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应对的风险策略分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109135051850
  • 日期:2011-01-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金融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众多的机遇,可我国金融也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将阐述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几点浅薄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国际游资;金融创新  


21世纪,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在更大程度上参与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它,并认真分析我国在金融全球化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权衡利弊,这对指导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对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关系和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浅薄的防范措施,同大家探讨。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所谓金融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相互渗透和扩张,并且相互制约和竞争,进而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的趋势。在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一国的资本余额不再受国内储蓄和资本积累的限制。在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流动为世界各国的投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投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推动了金融创新的步伐。有关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经历的史无前例的增长,特别是拉美和亚洲的一些新兴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同外来资本的涌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其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如由于大量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加剧了国际信贷活动的不规则变动和波动。据IMF估计,目前在各市场中频繁出入的国际资本大约有7.2亿万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额的20%。其中每天大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中绝大多数属投机性交易,同时还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资本在全球各类市场中寻找出路。[1]而且当巨额资本流入一国时,资本项目的盈余会掩盖其经常项目的赤字,可一旦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资本外逃就会使该国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逆差,国际收支平衡将被打破。还有由于受到利差的诱使,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银行和企业往往向外大量借债,投入到股票、房地产、期货等市场中寻求高额回报,可在国内经济发展还跟不上时,往往会导致泡沫经济。再加之金融业发展的日趋自由化、虚拟化和证券化,削弱了加入经济一体化国家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这样就可能发生支付危机,甚至金融危机。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各国发生过近百次大小不等金融波动、震荡或危机。影响较大的如80年代初拉美的债务危机,90年代初欧洲货币机制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俄罗斯卢布危机和巴雷至尔危机。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危机的发生与大规模的资本流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危机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同发展中国家市场狭小、经济发展落后和融资能力差也有着密切的关系。#p#分页标题#e#
二、我国金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我国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无法同外国金融机构抗衡。从银行业来看,银行资产严重不足,坏债累积,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按国家规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不得超过15%,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已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据统计,到1995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已经达到了22.3%,相当于当年商业银行总准备率的21%。[2]另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而截止1997年6月,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只有3.12%,[3]与巴塞尔协议标准还相差甚远。虽然政府增发了2700亿国债后基本上达到了8%,但商业银行运转不佳,我国金融业在不良资产还没有正常冲销时,已经陷入了全行业亏损,而且亏损额还在急剧扩大。据统计,1996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率只有5.5%,[4]这一指标远远低于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而银行利润低下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相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我国证券业则更为糟糕。因为其规模都普遍偏小,实力同外资投资设立的机构相差甚远。随着金融业发展的日趋自由化、虚拟化,企业融资尤其是在境外融资更多地是靠证券市场而非银行,这使金融危机更多地将起因于股市、汇市。这对于我国证券业的挑战可想而知。还有在国际金融业中许多巨型金融企业一般都拥有完善的国际金融网络。网上银行方便、快捷,而且雇员少、成本低,它们为顾客提供一次服务的费用只有传统柜台式的1/8。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才刚刚起步,因此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的能力比我国强很多。
(二)我国金融业管理体制不科学,运转效果不佳。我国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这种货币政策虽然对防止银行、证券业、保险业、信托等机构经营风险在行业之间流动有一定作用,可同混业经营相比,无疑竞争力相差甚远。因为混业经营能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能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而且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频繁流动降低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因为在通货膨胀时,试图通过提高利率紧缩国内通货,可利率的上升往往会引起大量的资本内流,结果反而会使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这无疑同采取的紧缩政策目的背道而驰。在混业经营体制已为众多国家金融企业采纳的前提下,再加之我国金融业由于自身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化解风险和开拓业务的能力,这必将导致我国在同国外其它金融机构竞争中处于弱势。
