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根据有关定义表述,社会保险基金被描述为“用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部分社会消费基金。”目前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最基本的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二是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负责运行的全国社会社保基金;三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企业年金,以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补充基金。本文表述的社保基金基于统计数据来源可靠性考虑主要是指第二种,即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的全国社保基金。
目前,我国社保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生活条件提高,使得公民平均寿命提高,但新生儿出生率却并未同幅度上升,从而导致老年人口占比提高;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如何保值,因历史形成的“空账”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上升。随着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将其投资入市的要求越发强烈。
2000 年 8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时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由其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去另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股权资产等。它从成立之初的 200 亿元,截止至 2017 年规模扩大超 2 万亿元,十多年来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 2007 年的 43.19%,最低收益率为 2008 年的-6.79%,年均收益率达到 8.37%,比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近 6 个百分点,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总体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投资收益比例偏低,投资收益稳定性有待提高,以及在投资运营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当前,随着与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如何使得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在金融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中的有效运营,关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风险控制,是实现社保基金保障职能的重点。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保基金,我国现有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其监管和风险控制措施却比较落后,使得基金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为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
..........................
1.2 研究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收益评估的研究文献并不全面,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该领域研究不足问题,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监管和风险控制起到补充,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本课题结合统计学、社会保障和管理学等理论和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将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投资和委托代理投资行为,以及其他社保基金类型,利用相关模型做了适当深入研究,有利于在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评估系统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丰富了研究内容。
1.2.2 现实意义
本课题结合统计学、社会保障和管理学等理论和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将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投资和委托代理投资行为,以及其他社保基金类型,利用相关模型做了适当深入研究,有利于在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评估系统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丰富了研究内容。
1.2.2 现实意义
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保基金规模的不断累积,在当前宏观微观层面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逐渐加深,如何既在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又能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这需要一方面提高社保基金投资的专业化步伐,切实增强专业化投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在投资监管方面着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制度层面也应有所作为,使得监管能够实现全流程覆盖,切实降低基金投资风险。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相关概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承担运营,通过国有股划转资金和股权,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过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的利用其余途径筹集资金及由此投资形成收益的,通过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该基金不对个人开放投资,具体操作是中央将部分社保基金转交给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根据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分类,共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 5 种社会保险基金,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表明超过万亿的社保基金投资将做到有法可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草案)》对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运营、投资以及监管都做出规范,保障基金的运营安全。
从基金统筹看,社会保险基金在国际上通常有以下四种模式:
1. 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度概况讲就是目前社会在职人员缴纳养老金以供养上一代已经退休员工,在职人员按照工资总额的法定占比缴费养老保险费,以直接用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制度。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该制度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它具备如下优点:一是现收现付制度不会出现因经济波动而导致所缴纳养老金遭遇亏损现象,它更多是体现一种养老负担的代际转移;二是还具有以支定收特点,即根据当前社会养老资金需要来制定在职人员缴纳多少养老金;三是管理简单,根据统一的退休条件来决定退休人员的待遇领取,也不存在缴纳的养老金需要维护其保值增值的需要。
2.部分积累制
2.2.2 投资风险理论
投资风险主要是预期收益与到时的实际收益之间差额大小,就表示该项投资面临风险大小。根据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相关规定,必须要具备高收益低风险作为投资目标。
因为投资未来将面临不可测因素,进而导致对投资收益难以达到预期,投资风险理论就针对可以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有较大偏大而出现的风险,风险来源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有如下几种:(1)银行存款风险,主要风险点是通货膨胀,当名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值,意味着投资遭受损失;另外还有利率风险,当利率出现波动,导致社保基金收益率也出现变化。(2)投资债券和股票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因此要求社保基金必须投资于政府债券或可靠的金融债券;二是因采用多元化投资,导致投资面较广,
3. 1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方式...........................12...........................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相关概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承担运营,通过国有股划转资金和股权,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过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的利用其余途径筹集资金及由此投资形成收益的,通过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该基金不对个人开放投资,具体操作是中央将部分社保基金转交给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根据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分类,共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 5 种社会保险基金,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表明超过万亿的社保基金投资将做到有法可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草案)》对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运营、投资以及监管都做出规范,保障基金的运营安全。
从基金统筹看,社会保险基金在国际上通常有以下四种模式:
1. 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度概况讲就是目前社会在职人员缴纳养老金以供养上一代已经退休员工,在职人员按照工资总额的法定占比缴费养老保险费,以直接用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制度。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该制度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它具备如下优点:一是现收现付制度不会出现因经济波动而导致所缴纳养老金遭遇亏损现象,它更多是体现一种养老负担的代际转移;二是还具有以支定收特点,即根据当前社会养老资金需要来制定在职人员缴纳多少养老金;三是管理简单,根据统一的退休条件来决定退休人员的待遇领取,也不存在缴纳的养老金需要维护其保值增值的需要。
2.部分积累制
这种制度也被称为“部分基金制”,它介于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之间,其特点在于一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是按照现收现付支付来进行支付,另一部分则是用于积累,采用完全积累的模式来进行筹集资金,以应付退休人员高潮来临时的支付。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部分积累制度既实行现收现付制度的部分功能,以实现养老金的再分配,又实行了养老金的部分积累,兼顾了降低在职人员的缴费负担,同时又能略有结余,作为长期积累的资金来源。
................................
