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2.2 国内类似工程管理情况
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已建造了超过 60 座悬索桥,但大都荷载低、跨径小,技术水平不高。进入二十世纪末之后,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经济、科技爆发式增长时期,大型悬索桥建设也掀起了热潮:1995 年建成的汕头海湾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跨海悬索桥,主桥跨度 450 米、主桥桥面宽 24.2m,布置双向 6 车道;1999 年建成的江苏江阴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跨度超千米悬索桥,并于荣获 2002 年首届国际桥梁大奖尤金·菲戈奖;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叉悬索桥主跨达 1490 米,是世界第三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汕头海湾大桥由汕头市政府组建的广东汕头海湾大桥公司负责建设,在施工初期由于行政需要和地质难题而多次变更设计,导致投资预算超过概算、工期被迫延长,施工合同违约风险急升,现场一度全面停工。后来香港富商李嘉诚为了投资粤东打开局面,主动与汕头市政府接洽合作,香港长江公司入股并为工程增加投资 5 个多亿,才保证了大桥顺利建成。
江阴长江大桥南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施工单位虽然采取了成立 PDCA 质量管理活动小组、24 小时轮班旁站监控、预先分层分块、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预埋冷却水管降温和 GPS 无线自动测温系统等管理、技术措施,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出现了混凝土抗渗指标不稳定、混凝土表面回弹强度负偏差比例大、表观质量缺陷等一系列质量管控问题,给业主用户的工程价值和使用体验打了折扣。
面对现实状况,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建设悬索桥总量和增速均第一的国家、成绩斐然,但管理效率偏低、控制方法较单一、依赖上级指令和应对调整周期长的管理问题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系统性、可视性、互动性需要的窘迫形势已不容忽视。
目录
3 案例分析
3.1 施工管理基础理论
美国工程管理协会(ASEM)对施工管理的解释为:是对具有技术成分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资源分配以及指导和控制的科学和艺术[2],并对工程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核心目标间互相影响和制约,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可导致工程总体目标偏离和工程价值损失。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成本四大目标的协调管理与控制,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3.1.1 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影响因素
(1) 质量管理的方法
实施质量管理的方法主要是 PDCA 循环法,也称戴明环。是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简写组合,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最早是由休哈特提出,戴明通过引用而广为流传,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在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不管是针对整个机车的管理还是针对各零部件的具体产品的管理,都需要按照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做出相关的判断的完整过程。这就是 PDCA 循环的原理,PDCA循环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PDCA 循环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计划阶段,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确认问题、制定问题可操作性的处置对策;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执行计划和措施;第三阶段:检查阶段,通过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找出问题;第四阶段:处理阶段,对问题进行处理,使制度化、标准化,同时将未能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PDCA 循环管理在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特点有一下几点:(1)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在质量管理中,对内燃机车整车而言需要开展 PDCA 循环,就零部件而言,也需要开展 PDCA 循环,零部件的每一个相关工序都需要开展 PDCA 循环,这样零部件质量管理就在大小不同PDCA 循环中进行,环环相扣,促进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2) 循环围绕标准转动,以企业的质量方针为目标,在循环中可以将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管理制度。(3)循环推动质量管理,一个循环结束后进入下一个更高级循环,实现阶梯式上升。
图 4.1 重建后的质量管理体系
5 总结和展望
5.2 展望
(1) 同类型工程施工管理实践中的借鉴价值
由于跨海、远海交通建设的需要,大跨度桥梁在世界建设中仍将成为热点和重点。对于地锚式悬索桥锚碇工程的施工管理研究,仍还有提升的空间和必要性。基于 BIM技术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作为在本工程建设中总结、积累而成的管理成果,不但为项目业主和每名驾车者用户创造了较优质的产品和使用体验,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有实际应用经验的施工管理人才。这不但对提升企业、社会的管理水平有积极意义,更是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理论和体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和模式。
(2) 对于新型施工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基于 BIM 技术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科学化、系统化、可视化、互动化的新型产品服务的供给,大幅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让客户的投资目标能够更顺利地实现,并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将 BIM 技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进行有机整合与延伸,不但会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全新变革,更能普惠所有大型服务供应型企业,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客户市场,及时对客户动态需求做出迅速回应,对反馈的大量工程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并能实时将准确指令传递给下级组织。这些不但为企业、客户节省大量成本、避免不可控风险,也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总而言之,对传统施工管理思维和方式的改变已迫在眉睫,而基于 BIM 技术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契合当代及未来建筑工程发展需要,它必将在大型、综合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掀起新的变革。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和推广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并通过不断扩展 BIM 技术的功能应用和相关管理理论创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