阐述供给碎片化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剖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并试图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走向协同供给的路径,从而形成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的系统整合。主要结论包括:
(1)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问题及影响。相较于以往,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效率、供给模式等都在发生着较为深刻的变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在供给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具体来说,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供给主体的碎片化、供给方式的碎片化、供给信息的碎片化、供给流程的碎片化、供给内容的碎片化。并且,供给碎片化问题的存在也会给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当、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整体供给效率低下以及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回应性变差等方面。
(2)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碎片化问题所产生的原因。通过对以上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的认真审视,可以看出,生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的机理较为复杂,包括利益偏好冲突与供给目标偏离、协同供给理念缺失、供给主体权责不明晰、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碎片化。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