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为主要基调,对莱芜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莱芜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第1章绪论
1.2.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由于早期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通过规划控制国土空间的开发和建设的手段往往更加成熟。国外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特点,对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规划一词最初在1983年的《欧洲宪章》中用于区域空间规划。在国内,第一次提到中央文件层面的空间规划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即“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开发管制边界,落实用途管制”[3]。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研究,国外学者也做出了很多研究,例如,Mark Scott等人[4]以爱尔兰为例,研究了国家空间规划框架中的卫生集中化。阿尔巴尼亚2030宣言中,提出了为发展中国家采用先进的国家空间规划工具的范例[5]。Mourad Ben Jelloul研究了国家空间规划与革命后突尼斯新领土治理的制约因素[6]。Federico Savini基于城市战略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光工具与逻辑,研究了国家空间规划的可治理性[7]。国外还有很多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化的研究,将不再一一列举。下面看一下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第3章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莱芜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3.1莱芜区概况
3.1.1自然地理条件
2018年12月26日,原山东省17个城市之一的莱芜市被国务院批准撤销且并入济南市。行政区分为莱芜区和钢城区。莱芜区位于齐鲁腹地,是山东省的地理和几何中心。辖8个街道、7个乡镇,862个行政村(居民点),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北、南三面环山,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常住人口97万。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20公里,距泰山40公里。该地区有三条铁路和四条公路,济莱高速铁路已全面开通。雪野站和莱芜北站将在莱芜建成。全线将于2022年底通车,20分钟内到达济南主城区。投入使用后,它会成为连接鲁南高铁和京沪高铁的中转站,不但能增加莱芜铁路保有量还能带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促进莱芜的强劲增长。
第5章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莱芜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策
5.1契合国土空间规划指导,规范建设用地利用
充分整合城市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以及地面和地下开发和利用的总体规划。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实现地上地下综合开发。利用自有建筑用地层进行转换的项目,地下部分减半征收建筑用地出让金。公共部分,如与地面兼容的绿地和公交车站,包含在总建筑面积中,不收取建筑用地转让费。项目实施主体无偿代建,并无偿移交有权限的管理部门[81]。
严格用地审批,规范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审查项目单位资金实力、资质等环节前置,遵守规划指标,对项目进度同步跟进,并将项目的有效实施作为下一步分配指标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改、规划、环保和其他服务应提前介入,结合莱芜区国土空间规划蓝图,相关产业规划和发展要求,努力使“标准地”的供应更加规范、高效,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避免生产能力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现象。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继续加强对建设项目占用的永久性基本农用地和环境保护红线的控制,强化耕地保护工作,争取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奖励,同时对被评为市级耕地保护激励街镇,以资鼓励,大大提升了镇街耕地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5.2加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多措推动建设用地综合效益提高
高位推动规划编制,积极融入省会发展新格局。一是稳步推进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成立专班集中办公,完成20多个部门、15个镇街专题调研,组建编制工作组,保证规划编制充分吸取基层建议与诉求。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现已进行到第三轮试划,初步形成区级和街镇层面成果。根据中心城区、各开发区、各街镇实际情况及发展诉求,对城镇开发边界作出调整,保障山东重工产业城、高铁新区等重点项目落地。二是积极推进“两规”一致性调整。组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召开2次调整方案听证会。通过多轮梳理项目,以“钉钉子”的韧劲,靠上服务,积极对接省厅和市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1年共审批调整土地10宗2960亩,保障了国土空间规划项目顺利实施[82]。
成立区级土地熟化平台。承担全区的土地熟化工作,实现政府平台多跑腿,企业少跑腿或不跑腿的优质服务,大幅优化了我区的营商环境,从而增强我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有实力的项目落地生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征地报批手续,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限制土地所有权范围,在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不会启动土地征收程序。依法需要征收土地的,依法组织开展土地征收的调查、评估、公告、听证、登记、协议等前期工作。征收范围内的土地区片价、农民失地保险、补偿安置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均应及时全额支付。同时坚守底线,对不符合规划、没有形成成片开发方案等情形的不予批准,绝不开口子影响大局。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2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推广意义在于强化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意识,使得有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计划的地方性政府在进行土地资源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时能坚持规划先行,而不是“拍脑袋”决策。以规划引领并结合各地方实际,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发建设”的理念,做出科学安排。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审批实施,更能从源头上避免违规、违建行为的产生,为地方自然资源工作肃清更多阻碍。因此,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为主要基调,对莱芜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莱芜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针对莱芜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规划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仅侧重于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而不是模糊评价等模型。由于相关基础数据收集困难,仅选取与莱芜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没有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本文以莱芜区为例,研究范围广泛,相关结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性,缺乏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更为细致的研究。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中加以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