(三)我国金融业监管体制不尽合理,加大了金融调控与监管的难度。与其它行业相比,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且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因此对其监管的好坏,关系重大。可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笔者认为不尽合理。首先,金融法规不健全。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些重要的金融领域未纳入立法,如《信托法》、《期货法》和《外汇法》等。另一方面,现行金融法律中的部分规定存在不足。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规定较弱,使其难以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此外,现行金融立法中有些规定与国际通则不够协调,如票据的无因性现在已经成为各国票据法几乎一致的规定,也为日《内瓦票据法公约》和《联合国票据法公约》所肯定,但我国《票据法》却未明确规定票据的无因性,其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买卖和债权债务关系。这一规定实际上削弱了票据的流通功能,造成了票据流通和使用上的困难。[5]其次,金融监管权力分散,难以协调。在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中,除证券和期货是由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监管外,其他金融部门仍按照原先综合性的监管机构监管。[6]就是证券、期货市场,财政部、人民银行和计委等多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监管权。还有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利益的保护,也干预金融市场的运营。由于多个机构对金融市场实施监管且目的有所不同,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再次,监管部门市场意识不强,缺乏评价和考核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的经验,对异常金融变动也缺乏及时的预警定位和风险处理能力。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外资金融机构将可能利用遍及全球的国际金融网络转移利润,逃避税收,国际游资也将会利用不同的市场间的利差和汇差在中国金融市场套利、套汇,危及着我国的金融安全。#p#分页标题#e#
三、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核心,其主要职能是科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领导、管理和监督金融机构,维持金融体系安全和有效运转。因此,应赋予人民银行独立的地位,摆脱各级政府的干预。事实上,人民银行在技术上早就拥有了独立性,[7]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赋予其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另外,人民银行应建立和完善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汇率、贷款限额等调控手段,实现以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的过渡。
(二)完善金融法制建设,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管理。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金融安全离不开法律法规。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关我国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因此我们应加强并逐步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金融活动外部环境,坚持执行市场准入,规范机构审批程序,保证我国金融机构的数量、结构、规模及其分布符合市场需求,并与监管当局的控制能力相适应。此外,还应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查。
(三)健全金融市场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对金融市场行为的监控能力,增加市场透明度,同其他国家合作,加强对国际游资投向、投量的跟踪报告,压缩其投机空间。系统性指标应该是综合性、全面性指标,它应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单一经济指标组成。目前作为预警信号的经济指标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股值和股价波动。
(四)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笔者认为应设立相对独立于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金融监管具有专业性,需要一支懂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税收、法律、会计等领域的专家队伍。而隶属于政府的公务员队伍难以满足监管需要。二是监管应摆脱政治压力,如果不独立于政府,则易受政治因素的干扰和牵制,不利于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
(五)加强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演变及发展(下转第100页)76 兰 州 学 刊                  总第133期势自然资源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走向世界市场。重庆市、四川省和陕西省要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西部地区应加快农业基础建设,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首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现代化是西部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有发展农业的传统优势,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水利基础设施较好,农业经验较丰富,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应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用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技术等改造传统农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播种、浇灌、收割等环节,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其次应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是西部地区振兴经济的新途径。所谓“绿色食品”就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西部地区远离工业城市的偏僻民族山区,拥有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供开发的绿色食品种类繁多,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它们开发出来。如深山老林区可开发板栗、白果、黑木耳、矿泉水等;石山区可开发食草动物山羊、林果类核桃、野生猕猴桃等;丘陵地区可开发水稻、玉米、甜柚等绿色食品。再次应注重产品的深加工,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西部地区有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但必须依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如可将野生山葡萄加工成葡萄酒、葡萄罐头、葡萄果冻、葡萄果饼和糕类等,将猕猴桃生产加工成果汁、果酱、果干、罐头等。最后应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占了全国剩余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的关键。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和信息服务业,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魏礼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2.11.
[2]王龙.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2.11.
[3]方立.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顾华祥.西部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2,1.
[5]梁春阳.西部地区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制约因素分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2,2.
[6]刘培玲.西部开发要谨防后发优势陷阱[J].唯实,2002,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