................................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该理论是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的理论出发点。监管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委托代理。委托方与受托方存在利益相关性。由于市场的不透明,二者之间信息接受地位不平等。由此,受托方可以利用委托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在利益冲突中处于有利地位,造成委托方的利益损失。基于上述分析的情况,在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必须安排一个进行监督管理的角色。由此及彼,在社保基金的投资过程中也存在上述情况。这种无法避免的现象使得委托代理理论支撑起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
在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采用两种方式:直接运作与委托代理。通常是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但随着时代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作时采取委托代理投资方式。委托代理关系分为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参保人与社保基金运作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层级产生于社保基金直接投资运作,社保基金本质上是由参保人所占有,社保基金运作机构仅仅是代表参保人进行理财。第二层级是社保基金运作机构与职业代理投资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层级产生于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社保基金运作机构又通过委托具有较高职业化水平的职业代理机构进行投资。因为存在这两层关系,所以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缺陷在社保基金投资运作过程中出现。举例来说,部分委托代理机构为获得高收益,在未告知社保基金理事会情况下进行投资违规操作,损害了安全原则,可能导致基金重大损失。因此应当建立针对委托代理机构的监管体系。2.2.1 委托代理理论
该理论是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的理论出发点。监管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委托代理。委托方与受托方存在利益相关性。由于市场的不透明,二者之间信息接受地位不平等。由此,受托方可以利用委托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在利益冲突中处于有利地位,造成委托方的利益损失。基于上述分析的情况,在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必须安排一个进行监督管理的角色。由此及彼,在社保基金的投资过程中也存在上述情况。这种无法避免的现象使得委托代理理论支撑起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
2.2.2 投资风险理论
投资风险主要是预期收益与到时的实际收益之间差额大小,就表示该项投资面临风险大小。根据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相关规定,必须要具备高收益低风险作为投资目标。
因为投资未来将面临不可测因素,进而导致对投资收益难以达到预期,投资风险理论就针对可以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有较大偏大而出现的风险,风险来源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有如下几种:(1)银行存款风险,主要风险点是通货膨胀,当名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值,意味着投资遭受损失;另外还有利率风险,当利率出现波动,导致社保基金收益率也出现变化。(2)投资债券和股票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因此要求社保基金必须投资于政府债券或可靠的金融债券;二是因采用多元化投资,导致投资面较广,
而相关上市公司业务以及股票波动引发的风险。(3)投资不动产风险。投资不动产风险主要如受到市场总体环境影响,另外在流动性风险方面也有不足。(4)境外投资风险。由于境外市场的不可预见性而出现的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指受到外部因素冲击而整体环境恶化出现的投资亏损,主要有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等,但它可以通过利用β系数来测算。#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分析...................12
............................
第三章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分析...................12
3. 1. 1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方式.......................... 12
3.1.2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工具......................... 13
第四章 国内外社保基金投资模式比较............................22
4.1 国外社保基金投资模式.......................22
4.1.1 美国社保基金投资经验借鉴........................... 22
4.1.2 新加坡社保基金投资经验借鉴.......................... 23
第五章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实证分析..............................30
5.1 社保基金投资监管分析...........................30
5.1.1 社保基金结余情况............................. 30
5.1.2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31
第六章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建议
6.1 健全相关监管法规,明确各方主体职责
第一完善法律责任承担主体与责任追究机制。目前应抓紧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监管专项立法,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主要遵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投资基金的内部结构、治理控制等方面约束不强,宜尽快针对《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社保基金按时足额缴纳,严禁挤占挪用;对于投资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既要对直接投资人进行追责,同时还有上溯到相关间接主管部门责任。两者都需要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主体、细化范围、完善追责。
第二建立投资监管的准备金制度。因目前资本市场不规范,市场秩序有待改善,投资工具种类不多等问题,所以社保基金投入资本市场,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为实现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确保基金运作畅通,应当在法律层面出台相关的准备金制度,特别是资金储备体系中应包括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和弥补,还有留存部分资金用于预防风险。如果准备金投入用完,回报率仍低于最低收益率,可以通过让受托人不再提取管理费来实现。
第三明确各方主体职责。要避免多头监管,出现监管真空,可以适当参照国外监管规定:(1)管理机构民营化,即由私人基金公司通过竞争手段运作;(2)制度运行的市场化,政府引入综合竞争模式,实施市场化运作;(3)基金业务的资本化。其私人基金公司不操作社保基金作为储备资金,而是投资资本市场;(4)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类型和投资比例有严格的限制;(5)政府进行间接监督。政府不直接监管,在宏观层面由政府对承担主要责任,社保部门负责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其专监管机构不参与具体业务,主要在资产结构、财务状况、投资方向等层面监督。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